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唐朝历史宰相列表

导语:李显是唐朝五大宰相之一,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法制,加强军队力量,维护边疆安全。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推动科举制度改革,培养优秀人才。唐朝历史上的宰相也是众多,他们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2. 唐玄宗时宰相都有哪些
  3. 唐朝五朝宰相
  4. 魏征在唐朝是宰相吗
  5. 唐朝历任都宰相是谁
  6. 唐朝三朝宰相
  7. 唐姓有多少宰相
李显时期唐朝五大宰相

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

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

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杀害。

唐玄宗时宰相都有哪些

据中国内地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在中国古代唐朝时期著名的唐朝皇帝唐玄宗首先最有名的宰相一共有二个,它们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姚崇和排名第二的房玄龄。

唐玄宗时期共有二十六位宰相,其中影响最大的六位是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1。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为相十九年,但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2。

回答如下:

唐玄宗时期宰相有三十四人: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元之 卢怀慎 源干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崔涣

唐朝五朝宰相

唐朝开国时处于权力核心的五位宰相,就全是隋朝权贵出身。

一.裴寂

裴寂出身大士族河东裴氏,是关陇顶级门阀。裴寂的父亲是隋朝绛州刺史,十四岁时裴寂就已经出任一州主簿,后来一路升迁,在隋末时出任晋阳宫监。裴寂与太原留守李渊交好,隋末天下大乱时,裴寂力劝李渊起兵,成为李渊太原起兵的元从。李渊称帝后,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李渊每天赐予御膳,对裴寂可以说言听计从,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二.萧瑀

萧瑀出身更加显赫,不但出身兰陵萧氏,更是南朝萧梁明帝之子,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他的妻子则是独孤伽罗的娘家侄女,也就是独孤伽罗外甥李渊的表妹。所以萧瑀可以说是和李渊从小一起做官长大,关系很好。因为萧瑀是隋朝外戚,所以深受重用,在隋炀帝时已经出任过内史侍郎。李渊起兵后,写信给萧瑀,并让李世民亲自去拜访这位姑父。萧瑀当即投靠李唐,出任内史令,成为宰相。

三.刘文静

刘文静父亲是隋朝上仪同三司,因为战死殉国,所以刘文静年轻的时候就袭封仪同三司。隋末时他担任晋阳令,与当时的晋阳宫监裴寂关系密切。刘文静看出太原留守李渊胸怀大志,就与其结交,同时极为赞叹李世民的才干。刘文静是太原起兵的决策人之一,是元谋功臣,因此李渊称帝后就以刘文静为纳言,成为宰相。同时,给予刘文静和秦王李世民、尚书仆射裴寂一样的待遇:“恕二死”。

四.窦抗

窦抗出身河南窦氏,是隋朝洛州总管上柱国窦荣定之子,袭爵陈国公,在隋朝累官至幽州总管。窦抗是李渊妻子太穆皇后族兄,因为姻亲关系,自幼就与李渊交好。杨玄感起兵时,窦抗就曾经劝李渊起兵反隋。隋炀帝命窦抗巡视长城时,李渊在太原起兵,窦抗知道后大喜,立即前去投靠。李渊称帝后,窦抗兼任纳言,成为宰相。李渊即使是皇帝,也从不直呼窦抗之名,而是尊称其为兄,李建成、李世民等皇子兄弟都称其为舅。

五.窦威

窦威同样出身河南窦氏,是窦抗、太穆皇后的叔叔,隋朝太傅窦炽之子。隋朝时,受到宰相李德林推荐,担任秘书郎,隋炀帝时圣人内史舍人。唐朝建立前夕,因窦威在隋朝任职多年,熟知朝纲礼仪和各项典制,李渊就让他参与起草各项章程、制度条令的工作。唐朝建立后,李渊的登基诏书就是窦威起草,被任命为内史令,拜为宰相。

唐朝出过很多贤能的宰相,前有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后有缔造“开元盛世”的姚崇、宋璟,还有武后时期“海内遗珠”狄仁杰。这五位宰相,拥有唐朝宰相的崇高声誉。

魏征在唐朝是宰相吗

魏征是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职同宰相。

魏征,字玄成,在唐朝时是宰相,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征是宰相。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

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扩展资料: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

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

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魏征,唐朝宰相,又名魏徵,字玄成,唐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与史学家,以直言进谏著称,辅佐李世民创建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钜鹿郡(河北省)人。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经历着兵荒马乱、烽火连月的动荡不安,却创造出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魏征就是其中一位,生于隋末,长于唐初,盛名于大唐的他可谓风光一世,赚尽了风头。

魏征早年跟随李密,投身瓦岗起义军,后来在李建成身侧做太子洗马。无奈魏征几易其主都始终无法充分发挥其才识。其主李密时,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不被采纳;其主李建成时,建议将李世民调离到别处的谏言也不被认可。历史巨大的年轮将时间精准地推到玄武门事变面前。若无玄武门事变,魏征和李世民的交集也不过初相识这般如此,他或许终其一生平淡简单专心于文史,在文学思想领域更有建树。然而李世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后任谏议大夫。魏征一路高升最后官至宰相。

素来以直言进谏,耿直不阿的形象示人的魏征有很多称号。他不畏权贵,犯言直谏,板着一张脸直面正义,太宗亲切称他为“羊鼻公”;他鞠躬尽瘁,体恤民情,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开辟了“贞观之治”之盛世,世人敬称他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为打消大臣们的猜忌,保全皇太子李承乾,任命晚年的魏征为太子太师。居庙堂之高就要尽力辅佐君王,并体察民间疾苦,魏征为李世民、为大唐奉献了一生的精力。劳累成疾的魏征死后,其妻裴氏按其遗愿从简举行葬礼。

唐朝历任都宰相是谁

唐代全部宰相: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唐朝三朝宰相

唐朝的三朝宰相是姚崇,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姚崇不贪财物,清廉勤勉为时人推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李泌(b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实现了传统士大夫出则为帝王之师、入则为高人隐士的终极理想。

他小时候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甚至带有神仙色彩,年仅七岁就因其天才被唐玄宗召见,赞为神童,得到许多名臣的器重和宠爱。

李泌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实际上的宰相。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世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姚崇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一个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实干家。纵观姚崇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个以清除天下积弊为己任的改革家。姚崇一生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虽多次被贬斥,仍能赤胆忠心,敢言直谏,视天下为已任,深受后人敬仰。

姚崇一向清廉,虽然他官至宰相,但是他只是依靠着一点点薄弱的俸禄维持生活,所以姚崇甚至在京城买不起一套房子,只能住在郊区。

唐姓有多少宰相

唐姓有2名宰相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朝宰相、名将。唐休璟,京兆始平人。少以明经擢第,后来做了营州都督府(治今辽宁朝阳)的户曹参军。唐高宗时被破格提拔为丰州(治今内蒙古五原南)司马,委以在中路抵御突厥的重任。垂拱年间(685-688年)迁为安西副都护。永昌元年升任西州都督后,积极筹划收复安西失地。他上表请求收复弃于咸亨元年(670年)的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后来武则天命王孝杰率军击吐蕃,于长寿元年(692年)冬收回了四镇。

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

长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三品,寻转太子右庶子,后加位辅国大将军,累封宋国公。神龙二年(706年),致仕,但不久又被起复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延和元年(712年),唐休璟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唐介(1010年-1069年5月4日),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北宋著名谏臣。唐介从小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副相),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质肃”。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21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6岁的她如何成为嘉庆的皇贵妃并生下皇长子?下一篇:貂蝉捞月啥意思 古代貂蝉有多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