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宋朝四大忠良 南宋有什么厉害的人物

导语:南宋时期有许多杰出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朝四大忠良,他们分别是文天祥、岳飞、张俊和韩世忠。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拯救。除此之外,南宋还有许多其他厉害的人物,如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他们在文学、武艺、政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目录导航:

  1. 宋朝四大忠良
  2.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都有谁
  3. 宋朝最厉害的人是谁
  4. 富贵不能淫的代表人物
  5.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6. 宋元时期名人有哪些
宋朝四大忠良

1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著名军事家,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2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韩世忠 :

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4陆秀夫:

(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汉族,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宋理宗宝佑进士。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赵昰死,又拥赵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任左宰相,继续组织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为元军所败,负赵昺投海自杀。

1..岳飞 :

岳飞,民族英雄,20岁投军抗金。纵横天下十余年未有败绩,金兵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2.刘光世:

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中兴四将”之一。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

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3.韩世忠:

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江南黄天荡以八千水军包围金军40于万,几乎全歼金兀术大军,为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巨大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4.张俊:

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徽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绍兴十一年二月,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都有谁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生卒不详)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

中国古代科举连中(大)三元者21人,其中文科17人。所有大三元之中,只有宋代冯京有所成就,其余都不怎么令人熟悉。

不过还有更猛的一位,金代的孟宗宪就连中四元。金国科举比宋代多一级,分别为县试、府试、会试、殿试,孟四元先生全部夺魁,也就号称四元状元。

当然,伴随科举定型,明清又各出了一位超级学霸,分别是明代黄观,清代钱棨。

明清科举分为县府院三级秀才考试,均为第一者号称小三元。乡试(中举)、礼部会试(贡士)、殿试(进士)则称大三元。当然,若把童生试也算上,则理论上可出七元。

对比之下,明清极品学霸的六元状元是300年出一位。而自隋朝587年开始科举,至1905年结束,文科大三元平均是77年出一位,差距六元魁首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连中三元的文武人员人物一共有18位,其中文三元有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武三元有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万历年间的王名世和清朝顺治年间的王玉璧。

中国古代连中三元者有21位,其中文状元17人,武状元4人。分别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2、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

3、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为宋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6、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7、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8、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

9、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10、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11、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

12、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后燕王朱棣“靖难”,攻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势己去,投江自尽。

13、李骐(1378—1425) ,本名李马,字德良,一作彦良,福建长乐沙京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于是“授翰林修撰,赐银带朝服,中外以为荣。”且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14、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他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15、陈沆(hàng)(1785~1826)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嘉庆十八年(1813)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叹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对策,陈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

16、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17、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18、尹凤(1523—1598),字德辉,别号在竹,江苏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会试、殿试中,连获第一,官拜参将。后随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区抗倭,屡建大功,万历年间官至都督佥事。尹凤的事迹,为南京人津津乐道,都道是南京人的骄傲。今南京现有“三元巷”存世,以纪念其连中三元的。

19、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之前武举没有殿试,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连中三元”。

20、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21、顾麟,字号、籍贯均不详。清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人。此科会试,兵部侍郎于敏中知此次武举。户部侍郎嵇璜为此科武会试正考官,工部侍郎董邦达为副考官。殿赐顾麟等59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连中三元文科17位,三位“武三元”。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洛阳出了第二个状元武翊黄。其父武元衡也是状元,号称唐朝第一美男子,是武则天曾侄孙,在唐宪宗执政时期官至宰相,龙章凤姿,似精灵下落凡间,自幼聪慧好学,长于诗文,女为之陶醉,为之拜倒。

在四川与美女诗人薛涛的关系极为暧昧,薛涛做过武元衡私人秘书。

安史之乱后强藩林立,武元衡回到长安任宰辅,协助宪宗致力削藩,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秘密刺杀武元衡,并将其头颅割走。死状凄惨,连情敌白居易也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

武翊黄晚年好色,也许是薛家出美女,与婢女薛荔勾搭成奸,虐待家里的黄脸婆,不为世人和朝廷所容。降职外放不久病故。

宋庠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他幼年时同弟弟宋祁随父在外地读书,稍长离父还乡。

宋庠、宋祁兄弟“俱以文学名擅天下”,宋氏兄弟同年进士及第,殿试时,小宋文采更胜大宋,礼部初拟宋祁为头名状元,宋庠为第三名探花。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认为,弟弟应该礼让兄长,礼部便将宋庠擢为第一,民间以“兄弟双状元”来赞誉二人。

宋庠不如其弟闻名,宋祁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 《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

他诗词清丽,因《玉楼春》一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有崔元翰、张又新和孙何。

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都有一定的名次。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一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好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给当时的寒门子弟一个做官的机会。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是世家和一些官宦家庭的世袭制度。所以,科举制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宋朝最厉害的人是谁

答:宋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共有十八帝。有四大武将,个个神勇无敌,高宠未上榜。

1:杨业

北宋名将,绰号“杨无敌”。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北伐契丹,他知此行必败,但监军王侁威逼,只得冒死出征。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结果在狼牙村中了埋伏,最后被围陈家谷,杨业手持大刀往来冲杀,身负数十道伤,斩杀敌军数百,最后全军覆没,杨业因力歇被生擒,后绝食三天而死。

2:杨再兴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幼年家贫,随父以打渔谋生,18岁入曹成义军。后来被岳飞大军打败,归降了岳飞,成为岳飞了岳飞手下的大将,随岳飞作战,翻开了他生命的另一页。杨再兴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每战必争先。某次与金兵对阵,杨再兴单骑杀入敌阵,直取金兵主将完颜宗弼,敌兵将迎上将其团团围住,杨再兴大声呼喝,杀其兵将数十人,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3:岳飞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力大过人,少时便有“一县无敌”之称,能在步下力挽300宋金大弓。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4:李继隆力奇

李继隆,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大舅子。虽为皇亲国戚,却是个靠真本事吃饭的实力派。李继隆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亲身参与北宋平定西南蛮族、征伐契丹、打击西夏的历次大战,亲冒矢石,屡立大功。 在战争中,李继隆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北汉在宋军的打击下终于投降,李继隆为统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李继隆死后,皇帝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苦祭祀披麻带孝发丧。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朝代,两宋三百多年,文人武将璀璨云集,数不胜数,要说谁最厉害,那要看哪方面了。咱们分门别类来说一说:

1.最厉害的文人:苏轼苏东坡,书画诗文冠绝两宋。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列“宋四家”,词开豪放派先河,真正的文坛大牛。而且还是个著名的厨子。

2.最厉害武将:岳飞岳鹏举,武圣人,中兴四将第一人。无论单兵作战还是谋略战术,两宋无出其右者,关键是人设立得住。而且文武双全,写词也是一绝。

3.最厉害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斧声烛影”不动声色就夺了哥哥一手打下的江山,逼死了侄子,贬走了弟弟,除掉了各路诸侯,霸占了人家媳妇……

4.最厉害的士兵:狄青,从士兵到将军,两宋军史上第一人,平西平南功高盖世。而且长得帅,不带面具都不好意思上战场。

5.最厉害的足球运动员:高俅,真正实现了“踢出个未来”,靠踢球赢得了宋徽宗的心,一路做到太尉。这种励志的故事真该多跟如今的国家队讲讲。

6.最厉害的监考:欧阳修。嘉佑二年,欧阳修任主考官,一榜网罗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苏轼、苏辙、曾巩,另外还有理学大家程颐、程颢兄弟,未来的宰相章惇、曾布等,被誉为“千年进士第一榜”。

7.最厉害的老师:周侗,教了徒弟五人,分别是梁山副首领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曾头市教师史文恭跟岳飞。每一位都是超一流高手。

8.最厉害的皮条客:王婆,促成了西门庆跟潘金莲的奸情,搞死了武大不算,让武松上了梁山,擒了方腊,挽救了宋朝的命运,改变了历史走向。

还有其他厉害的人太多了,欢迎大家补充。

我这人就爱从负面来回到问题了。宋朝最厉害的人应该是从号称自己能召唤天兵天将守城的郭大道士与历史头号汉奸秦桧中选出来吧。

一个老道士,不知道弄出什么手段,说自己能召唤神兵对付攻城的金兵,而皇帝,满朝文武竟然也信了。让他上城楼做法!我说,你们病急乱投医也不至于此吧,这不就让金兵很快攻破外城,皇帝亲自入营谈判被扣,成为俘虏。北宋灭亡。读史读到“靖康之耻”我都觉得北宋统治者被下了降头了吗,智商集体都成猪。!!

秦桧之猛,在于他到史还是权相,在于他让金国恐吓赵构:你不得换相!!否则两国开战!!!做汉奸做到如此成就,实在太厉害了。

所以,什么大文豪,大科学家,大大爱国者们,都比不过这两位啊

宋朝:武功最高的皇帝应该是赵匡胤,毕竟太祖长拳不是吃素的;最历害的将领,有狄青、岳飞及岳家军、杨家将等;最大的奸臣,目前应该是秦桧;最强的法医,宋慈;最铁面无私的是包拯;最仁慈的皇帝是宋仁宗。

但最牛逼的人物,个人觉得还是张三丰,开创武当派,创下太极拳,留传千古。

富贵不能淫的代表人物

富贵不能淫事例:钱学森。他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解放时,美国人害怕他回国,先许以高官厚禄,但他不为所动,后冲破层层阻碍,终于回国。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多少仁人志士的远大抱负,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志士做到了这一点,如宋代的民族英雄人物岳飞,当年抗金取得了重大胜利,当宋高宗皇帝给了他很多封赐,但其还和妻子李娃仍艰苦朴素,克勤克俭,连皇帝赏赐的女子都不接受,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南宋文天祥以身报国。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抓住,文天祥没有投降,企图自杀却没有成功。

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给另一位抗元名臣张世杰劝降,文天说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么有脸教别人背叛父母呢?”

张弘范不肯罢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诗一首给他,诗的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人称“印手菩萨”。12岁出家,24岁拜学高僧佛图澄,主张僧尼悉以“释”为姓,他在王重寺传法授学僧众数千人,影响很大。秦王苻坚除向他询教佛法,还常向他询政。当时北方的苻坚和南方的晋帝都高官厚禄争请,他不为所动。对奠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功绩和卓越的见解,成为一世师表。

2.慧远

东晋杰出的高僧。东晋时代社会极不稳定,使他产生了避世思想,多次谢绝官方荐举。他21岁从道安出家,坚持出家僧侣不跪拜帝王。同时首次主张同儒、道名教相调和,受到了帝王将相们的尊敬,使佛教得到全面发展。他是佛教净土宗的始祖,以超尘出世的“方外”姿态与社会各层交友。他深居庐山,从不过虎溪,即使晋安帝过此也不接不送,而同大名士谢灵运等究考学问却不觉送过虎溪,三人开怀大笑,慧远极具政治眼光、活动手段和组织才能,是善于吸收名家思想的佛教高僧,唐代尊称为“辨觉大师”、“正觉大师”,宋代谥为“国觉大师”等。

3.法显

东晋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艰苦卓绝的伟大旅行家和杰出的佛教翻译家,他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于412年到达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他不仅带回梵本佛经数十种,译经数十卷。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旅行记《佛国记》。后人评说法显之所以能完成如此艰苦卓绝的旅行是因为:一来他有志,志在求法,有志必诚;二来他诚心,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三来他有胆识,虽临必死之境却能不顾安危,百折不挠,实为难能可贵,是为后人叹服。

4.道生

东晋僧人,聪明异常,15岁便能登座讲法。从罗什游学多年,对佛旨已深达玄奥。依据“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佛理。他提出“一阐提人皆可成佛”此创见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守旧之徒便说他邪说惑众,遂把他摈出僧众,逐出建康。据说他到了苏州坚信自己的学说没错,便在苏州虎丘上竖立石头作为听众,向石讲道。当讲到“阐提也有佛性”时,他问众石“我说的是否契合佛心呢?”众石皆点头首肯。这就是著名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后来《涅盘经》传到南方,内中果然称“阐提悉为佛性”众僧才佩服道生的卓越见识。

5.智顗

隋朝高僧,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他弘法30余年,所创立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奉《法华经》为经典依据,因此天台宗也称法华宗。他一生造寺36所,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他的著作很多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

6.饮誉华夏,西游美名——玄奘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

有佛图澄,鸠摩智(罗什),慧远,竺道生,智岂页,玄奘,慧能,一行,宗喀巴,弘一。

一、法显(取经第一 佛教革新)

二、鸠摩罗什(译经大师 三论之祖)

三、真 谛(学通内外 精于大乘)

四、智顗(智者大师 天台创始)

五、玄奘(饮誉华夏 西游美名)

六、菩提达摩(一世祖师 传奇人物)

七、惠能(名扬海外 禅宗六祖)

八、一行(丈量地球 密宗领袖)

九、法 藏(贤首国师 华严祖师 )

十、不空三藏(译经大师 不空金刚)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悟禅心语

佛教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在中国十分盛行,传入我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历代名僧无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一、法显(取经第一 佛教革新)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法显俗姓龚, 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东晋时期得道高僧。他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远途取经后,他还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过程,后经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二、鸠摩罗什(译经大师 三论之祖)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鸠摩罗什(344-413),混血祖籍是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他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相。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其先后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三、真 谛(学通内外 精于大乘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真谛(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出身婆逻门族。他精通大乘佛教。少时博访众师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传人。真谛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等。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在他的影响下,成立了摄论宗、俱舍宗一派。

四、智顗(智者大师 天台创始)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智顗(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

五、玄奘(饮誉华夏 西游美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洛州人,唐朝第一高僧。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法相宗创始人,为我国杰出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从他国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六、菩提达摩(一世祖师 传奇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意译为觉法,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禅宗的创始人,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七、惠能(名扬海外 禅宗六祖)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继承东山法门,世称禅宗六祖。曾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人知。六祖慧能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惠能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八、一行(丈量地球 密宗领袖)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一行(683年~727年),号大慧禅師,本名张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长安华严寺,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密宗的领袖,真言宗將其列为八祖之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九、法 藏(贤首国师 华严祖师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法藏 (公元643--712年),唐朝佛学高僧,本康居国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他深得武则天赏识,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曾重译并完善《华严经》《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十、不空三藏(译经大师 不空金刚)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又名不空三藏法师,原籍北天竺,佛学家、翻译家。不空意译为不空金刚,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密宗祖师之一,唐玄宗曾赐号“智藏”。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佛教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在中国十分盛行,传入我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历代名僧无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一、法显(取经第一 佛教革新)

法显俗姓龚, 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东晋时期得道高僧。他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远途取经后,他还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过程,后经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二、鸠摩罗什(译经大师 三论之祖)

鸠摩罗什(344-413),混血祖籍是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他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相。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其先后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三、真 谛(学通内外 精于大乘 )

真谛(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出身婆逻门族。他精通大乘佛教。少时博访众师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传人。真谛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等。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在他的影响下,成立了摄论宗、俱舍宗一派。

四、智顗(智者大师 天台创始)

智顗(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

五、玄奘(饮誉华夏 西游美名)

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洛州人,唐朝第一高僧。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法相宗创始人,为我国杰出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从他国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六、菩提达摩(一世祖师 传奇人物)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意译为觉法,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禅宗的创始人,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七、惠能(名扬海外 禅宗六祖)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继承东山法门,世称禅宗六祖。曾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人知。六祖慧能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惠能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八、一行(丈量地球 密宗领袖)

一行(683年~727年),号大慧禅師,本名张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长安华严寺,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密宗的领袖,真言宗將其列为八祖之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九、法 藏(贤首国师 华严祖师 )

法藏 (公元643--712年),唐朝佛学高僧,本康居国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他深得武则天赏识,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曾重译并完善《华严经》《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十、不空三藏(译经大师 不空金刚)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又名不空三藏法师,原籍北天竺,佛学家、翻译家。不空意译为不空金刚,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密宗祖师之一,唐玄宗曾赐号“智藏”。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

取经第一---法 显

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不幸经僧---真 谛

智者大师---智 凯

饮誉华夏---玄 奘

著名唐僧---义 净

禅宗祖师---惠 能

以法济世---法 藏

丈量地球---一 行

六次东渡---鉴 真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十分盛行,历代名僧无数,信佛人和拜佛人群体数量庞大。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弘扬佛法就有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得道高僧也蛮多的。

(排名不分先后)

一、法显(取经第一 佛教革新)

法显俗姓龚, 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东晋时期得道高僧。他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他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远途取经后,他还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过程,后经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二、鸠摩罗什(译经大师 三论之祖)

鸠摩罗什(344-413),混血祖籍是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他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相。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其先后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三、真 谛(学通内外 精于大乘 )

真谛(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出身婆逻门族。他精通大乘佛教。少时博访众师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传人。真谛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等。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在他的影响下,成立了摄论宗、俱舍宗一派。

四、智顗(智者大师 天台创始)

智顗(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俗姓陈,字德安,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

五、玄奘(饮誉华夏 西游美名)

玄奘(602年——664年),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洛州人,唐朝第一高僧。 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法相宗创始人,为我国杰出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从他国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六、菩提达摩(一世祖师 传奇人物)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意译为觉法,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禅宗的创始人,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七、惠能(名扬海外 禅宗六祖)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继承东山法门,世称禅宗六祖。曾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人知。六祖慧能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惠能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八、一行(丈量地球 密宗领袖)

一行(683年~727年),号大慧禅師,本名张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长安华严寺,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密宗的领袖,真言宗將其列为八祖之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九、法 藏(贤首国师 华严祖师 )

法藏 (公元643--712年),唐朝佛学高僧,本康居国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他深得武则天赏识,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曾重译并完善《华严经》《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十、不空三藏(译经大师 不空金刚)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又名不空三藏法师,原籍北天竺,佛学家、翻译家。不空意译为不空金刚,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密宗祖师之一,唐玄宗曾赐号“智藏”。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佛教源于印度,兴于中国,两汉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并得到发扬。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涌献出无数高僧,最著名的有十大高僧之说。

1、法显 俗姓龚,山西长治襄垣人,东晋时期得道高僧。中国历史上海外取经求法第一人。

2、鸠摩罗什,混血。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中国佛教八宗之祖。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先后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

3、真谛,出身婆逻门族。译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等。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

4、智顗 俗姓陈,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5、玄奘 俗姓陈,世称唐三藏,唐朝第1高僧, 法相宗创始人,杰出的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6、菩提达摩 南天竺人,南北朝禅僧,通彻大乘佛法,禅宗的创始人,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

7、惠能 俗姓卢,唐代今广东新兴县,世称禅宗六祖。曾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圣”,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8、一行 俗姓张,中唐高僧,号大慧禅師,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密宗的领袖,真言宗將其列为八祖之一。

9、法藏 俗姓康,唐朝佛学高僧,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曾重译并完善《华严经》《密严经》《金光最胜王经》《大宝积经》《显识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多种经论。

10、不空 又名不空三藏法师,原籍北天竺,佛学家、翻译家。不空意译为不空金刚,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密宗祖师之一,唐玄宗曾赐号“智藏”。所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宋元时期名人有哪些

这里只简单的写一些大家都熟悉的

宋代:赵匡胤、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宋慈、钱惟演、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岳飞、司马光、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晏几道、秦观、佛印、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择端

一下子想想就想到这么多了……

元代: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白朴,郭守敬,赵孟俯,黄公望,郭子兴,欧阳贞 周德清 出光育 张柔 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耶律楚材,元好问,关汉卿,施耐庵 王冕 王实甫 司居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52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夏明翰小学就义诗下一篇:三星堆青铜立人是否与大禹有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