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秦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关于秦朝的历史趣事

导语: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货币制度、度量衡、文字等,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此外,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制度,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秦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2. 毛遂自荐出自哪几个历史故事
  3. 历史上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秦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1.秦始皇一统天下;2.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把之前的诸侯各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彻底消除了诸侯国分裂割据的隐患,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秦以后沿用了近两千年。3.统一度量衡。秦朝一统天下后,原六国旧制度量衡标准不一,成为影响当时经济交流和发展的桎梏,为了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将度制(长度)改为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将量制(容积)改为以合、升、斗、斛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将衡制(重量)改为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并用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这一改革影响深远,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还能时常看到它的身影。4.统一货币。将货币的铸造权收归国家所有,统一货币,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所有货币,禁止珠、玉等作为货币流通,将黄金作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制半两钱作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统一货币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李斯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5.统一文字。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接受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禁用原诸侯国的古文字,统一书体为秦篆。为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之后,李斯又将秦代官吏程邈创造的新书体——隶书,作为官方正式书体。篆书、隶书作为书法艺术独具一格,在中国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6.修驰道车同轨。为了政令畅通,运输便利,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河北、山东、两湖、江浙一带的“驰道”;在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在湖南、江西修筑 “新道”, 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将车轨的宽度统一定为六尺,保证车辆在各个道路畅行无阻。

贡献一:秦始皇北筑长城。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北方人民利益,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意义重大。

贡献二:.秦始皇大一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的各种统一就不用多说了,历史课都有讲。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千古一帝,实至名归。但是,从辩证角度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如何结束的呢?如果没有秦始皇会怎样呢?

贡献三: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成都平原上的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贡献四:历史性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为后代开劈了新的路径;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贡献五:统一文字 (书同文)。过去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并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

贡献六:统一度量衡 (度同制)。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

贡献七:统一货币。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贡献八: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 (车同轨)。统一了道路标准,,车的宽度等.。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修建了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不管你对秦朝或秦始皇有什么不同的印象,你不得不承认秦朝所做的每件事差不多都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称皇帝,从此中国没有了国王;统一中国,从此人不分天南地北都是一家人;修建长城,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图腾;统一文字,让中华文化大跃进;

我认为是秦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标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本着维护自己的统治,使经济复兴,文化繁荣,在全 国上下展开了标准化的浪潮。他下令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田亩,统一兵 器。同时他颁布律法,对手工业管理及其产品的制作工艺以及其他物资的检验保 管进行了规范。秦始皇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标准化的运动,改变了各国分裂割据形 成的不同的标准,社会各领域形成了一定规范,利于消除各国割据余毒,利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维护政治上统一安定。

毛遂自荐出自哪几个历史故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派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惠文工派相国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请援兵。平原君决定在门客泛千多人里边挑选具备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

这时,有一位门客叫毛遂的,自己走出来请求和平原君一块儿去。

平原君最终虽然答应带毛遂一起去。平原君带他们去见楚王,请楚王答应合纵抗秦。后来人们就用“毛遂自荐”来比喻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担当

毛遂自荐”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的是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推荐与他一起出使楚国,说服楚王出兵对抗秦国的故事。后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历史上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烽火戏诸候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3、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学家)

6、晏殊诚实守信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

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

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7、狼来了

出自《伊索寓言》: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

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8、曾子杀彘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与孩子。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53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是否真的娶了元朝女人为妻?下一篇:明朝英雄传中的人物是否真实存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