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涉及到的两个著名人物 金朝著名人物和事件有哪些

导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提到了金朝著名人物完颜洪烈和事件靖康之耻。完颜洪烈是金世宗时期的重臣,被誉为“铁面无私”的清官;而靖康之耻是金朝在南宋的一次重大战争失败,导致金朝灭亡。辛弃疾在诗中怀古追忆过去的辉煌,表达了对国家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目录导航: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涉及到的两个著名人物
  2. 南宋有哪些抗金名将
  3. 历史上姓高的名人
  4. 姓高的历史名人
  5. 金国灭亡后金人去哪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到的两个著名人物

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其一为孙权,孙仲谋即是孙权;其二是刘裕,即寄奴。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曾经都曾叱咤风云,作为一方霸主,率千军万马,驰骋沙场,建不朽功勋。

通过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暗讽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倔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材,令人久久扼腕长叹。

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位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

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

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著名的古诗,开头写的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孙仲谋还有刘裕,这两个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这两个人都是非常有谋略和义气的帝王。

南宋有哪些抗金名将

刘光世字平叔。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

然而,刘光世虽位列“中兴四将”,并且创立了淮西军,却将略寻常,胆小怕死,常常不战自退。伪齐南侵时,因高宗以死相胁才勉强留在前线,靠部下王德等奋战,浪得虚名。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分道南犯,刘光世慌忙南逃。执政张浚闻讯,乘马奔到采石,并下令有一人渡江者斩,刘光世才被迫停止南逃。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朝名将,汉族,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说中说是梁红玉)闲居于家中,闭门谢客,不问军政大事,过着凄凉的生活。

岳飞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岳飞20岁投军抗金,精忠报国,屡立奇功,“岳家军”名震四方,令金军闻风丧胆。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绍兴十一年是1141年,但该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折算成公历已是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张俊字伯英。曾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

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高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他十六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升为下级军官。北宋末,曾随种师中援太原。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建立御营司,任张俊为前军统制。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所废,他和韩世忠等受张俊节制,平定事变,因而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绍兴初年(1131),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南侵。后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都得胜利。张俊也派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飞。

次年,他迎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宋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诸将都不能比。死后,追封循王。

宋高宗时期,为了抗击金国南侵,涌现出了许多抗金名将,其中有七名将领,因功劳较大,都在死后被追封为王,这就是著名的“南宋七王”,我们来看看是哪七王:

蕲王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抗击西夏,黄天荡之战痛击金兀术,苗刘兵变解救高宗。死后追封蕲王,谥号“忠武”。

鄜王刘光世(1089年—1142年),曾镇压河南叛军张迪,之后又于杏子堡大败西夏军。金兵大举南侵时期,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但其实刘光世很有争议,实际战功很少,治军又不严,还经常遇到敌军就逃跑,却能列七王之首。去世后,谥号“武僖”,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循王张俊(1086年-1154年8月12日)曾在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但他参与和促成岳飞冤狱,又很贪婪好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死后追封循王,谥号“忠烈”。

鄂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却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之后孝宗平凡,被追谥武穆,追谥忠武,封鄂王。

和王杨存中(1102年-1166年)。于藕塘大破刘猊伪齐军队,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大败金军。死后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涪王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吴玠曾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多次大败金军,最终保全蜀地。谥号“武安”,追封涪王。

信王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吴璘跟随兄长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派兵入侵,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军互有胜负。死后追赠信王,谥号“武顺”。

信王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吴璘跟随兄长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派兵入侵,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军互有胜负。死后追赠信王,谥号“武顺”。

历史上姓高的名人

元末明初有一个叫做高启的人,号青丘子,是一个极有名望的学者,但由于连坐牵连,被腰斩了。

看一个人是什么水平,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看和他来往的都是什么人

古代喜欢给同一类人中差不多水平的群体起一个合称,比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等,高启也有这种称呼。

与张羽、宋克等人并称“北郭十友”;
与宋濂、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与杨基、张羽、徐贲并列“吴中四杰”。

所以,与写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种被大家熟知的宋濂并列的人,也当是同一层次的存在。

在明朝没有建立之前,群雄逐鹿阶段,高启被张士诚招请为幕僚时,年仅十六岁;后在明朝时又奉诏修二十四史中的《元史》,于此可见其才气与学问了。

高启之死,实为一大冤案,也是让他名声流传的一大原因

如果评选历史上最严酷的罪行,腰斩绝对榜上有名。高启就是被腰斩而死的,但内中原因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朱元璋曾经很赏识这个年轻人,给他官做他坚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他的诗作却被朱元璋认为有讽刺自己的嫌疑。于是,,苏州知府魏观修整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所作的《上梁文》内有“龙盘虎踞”一词,被诬告为谋反。

其实理由也就是本来就是张士诚旧宫,高启还曾经做过张士诚幕僚,被人说成思念旧主,抑郁谋反。再加上本来就受到朝廷的怀疑,所以就借此株连腰斩了。实在是冤枉至极。

不过从高启诗文来看,虽然扫去了元时纤秾艳丽的风气,但也落入了明初拟古的陋风。但最神奇的是他拟魏晋似魏晋,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可谓是才气极高。

唯独可惜的是,其死之时尚不足四十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路过不谢邀了!

笔者也来说一说历史上姓高的名人吧!

(1)高思继。

高思继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据说,高思继号称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名枪”,高思继也可以说是“高家枪”的开山祖师爷。

(2)高启。

高启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高启也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此外,高启曾经参与编纂过《元史》。然后,高启的传世诗集主要有《高太史大全集》。

(3)高迎祥。

“……高筑墙,缓称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说,大家都非常熟悉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闯王”李自成了。而实际上,包括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包括“闯王”的称号等等,都是指高迎祥的。据说,李自成当时只是高迎祥的女婿而已。后来,高迎祥在战斗当中牺牲了,李自成才继任为起农民义军的领袖,李自成才成为“李闯王”的。

(4)高君宇。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高君宇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据说,高君宇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得意门生之一。此外,另据说高君宇曾经是和一代“风流才女”石评梅有过交集的。



历史上姓的高名人还是挺多的,我就简单列举几个。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思继,四季拳创始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后唐妫州(今河北涿鹿)人,高顺励之子。

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称。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李克用念高氏兄弟势倾一方,必为后患,乃尽诛之。儿子高行周,后汉封临清王,后周封齐王

1、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易水河畔一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流传千古。使用武器名为“水寒”,剑谱中排名第七,绝杀技为“易水寒”。和雪女生死相随,感情深厚。极敬重大哥荆轲。

2、高翔: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

3、高长恭:又名高孝瓘,热播古装剧兰陵王的主人公兰陵王就是这个高长恭。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是中国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长恭、杨华)之一。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4、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今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5、高则诚:著名戏曲家,所著《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6、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7、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8、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9、高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上,久享声誉,针灸之术即他所传。

10、高鹗:清朝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以续《红楼梦》后40回流世界传名。11,高力士: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姓高的历史名人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高姓的历史名人有:高渐离、高长恭、高适、高汝砺、高克恭等。

1、高渐离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2、高长恭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是中国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长恭、杨华)之一。

3、高适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砺

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今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5、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金国灭亡后金人去哪了

事实上,肃慎、挹搂及其后裔女真在生活习俗上和东胡人及其后裔鲜卑、契丹是金国于天兴二年(公元1234年)在蒙古军与宋军联合进攻下灭亡。清朝就是金国女真的一部分后裔,后来由皇太极为了国内民族的平衡创立了满族,其中满族包含了部分金国后裔的女真人。

宋对金人展开了大清洗运动。

金朝灭亡后,宋人逼金国两宫皇太后、梁王、荆王以及诸宗室五百多人北行,送俘蒙古,以三十七辆大车装载。金军大败之后,蒙古兵烧杀抢掠,满载而归。女真贵族丧失了权利,沦为蒙古人的奴隶和玩物。

此时的金朝,和一百多年前的北宋帝国何其相似,金朝皇室贵族的命运跟1127年北宋皇族的悲惨状况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当时的金朝皇帝奔逃在外,如丧家之犬,苟延残喘。

金朝末期,居住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方的700多万女真人死于战火,除了在与南宋,蒙古的交战中被杀,还有被起义军杀死的,以及瘟疫等等。

尤其是在公元1214年,蒙古军进军北京,金朝皇帝逃往开封,深受括地之害而失去土地的汉人在起义军带领之下,都去攻击女真族人,当时华北一带,女真人尸横遍野……

金人变成了奴隶。

蒙古灭金之后,金国的皇室被蒙古人屠戮殆尽,而金国的普通百姓,则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亡国奴的下等人生活。

蒙古人攻打金国时,由北向南,层层推进。金国皇帝和宗室也是一路从北方逃到南方。1214年,金宣宗畏惧蒙古人的攻势,宣布迁都开封。

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后,蒙古人把金国宗室残存的漏网之鱼,全部予以消灭。

蒙古人攻占了金国的领土之后,原先金国地区的普通百姓,都过着亡国奴的生活,蒙古人把他们视作战俘,可以随意羞辱。

蒙古人每攻占一座金国的一座城池,都会大开杀戒,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普通百姓非常遭殃。破城之后,普通百姓无论男女被虐杀的,比比皆是。

待到蒙古人平定天下后,无论金国人,还是南宋人,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过着亡国奴的下等人生活。蒙古人视他们为贱种,随意凌辱和杀害。

答:灭亡北宋的金人,进入中原的同化成了北方汉族,金国灭亡后,一部金人逃到南宋,后来和南方汉人一起抗击蒙元近百年,明朝建立后,融入了南方汉人之中。

金人南匈奴人,匈奴夏后裔,总之来说,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的贵族阶级,随着朝庭的灭亡他们被新朝人追杀,躲进荒漠和深山老林,得以传承下来的一部分人。翻翻他们的族谱,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都是中国历史上显赫的人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37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巴比伦文化是否属于史前文明?下一篇:古代皇帝为何会穿女人的丧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