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张飞的丈八蛇矛有多长 南宋第一枪战战车

导语:张飞的丈八蛇矛是一把历史上著名的兵器,全长在2.5米左右。南宋时期,战车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工具,能够在战场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录导航:

  1. 张飞的丈八蛇矛有多长
  2. 中国象棋最早的纪录
  3. 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是什么
  4. 大宋武侠城游览顺序
张飞丈八蛇矛有多长

“丈八长矛”长度:一丈八寸。 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名。又名丈八点钢矛。全用镔铁点钢打造,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刃开双锋,作游蛇形状,故而名之。兵器使用者有张飞、林冲、陈安等。丈八蛇矛与青龙偃月刀相媲美;它们先后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扬名天下。 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于练习臂力,而非实战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

拿“尺”这个长度来说,今天的标准尺大约是33.33厘米(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但是在秦汉间,却只有23.1厘米(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也就是说,汉代的一尺,大约只有现在标准的70%。以此来算,张飞丈八蛇矛的长度实际是4.16米。

有点长吗?看看他的身高吧,《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有交代:“身长八尺,豹头环眼”,也就是说,张飞身高为1.85米,这在今天也算是个大个子的人。

那么,身高1.85米的张飞,拿着他的4.16米的长矛,能使唤得开吗?这可是个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张飞本人。我们知道,兵器是用来克敌制胜的,使用自如、得心应手的兵器,是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前提,兵器合不合手,实在是个“要命”的问题——不仅要敌人的命,也有可能丢了自家的性命。

下面,我们就从古代兵器的长度说起,来认真研究一下这柄“丈八蛇矛”。

古代的矛一般有多长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矛。矛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军队里装备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它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经历过由兽骨、青铜到铁的演化;矛柄一般用木头制成,讲究点的,还在木芯外包上竹片以增加弹性和韧性,号称积竹柄。在名称上,矛也被称作“枪”,骑兵所使用的、加长的矛,也叫做“槊”。

俗话道“一寸长、一寸强”。冷兵器时代,武器越长,自然越能拒敌于远处,从而保存战斗力。但是,这“长”,也要有个度,如果一味追求兵器的长度,而造成使用不灵活,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代的矛,大致有多长呢?从现存的考古发掘实物来看,其长度还是很可观的。比如,湖南长沙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积竹柄,长达2.97米;在秦兵马俑中出土的积竹柄,长达2.80米左右,这些还仅仅都是矛柄的长度。那矛头又有多长呢?一般在30多厘米左右,也有再长一倍即60多厘米的,甚至在四川金堂县还出土过84厘米的汉代长矛头。

以此来推算,一件标准的长矛,矛柄为3米左右,矛头为30~80多厘米,它的长度应该是3.3~3.80米,取个中间数,大致可以认定古代普通长矛的长度为3.5米左右。

矛的长度和兵种、身高的关系

还有一点我们也应明确,即在对武器的选择上,普通士兵和将军、统帅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士兵可能是被动地、集体地使用某种兵器,而将军则有可能自主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兵器,甚至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武,去特制超常规的兵器。

另外,马上、步下和战车里,所使用的兵器也不相同。在春秋战国前的战斗中,车战十分常见,这种武装车辆,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冲破步兵的队列,所以是骑兵出现之前冷兵器时代的重装备。战车的作战半径,据研究在3.20米左右(见《轻车锐骑带甲兵》,王学理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若以车内士兵手持长矛来看,算上手持的部分,其长矛的长度也该在3.5~4.0米左右。

一个士兵所持武器的大小,和他自身的身高、力量有直接关系。力量可以后天练成,身高却很难改变,所以,古人总结出一个身高和兵器长度的大致比例关系,如《周礼》“考工记”里说:“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则弗能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即所持兵器不能超过自己身高的3倍,这大概是从实战经验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秦汉时古人的身高大致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俗语“七尺男儿”来做个推断,按照前面所述尺度标准来换算,秦汉时身高七尺的男子,相当于今天1.62米;这是普通人的平均身高,军队挑选士兵,可能尽量要求身材高大些的,像秦兵马俑里的士兵,最矮的,也有1.75米高,即七尺六的身高,像张飞是“八尺汉子”,算是比较出众醒目的。

若以平均1.7米的士兵高度来看,他所持的长矛,在定制上的最大极限是5.1米。从前文可以看出,古代普通的矛长度在3.5米左右,其实正好比士兵平均身高长一倍。

骑兵的身高——马和骑手的总高度,我们也可以大致推算一下,还是以秦兵马俑为标准,秦时战马高度约为1.33米,士兵骑在马上大概在2.0米左右,那么他就应该使用4.0米左右的长矛。

所以,以张飞身高1.85米的大块头,骑在马上,使个4.16米的长矛,只能说是正合适。

中国象棋最早的纪录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

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由来已久,比国际象棋早200多年。历史中国象棋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据文献记载,那时盛行着一种六博象棋,每方有棋子六枚。如屈原在《楚辞招魂》篇中,就描述过富丽堂皇的楚王中斗棋的精彩场面。

象棋起源时代不详,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象棋是武王所造,是争国用兵的战术之术,也有的说法是象棋是韩信发明的,用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证据是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也有人说象棋起源于古印度,但是这基本上是外国人的说法,可信度较低。

其实象棋本来就是另外一种战场,象棋里面的車是车的意思,通常理解为战场上的战车,炮可以理解为“砲”,是古代战场上的一种掷石机,从这些武器可以判断出象棋的起源应该在春秋战国前期。

且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了,在《楚辞》中就有对象棋的介绍,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象棋就已经在当当时的贵族阶层流行起来,不过早期象棋,是象征当时战争的游戏。

《楚辞.招魂》中有菎蔽象棊,有六簙些。其中象棊就是象棋。众所周知,象棋是中国传统类益智游戏,历史悠久。尽管其具体起源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据出土的文献资料记载,象棋源于中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汉书》中有元狩二年,南越献驯象,《三国志》里记载的曹冲称象典故世人皆知。

中国象棋的发明,显示出我们的祖先非常高的智慧,其实象棋两字的记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提记。如《楚辞·招魂》一诗中就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分曹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等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早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就流行象棋了。那时的象棋叫象戏,是用竹片做棋盘棋子。

中国象棋到了北宋时已跟現代象棋基本相同,有将、士、象、车、马、砲、兵等32枚棋子,只是棋盘无河界,纵九路,横九路。这些在宋人尹洙的《象戏格》中有描述。还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晁朴之的《广象戏图》著术问时。

至于最早刊载有全局的棋谱应该是南宋时期的《事林广记》(1228一1233),但其原本今已无存,現在流传下来的是元、明刊本,后人做了增扩和删改,各种刻本的内容多有出入。残局本有明朝时期之秘本《梦入神机》,這两本书可以说是介绍象棋最早的全局谱和残局谱。

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是什么

《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
因为在唐朝时期,武学非常重要,需要有一本权威的兵制书籍来详细地介绍兵器、战车、马匹等方面的知识,于是出现了《武经总要》这部书。
这部书系统地概括了我国古代的兵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知识,被推崇为我国古代兵制书中的巨著。
此书在日后的战争和军事训练中对于我国的军事发展以及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军事兵器学著作,共有十三篇,主要内容包括兵法、军制、策略战术等
其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深远,被业内誉为古代兵学宝典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管理、策略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1. 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是《六韬》。

2. 《六韬》是一部涵盖了战争理论、兵器制造、军事组织等方面内容的军事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学的百科全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3. 《六韬》的内容主要包括:① 行军打仗的原则和技巧;② 军事组织和制度;③ 兵器制造和使用;④ 军纪和战术等。其中,对中国古代的阵法、兵器的制造和使用以及对战争态势和指导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六韬》的创作时间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到了汉代时初稿才被修订完整。它是在古代将领和智者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而创作成长的。其中,最早的创作者有可能是西周的武王或者是鬼谷子等贤人。

5. 《六韬》为中国古代的兵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代表作,而且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第一部军制史专著是《历代兵制》.

中国古代第一部兵制史专著,也是古代唯一的一部兵制通代史。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可见作者撰书之目的,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揭示当世兵制流弊,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具有较强的思想倾向性。

全书共8卷,依照朝代次序,分别记述了周、春秋、秦、西汉、王莽、东汉、三国、两晋、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的兵制及沿革,阐述了后代兵制对前代兵制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古代第一部兵制通代史的名称是《武经总要》。它是元代将军吕祖谦撰写的一部兵书,包含了战争的战略、战术、军事组织、兵器等内容,系统全面,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典籍之一。这部书的提出,为明代中期的“两淮学派”及其创立的“新军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被誉为是中国古代人对兵器兵法的最高总结,对后代兵法的著述影响深远。

大宋武侠城游览顺序

建议从南门进入大宋武侠城,先参观城门与古战车展示区,然后前往武馆体验武术表演和武器装备的展示,接着参观宝盖头大佛和太和殿,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最后到神道、书法馆和古民居彩绘馆感受当时民俗文化。
因为这样的游览顺序可以先感受到大宋武侠城的文化内涵,再去体验武术表演,最后欣赏城内的建筑和艺术之美,这样的游览顺序能够更好地带领游客全面了解大宋文化和历史内涵。

从北大门入园,沿路顺时针游览 一圈就可以了。图中会经过:大宋武馆,城寨沙场,大马戏,十字坡,快活林,风云庄 ,影视体验厅等地方。这些地方不同时段都有精彩的演出和表演。

建议先参观花果山景区,然后前往太湖景区,最后游览太极广场。
花果山景区是大宋武侠城的主打景点,也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因此建议优先参观。
太湖景区则是历史悠久且景色优美,但相对较为安静,适合在游览高峰期之前前往。
太极广场则是集中了大宋武侠城的所有精华区域,建议在游览完其他景点后前往,以便更好地体验和欣赏。
另外,如果时间充裕,游客还可以安排参观其他景点,如古琴台、步步生莲和刑侍衙门等。
同时建议提前规划好时间,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在路途上,以便更好地享受游览的过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0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茶道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下一篇:过年不能喝粥吗 古代人喝粥多还是吃干饭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