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侯景建立的政权叫什么 南朝的政治起始时间

导语:侯景于南朝刘宋末年建立的政权被称为侯景政权,标志着南朝政治的开始。该政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年,但其对南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目录导航:

  1. 侯景建立的政权叫什么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间和影响
  3. 南北朝之前什么朝代
  4. 南朝的政治
  5. 东晋和南朝哪个更早
  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更迭与民族交融时间轴
侯景建立的政权叫什么

候景没有建立政权。

侯景之乱最大的影响,便是沉重打击了南方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北方来的世家大族,更是元气大伤。在此之后,南方的庶族地主,尤其是他们当中的豪强代表,开始迅速崛起,在后续建立的陈朝中占据主导地位,打破了宋、齐、梁以来世家大族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侯景为何投奔梁武帝

侯景也是乱世枭雄,和高欢的关系一直不错。等到尔朱荣把持了朝政后,高欢、宇文泰、侯景都投靠了尔朱荣。但后来随着高欢的崛起,尔朱氏的覆灭,侯景又投靠胜利者高欢。因为两人友好的关系,所以侯景受到高欢的信任、重用。

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

虽然侯景做到了吏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但他的兴趣在统兵作战。后来,因为高欢的信任,侯景得以“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时间长达十四年。不过侯景对于高欢十分驯服,但却看不起高欢的儿子高澄。此时,高欢、高澄在晋阳,遥控指挥着东魏政权。

高澄对此也心生警惕,多次征召侯景入京并想夺取他的兵权。早有反意的侯景拒绝征召,割取土地投降宇文泰。宇文泰素知侯景狡诈,在接受土地后征亦召侯景进入长安。但侯景深知宇文泰并不信任他,也未敢直接投奔西魏。

后来,高澄知道侯景已经叛变,便派大军前去征讨。此时的侯景,处在东魏、西魏夹攻的态势下,形势十分不利。在这种背景下,侯景便向梁武帝请求投降,以防后背再遭受梁朝袭击。

梁武帝对侯景投降十分高兴,认为可以利用勇武的侯景北伐,进而统一中原。因此,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并封其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率兵北伐。当然,梁武帝对于侯景也不是那么放心,便另外派自己侄子萧渊明又领一军,呼应侯景且兼具防备之意。

只是萧渊明不是大将之才,军事素养极低。再加上南朝的军士战斗力低下,萧渊明最终被东魏俘虏,士兵几乎全歼。侯景不支,弃地投奔南朝。梁武帝在侯景到达寿阳后,任命他为南豫州刺史,镇守寿阳,同时防备北军南下。

侯景之乱为何爆发

东魏在赶走侯景并收复部分失地后,开始向梁朝求和。且被俘虏的萧渊明,也陈述东魏想要和好的愿望。侯景知道后,极力反对此事,但梁武帝依旧不改自己决定。

梁武帝和大臣在商议和议的时候,被侯景得知消息。侯景担心自己被梁武帝出卖,因此派人假冒东魏使者,声称用放回萧渊明来换取侯景性命。梁武帝对此心动,回书答应。但回信自然落到侯景手中,引起侯景不满。

景谓左右曰:“我知吴儿老公(梁武帝)薄心肠。”

侯景手下给出建议:“如今坐等也是死,造反也是死,不如放手一搏。”侯景对此深以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梁朝内部宗室又有争权夺利的行为,侯景利用这个形势,联系梁武帝侄子萧正德作为内应,开始进攻建康。

在萧正德的帮助下,侯景顺利渡过长江,围困建康城。而集结在建康周围的二三十万勤王之师,或畏惧不前,或竞相抢掠,最终使得侯景进入建康城,梁武帝成为阶下囚。在侯景的强迫下,梁武帝任命侯景为勤王之师的总指挥,建康城外援军或离开或投降,并没有对侯景造成很大威胁。

此后,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后饿死,梁朝的政权落在侯景手中。侯景把持朝政,擅自废立皇帝,还用残暴的方式统治南朝人民,引起了广泛的抵抗。

只是此时的梁朝宗室,却不忙着救援建康,反而为自己当皇帝做打算,相互攻击不休。这就给了侯景专权的机会,也使得西魏趁机吞并大量南梁的土地,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后来,王僧辩攻入建康,侯景逃跑,在逃跑路上被部将杀死,前后历经4年的侯景之乱才算平定。

侯景之乱的深远影响

侯景之乱的影响是深远的,给了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以沉重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世家大族的庄园遭到毁灭性打击,动摇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而且,当时江南的世家大族,大多居住在建康城内。等到侯景进入建康后,这些人的生命便操于侯景一念之间。

因为侯景造反之前,就有打击世家大族的强烈意愿。当初侯景投降梁武帝后,妻子被高澄所杀,因此请求婚配江南世家大族的女儿为妻。

(侯景)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

等到侯景攻破建康,城里世家贵族的女儿妻妾,都被侯景纳入军营。而这些世家大族,命运也等待侯景审判。从西晋末年以来,南渡的世家大族,只要是在建康城内的,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原先本地的世家豪族,也逐渐式微。

原本属于庶族地主的地方豪强,却趁势崛起。他们修建坞堡,招揽手下,保卫自己不被乱军或者强盗侵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地主豪强趁势发展了自己势力,使得寒族出身的陈霸先在建立陈朝后,也不得不大力笼络这些地主豪强,借此维护自己统治。这些地主豪强,逐渐成为南朝陈氏政权的主要力量。

综上所述,侯景之乱使得使得江南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口流散、土地荒芜,使得南朝的政治经济大幅削弱,北强而南弱的形势形成,为后来隋朝的一统埋下了伏笔。但侯景之乱最深远的影响,却是自魏晋士族制度形成以来,此刻发生根本性变化。南方的庶族地主,大批地涌进南朝陈氏政权最高统治集团。“士庶天隔”的政治局面被打破,这一点是影响最深远的。

建立的政权叫陈朝,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

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

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间和影响

三国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三个阶段,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两晋(265年-420年)与南北朝(420年—589年)。

1、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2、两晋时期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其影响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政治;促使封建国家分裂割据局面长期持续,汉族地主政治中心南移

民族:民族矛盾仇杀杂居和大融合,南北对立对峙

经济;北方曲折发展,南方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文化:佛教文化盛行,具有民族融合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政权的组合上又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提的重要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迁都洛阳,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大大加速了胡汉民族融合。

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或迁往河西陇右,或随晋室南迁而偏居江左,甚至在传统的蛮、俚、僚、爨等族聚居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与此同时,豫州蛮、荆、雍州蛮向北推移,爨人被征调内地,成为南朝的编户齐民。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三国两晋南北朝起止时间,从确切的意义上来讲,是从公元220年曹魏立国,东汉正式灭亡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统一全国止。但习惯上,人们通常将其上限延伸至公元184年,汉末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开始,以便于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动荡不安历史的探究。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历四百年,这四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经历了痛苦的煎熬,又重新再生的四百年。在这四百年中,战争的腥风血雨涤荡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董卓之乱到隋文帝灭陈,每次战争,都饱蘸着无数百姓的血泪。中华大地到处是一幅幅“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凄惨悲怆的图画。多少将士与百姓的白骨,构筑成一个个帝王的宝座。那些乱世枭雄们踩着鲜血淋漓的尸骨,实现着他们皇帝的美梦。中华民族在这扰攘纷争的年代里,被蹂割到最细的单位,各少数民族都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壮大,最后汇入民族大融合的汪洋大海之中。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一、西晋与东晋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二、南朝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三、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南北朝之前什么朝代

南北朝之前是晋朝。

三国演义结束后,就来到了晋代。第一代君主司马炎,他直接生了一个聪明的不是特别明显的儿子,这个人做了皇帝。皇后贾南风是个悍妇,把亲戚们都得罪了。于是司马家的八个兄弟子侄就不服气,它们大家一顿混战。直接把晋国干没了,南北朝就开始了。

南北朝之前是西晋时期,西晋是司马家建立的政权,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只有三十年。在八王之乱后,三十年的统治结束,便步入了乱世,导致西晋四分五裂。其实,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是一个乱世。

当时的老百姓从一个乱世进入到另一个乱世,其实早已经习惯了,短暂的统一让他们有点不适应,所以,进入南北朝乱世,老百姓就习以为常了,他们觉得,不论是统一还是乱世,他们都要一日三餐,都要自力更生,都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什么区别,是否统一,也就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了。

南北朝的前一个朝代——晋朝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316年-420年),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在东北和西北、北方的领土联系不畅,长期以属国的形式间接统治.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之前的朝代是:

南方:东晋;北方:十六国。

西晋末年,政权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作为南北统一大王朝的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而西晋的皇室、官员则迁往南方,在建康(南京)建立起了东晋王朝。

1、东晋(317年-420年),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

2、十六国(公元304年 - 公元439年),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五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主,先后为: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除此之外,当时并存的政权还有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

南北朝之前的朝代是东晋。

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三八六年到公元五八九年,南朝和北朝并立,是西晋统一之后又一个乱世。南北朝之所以能延续两百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1]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1]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

北朝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

南北朝的前一个朝代是东晋。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

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

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

南朝的政治

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共历二十四帝,计一百六十九年。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宋朝,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后相继更迭齐朝、梁朝、陈朝四个王朝。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因嫡传华夏之正朔,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南朝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南朝疆土,宋时为最大,极盛时北至潼关、黄河一带,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为南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方面,门阀士族自身的衰败:

首先,门阀士族自身的腐败堕落;

其次,门阀士族多重名声,所作之官多为清流之职,多没有实权;

再次,门阀士族与外不通婚,导致自身发展范围越来越小;

最后,两晋南朝以来,门阀士族在战乱中遭到打击,最致命的打击是侯景之乱时,南朝门阀士族几乎被残杀殆尽。

第二方面,出现“寒人掌机要”的现象:

首先,寒人多由军功崛起,在朝政中多掌握着实权,主要是军权;

其次,宋朝开始后,朝廷重任——中书舍人,多由寒人担任;

再次,宋朝后,寒人担任的“典鉴”的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央监 督地方并与地方联络的要职,在地方上可代表朝廷。

南北朝时期的寒人典掌机要由于士族缺乏办事能力,皇帝又怕他们难以控制,所以南朝时全以寒人典掌机要,处理政务。东汉时政事归台阁(尚书台),曹魏时权力集中到中书监、令手中,南朝时权力又集中到中书通事舍人手中。

通事舍人不仅替皇帝起草诏令,又掌管政令,成为天子身边的实权职务。权力移归近臣,反映了皇权的加强,也反映士族已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南朝时,寒人担任的另一要职是典签。

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强,威胁中央,因此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典签职微权重,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所谓“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因此,诸王刺史都非常害怕典签,故又有“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之语。

东晋和南朝哪个更早

东晋与南朝的话,东晋的时间要比南朝要早。

东晋是永嘉之乱后由司马氏家族琅琊王司马睿在士族大家的支持下,于公元317年在建邺建立的。

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指的就是宋、齐、梁、陈四朝。

东晋要比南朝早。

东晋王朝(公元317—420年)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庭,东晋的统治范围仅限于江南半壁江山。

南朝(公元420—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

在东晋灭亡后在中国厂南方先后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

南北朝是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65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316年-420年),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在东北和西北、北方的领土联系不畅,长期以属国的形式间接统治.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大都市有建康(南京)和会稽(绍兴).

东晋比南朝早。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广陵、成都等大城市,为南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晋比南朝更早。据历史记载,东晋处于317年-420年之间,然后是十六国(304年-439年),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十六国之后才是南朝,南朝(420年-589年)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答∴东晋和南朝是东晋比南朝更早。东晋:存在于三一七年至四二O年。是由西晋皇朝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都城建康(南京)。南朝存在于四二O年至五八九年,包括宋、齐、梁、陈四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更迭与民族交融时间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司马家族后代执政无能,引起八王之乱,各地分封诸侯纷纷起兵造反,由于势力不行纷纷引入外族,外族入驻中原地区后,烧杀抢掠,给中原地区带来了灭顶之灾,尤其是匈奴,羯族吃人肉,疯狂杀戮汉人,汉人仅剩五百万左右,幸喜出现一个冉闵大帝,挽救民族,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少数民族基本融入华夏民族。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大分裂大交融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34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朝三任皇帝 唐朝历任帝王在位时间排名下一篇:帝乙封神了吗 古代的人皇有多厉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