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东吴传了几代 三国吴国第二任皇帝

导语:三国时期,东吴传了几代,其中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是孙权。他继承父亲孙策的江东基业,发展壮大了吴国,并率领吴军与魏国、蜀国激战多年,留下了许多战功。

目录导航:

  1. 三国东吴传了几代
  2. 孙亮为什么叫吴废帝
  3. 吴国的建立者
  4.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
  5. 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6. 三国时期的吴国现在指哪里
三国东吴传了几代

孙坚 —始祖 武烈皇帝 文台
孙策 —长沙桓王 伯符
孙权太祖 大皇帝 仲谋 229—252
孙亮 —会稽王 子明 252—258
孙休 —景皇帝 子烈 258—264
孙和 — 文皇帝 子孝
孙皓 —乌程侯 元宗 264—277

如果说孙吴,那应该是六代不是四代。称帝后的吴国是四代。 很多老臣在孙权当政时都自称“已历三世”,说明他们都把孙坚和孙策也当做一代主公。并且孙权称帝时也追认了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 这样算的话,应该是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共六世。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分别为:1.吴大帝孙权(182-252) 222年称帝,在位30年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精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2.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 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3.吴景帝孙休(234-264) 258年即位,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4.乌程侯孙皓(242-283) 264年即位,在位17年 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一共四代皇帝,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实际已脱离曹魏控制。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孙吴正式建国。

东吴是自公元229年建立到公元280年5月1日灭亡,东吴的灭亡标志着三国的结束,历史进入西晋时期。

三国东吴传了吴大帝 ( 孙权182—252年)

会稽王 ( 孙亮252—258年)

吴景帝 ( 孙休258—264年)

吴文帝 ( 孙和224—253年)

吴末帝 ( 孙皓264—280年)

孙亮为什么叫吴废帝

三国吴废帝孙亮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七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时年仅16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安葬于赖乡。

孙亮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孙权共有七子:登、虑、和、霸、奋、休、亮)然而,孙权的长子宣太子孙登、次子孙虑早年已经去世;而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因被意图争夺太子之位的四子鲁王孙霸和孙权长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废去太子之位,孙霸也被孙权逼迫自尽。最后孙权决定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于吴太和二年(252年)去世,孙亮继位,改元建兴,时年十岁。

孙亮即位时,由太子太傅诸葛恪、太常滕胤、侍中武卫将军孙峻等人辅政。诸葛恪在孙亮继位后便出兵北伐,进攻魏国,但最后吴军战败,伤亡惨重,朝野对诸葛恪怨声载道。建兴二年(253年),孙峻在得到孙亮的同意后,发动政变,杀死诸葛恪。其后孙峻出任丞相大将军。

孙峻的地位并不稳定。在他杀诸葛恪后,有多人想暗杀孙峻,但最后均事败被迫令自杀或处死。五凤二年(255年),孙峻带兵与魏国于淮河一带交战获胜,魏将文钦投降。次年,孙峻派遣吕据等将领进攻魏国,但孙峻在战争期间病逝,由从弟孙綝接掌权力。大司马吕岱亦于是年去世。

引发了另一次政变。骠骑将军吕据等人不满 孙綝的继任,要求封滕胤为丞相。孙綝没有理会他们的诉求,转封滕胤为大司马,吕据遂与滕胤密谋推翻孙綝,但最终失败被杀。另一位将领王惇也密谋杀死孙綝,亦事败被杀。太平二年(257年),孙亮亲政,但施政常被孙綝的掣肘。孙亮对孙綝的独断专行甚为不满,于是暗中与全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

同年,魏国的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把儿子诸葛靓送到吴国做人质。孙綝派兵协助诸葛诞但最终失败。一些参战的将领因为怕被孙綝杀死而投降了魏国。

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觉孙亮想杀死自己,于是率领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孙恩杀了刘承。于9月戊午日带兵围住皇宫。孙亮本要率领少数侍卫冲出去和孙琳拼个你死我活,皇后全氏和近侍都劝说他这是以卵击石,他只得坐等孙琳处置。太平三年(258年)9月,孙綝召大臣会宫门,编织了孙亮的几大罪状,废黜孙亮为会稽(今绍兴)王,时年16岁。改立孙亮之兄孙休为帝。永安三年(260年),孙亮的封地会稽传出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复辟;而孙亮的侍从亦声称孙亮在祭祀时口出恶言。

经审判后,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且将他遣送回封地,孙亮后丧命于途中。据相关记载,孙亮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被孙休派人毒死的。时年仅17岁。

因为孙亮是三国时期东吴最后一个被废的帝王。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在位),吴大帝孙权的第七子,母为潘皇后。

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亲政。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侯官侯,前往封地途中去世。

吴废帝――孙亮(公元243至公元260年)汉族,字子明。吴大帝孙权第七子。年号建兴、五凤、太平。

公元252年至258年在位,他是个聪明的皇帝,看到孙綝专权图谋杀之,但失败后被权臣孙綝所废,沦为会稽王,史称吴废帝。

关于孙亮被称为吴废帝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内外困境和政治腐败。

具体补充说明:

首先,孙亮继位时,东吴已经处于衰落的阶段。他的前任孙皓治理不善,政府腐败,导致国力衰退。孙亮继位后,虽然有一些努力改善国家状况,但并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孙亮在位期间,东吴面临来自西晋的强大压力。西晋的统治者司马炎意图统一中国,东吴成为了他的攻击目标。孙亮在面对西晋的军事进攻时,缺乏果断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东吴军队的溃败和失地。

此外,孙亮的政府腐败也是他被称为废帝的原因之一。他的朝廷官员无能且贪婪,不顾国家利益,只追求个人权力和财富。这种腐败导致了国家治理的混乱和民生困苦。

总体来说,孙亮在位期间未能有效应对内外困境,无法挽救东吴的衰落。因此,他被后人称为吴废帝,以此批评他的统治不善和对国家命运的不负责任。

孙亮被称为吴废帝是因为他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但他的统治并不被人们所认同。孙亮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内外交困,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治理国家。因此,人们将他称为吴废帝,以表达对他无能和无效统治的不满。

孙亮自幼聪明,据说他登基后通过辨别蜂蜜里的老鼠屎识破了奸臣的谗言,但孙亮残忍好杀,最后激起公愤而被废,所以他又被称为废帝。

吴国的建立者

孙权

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他在229年称帝,迁都建业后建立了吴国。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

吴国实际建立者孙策。

孙策生前经过多次征讨,在去世以前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基本统一,孙权登基称帝建立足国之时基本以孙策生前统一领土为主。

三国中魏蜀吴,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吴国又称为东吴,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吴国的建立者孙权在他哥哥打拼的基础上建立了吴国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孙权自立是三国中最慢的,核心原因在于他缺乏一个称帝的理由。公元221年,孙权依附曹魏,被封吴王,而孙权肯定不甘心仅仅担任王位。仅一年后,孙权便宣布独立,和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公元229年,孙权见时机成熟,便在武汉登基称帝,正式建国。

是孙权,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史学界称为孙吴,也由于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吴国的根基是有孙坚和孙策父子俩完成的,后来孙策的弟弟孙权接班后得到了周瑜等人的辅佐,巩固了基业。

不过孙权是三国中建国最晚的,吴国一共有四位皇帝,第一位就是孙权,第二位是他的儿子孙亮,后来臣孙琳废孙亮又立孙权第七子孙休。孙休死后没儿子就立孙和儿子也就是他侄子孙皓为帝。

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共历经52年。随着孙吴被晋国所灭,三国时代也彻底结束。

吴国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左右,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它的建立者是吴王夫差的祖先吴太伯。

吴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当时吴太伯是夏王朝的重要官员之一。在商朝灭亡后,吴太伯和他的家族在吴地定居,并逐渐成为当地的统治者。他们在与周王朝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周王的信任和封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太伯的后代逐渐扩大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吴国

孙权。

吴国(229年 —280年),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但是孙权是守成之主,东吴的基业应该说是他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孙吴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坚为孙权之父,参与讨伐黄巾军及董卓的战役,起初活动在淮南一带。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逐渐向江东发展,奠定基础,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任孙吴政权。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吴国始立,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实际已脱离曹魏控制。229年(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国号为大吴,改元黄龙,吴国正式建国。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亡于西晋。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1、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吴大帝孙权,字仲谋,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死时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2、会稽王孙亮(243-260)252年即位,在位6年。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3、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4、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乌程侯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穷奢极欲,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孙坚,孙策未称帝。三国时期的吴国共经历了4任帝王,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三国时期的吴国经历了25味君主

1、吴王太伯

2、吴王仲雍

3、吴王季简

4、吴王叔达

5、吴王周章

6、吴王熊遂

7、吴王柯相

8、吴王强鸠夷

9、吴王余桥疑吾

10、吴王柯卢

11、吴王同繇

12、吴王屈羽

13、吴王夷吾

14、吴王禽处

15、吴王转

16、吴王颇高

17、吴王勾卑

18、吴王击齐

19、吴王寿梦

20、吴王专樊

21、吴王余祭

22、吴王余眛

23、吴王僚

24、吴王阖闾

25、吴王夫差

东吴历经四位皇帝: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再加上孙权追谥的孙坚、孙皓追谥的孙和,共有六位皇帝。

三国时期的东吴,从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算起,到天纪四年(280年)孙皓向西晋投降为止,共持续52年,是魏蜀吴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

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东吴名将:周瑜、陆逊、孙策、丁奉、黄盖、朱然、凌统、甘宁、吕蒙、鲁肃、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

孙仲谋也奉命于危难之间,利用哥哥留下的张昭、周瑜等政治资源,平定叛乱,降伏山越,还起用了一大批人才,显示了自己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的能力。

相对的,孙权开疆拓土的能力确实不如孙策,主动出击的战绩,就是干掉了黄祖,

陆抗完全可以称之为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名将之子的表现,往往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比如曹真之子曹爽,就被司马懿诛杀,再比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就败给了邓艾。而就陆逊之子陆抗来说,不仅没有辱没陆逊的名声,甚至在一定程度可以和他父亲相提并论了。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来因为战功的积累,陆抗得以在吴国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甘宁、孙策、周瑜、文俶、太史慈、周循、陈武、周胤、士燮、吕蒙、徐盛、孙坚、陆逊、全祎、凌统、蒋钦、孙韶、黄盖、马忠、祖茂、孙桓、韩当、周泰、凌操、孙翊、陈表、全琮、陆抗、步协、潘璋、朱桓 休穆、丁奉、董袭、贺齐、全绪、孙霸、朱然、周善、孙匡等人都是吴国的领兵将领。

还有其他的: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阯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

三国时期的吴国现在指哪里

三国时期的吴国是指现在的江南,也就是江苏和浙江地区。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三个国家,魏国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阳附近,蜀国是在四川附近

三国时期的吴国,主要是指现在的长江以南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在古代,一般称是江南地区,也称江东地区。从现在的全国地图范围来看,三国的吴国是在东南地区,主要指长江以南的东部地区。

是现在的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江南和华南地区。

吴国是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统治地区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黄龙二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吴国,即三国时期的吴国(222年—280年),多称东吴,亦称孙吴。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四月,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都城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 太康元年(280年),东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吴国皇帝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吴文帝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父亲。他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但后来被废黜,最后更被赐死。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早年甚得孙权宠爱,故孙和也得到了父亲的培育。14岁时,孙权吩咐阚泽教他读书和技艺。五年后,孙和在长兄孙登病死后被立为太子。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三国东吴包括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也包括湖南、湖北、江苏的部分地区。东吴是三国吴国,即三国时期的吴国,多称东吴。孙权于建兴七年四月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城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

三国时期吴国的定都一开始位于现今的苏州市,后来在转移至现今的南京。吴国开始建于苏州市,后孙权筑石头城迁都南京。

三国时期吴国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即现今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即现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即广西东部,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的部分地区、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1、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2、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答:吴国是指现在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上海市、越南的北部地区。

吴国也叫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325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张富清事迹及颁奖词下一篇:古代牢房在什么地方 古代监狱环境有多恶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