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各个朝代的衣服标志 隋唐五代服饰历史特征

导语: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服饰风格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特征。其中,隋代服饰简约大气,唐代服饰华丽精致,五代时期服饰则多姿多彩。这些服饰标志着各个朝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导航:

  1. 各个朝代的衣服标志
  2. 唐制汉服有哪些
  3. 隋唐五代的女子礼仪
  4. 唐代的帽子
  5. 隋唐时期女性形象特征
  6. 隋唐时平民穿什么颜色衣服
各个朝代的衣服标志

纵观中国服饰发展史,中国服饰源头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开始穿衣佩饰,服饰的观念此时已经出现,中华服饰文化由此发端。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后世相继沿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对服饰有较大影响,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

秦汉时期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成为大一统王朝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冠制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伴随着服饰的革新。南朝保留下来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各少数民族,而后者服装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中华服饰文化取得了新的发展。

隋唐是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隋代对汉魏冠冕仪制的恢复,为唐代服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唐代疆域广大,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促使服装发展空前繁荣。当时的长安等城市居住有大量外国人,服饰上吸收了胡服的部分特点,发展出款式新颖、色彩绮丽、图案丰富的唐代服饰。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动乱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程朱理学”占据了宋代的思想统治地位,影响了宋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在服饰上表现为一种简朴、内敛的倾向。与此同时,与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皆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唐制汉服有哪些

唐制汉服有很多种,包括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其中,齐胸襦裙是最具代表性的汉服款式,大部分由一件短衫和一条齐胸裙组成,少数情况下还会有一件半臂作为搭配。唐制汉服的特点是形制上与现代服饰有所不同,应该区别于现代服饰的唐装。

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半臂坦领和圆领袍等。分别介绍如下:

1.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裙装的称呼。一般穿法为一件对襟衫衣搭配一条下裙,或者一件交领上襦搭配下裙,即成为齐胸襦裙。齐胸衫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衫裙。

2.齐腰襦裙

齐腰襦裙为襦裙的一类,属于汉服。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齐腰襦裙的上襦可为交领或直领(对襟)。同高腰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按上襦分,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直领齐腰襦裙(对襟齐腰襦裙)。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男式齐腰襦裙。

3.半臂坦领

坦领,又称U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4.圆领袍

圆领袍,唐宋时称为“上领”、明朝则称为“团领”、“盘领”或“圆领”,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常见款式之一。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圆领袍是圆领子的窄袖袍,据引《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黄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环带,穿六合靴。

1.袄裙🌟——汉尚华莲#漢尚華蓮

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2. 褙子🌟——重回汉唐#重回汉唐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民族汉服传统服饰的一种。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追求质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3. 对襟半臂襦裙🌟——重回汉唐#重回汉唐

对襟襦裙属于襦裙中的一个种类,上襦呈直领,衣襟为对称状。

4. 交领襦裙🌟——汉尚华莲#漢尚華蓮

交领襦裙是襦裙的其中一种,它的上襦是交领。

5. 齐胸襦裙🌟——梨花渡

齐胸襦裙,女子襦裙装的类型之一,尤其盛行在隋唐五代时期。

6. 曲裾🌟——衔泥小筑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孙机)。

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银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种款式是今天人们的一种创造发明,“入”字底的小曲是否是汉服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7. 坦领半臂襦裙🌟——都城南庄#都城南庄

襦裙种类之一。其中坦领又叫U领。

隋唐五代的女子礼仪

一:服制

女子的服制与男子一样,隋唐五代对社会地位不同的女子服饰也有具体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比男子的简单(详见前文)多视丈夫或儿子的地位而定。隋文帝颁布“衣服令”就妇女佩绶明确规定:“嫔同九卿,世妇及皇太子昭训同五品,公主、王妃同诸王,三师三公、五等国夫人及从五品以上命妇,皆准其夫。无夫者准其品。”体现女子在古代的从属地位。

唐“武德令”规定:皇后礼服有袆衣(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服用)、鞠衣(亲蚕服用)和钿钗礼衣(宴见宾客服用)等三种。皇太子妃也分为褕翟、鞠衣、钿钗礼衣三种。命妇:重大场合穿翟衣,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家居穿着“宴服”,依其丈夫或儿子的常服颜色,地位高者可以穿地位低下的颜色,反之则不可,即“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此外,一夫多妻制度中,妾室服色低于正妻一等。

根据记载,妇女服色实际上并没有按照规定贯彻,以至于“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秀,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二:女子服饰款式

《仙游窟》中女主人公十娘所穿服装:绫帔、罗裙、红衫、绿袜。各资料表明,唐代女装无论奢俭,主要构成不外乎裙、衫、帔。唐朝前期,胡帽也是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女帽中有一种 从北方传入的“羃离”,这种帽子周围垂下很长的网帷,可以遮蔽骑在马上的妇女全身,可以防尘和避免路人窥视,网帷上还可以缀以珠玉。

高宗即位后,从羃离演变而来的一种帷帽开始流行,形象常见于武侠作品,此帽网帷及肩,形象可考《关山行旅图

是“半臂”装和“袒胸”装

若要直接追溯唐朝女性着装,我们可以从邻国日本的服饰中得以佐证。在电影《艺妓回忆录》中,由章子怡饰演的艺妓小百合所展现的正是非常具有日式风格的和服。回顾历史可知,唐朝兴盛,甚得日本等邻国崇拜,纷纷效仿许多唐朝的文化礼仪服饰。

唐代的帽子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幞头。幞头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幞头最初是古代男子用来裹发的四脚头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头部时,每个人的折叠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幞头形状各异。隋朝时,礼部尚书牛弘上书朝廷,建议在幞头内设置骨架,罩在头上,以利于折出造型一致的幞头,后来发展成有骨架的乌纱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时喜欢佩戴幞头。很快,人们开始效仿皇帝,幞头也成为唐朝最常见的“帽子”。幞头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软脚幞头;唐中后期的硬脚幞头。

唐代最流行的帽子—幞头。

从这些传世名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幞头在唐代的确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在“隋唐五代服饰”部分也对幞头进行了重点展示。4位蜡像中,站在前排的男子就头戴幞头;在展厅里,还通过20个头戴幞头的俑,专门介绍了幞头由鲜卑头巾演变为唐代幞头的过程。

我也是从这里才了解到,原来幞头竟然是在鲜卑头巾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大唐新语》中记载:“折上巾,戎冠也。” “戎”是汉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谓。

幞头最初就是一块头巾,把头发包好后,两个角在额前打结,另两个角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垂下。唐人在裹幞头之前,先在髻上罩巾子,巾子的形状影响幞头的外观。幞头的形状随时代也不断发展,唐初期流行“平头小样”;唐中期武则天时流行“武家诸王样”,也称“高头巾子”;之后又流行“英王踣样”;到了唐代后期,又流行“衬尖巾子”和“翘脚巾子”等。

从展厅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幞头初期后垂两脚、垂带子,唐中期以后,两带缩短形成软脚,后期幞头脚由软变硬,由下垂变成翘起;制幞头的材料也由罗縠变成漆纱。到五代后渐渐定型为“乌纱帽”。

幞头发展到宋代后,在里面衬以“木山子”,幞头脚内插铜丝或铁丝,就由本是一幅软巾的幞头变成了一顶硬壳的帽子了。

隋唐时期女性形象特征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女性形象特征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首先,隋唐时期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文化艺术领域,女性也有一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如唐代的女诗人、女画家等。

其次,隋唐时期的女性形象注重体态美,以丰满、健康为美。女性的服装也更加开放和自由,袒胸露臂的服饰在唐代非常流行。

此外,隋唐时期的女性形象也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唐代的女诗人常常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立意识。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的女性形象特征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个性的解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隋唐时平民穿什么颜色衣服

白色衣服

(隋书。檀仪志)载:「大幸六年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房商以皂。」唐五代都是根据这个规定,一般平民穿白色袍子。当代的诗文中有许多这种例子,如:韩愈的「赛神」:「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范质的(诫儿侄八百字):「去午初释褐,一命到蓬丘。青袍春草色,白纻弃如仇。」以上两首诗,很明显可看出,未任官时是穿白色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72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晋城城郊乡人物在历史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下一篇:诸葛亮的“隐喻”与“转喻”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