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科举制的特点 唐代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科举考试有哪些特点?

导语: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选举性制度之一。科举制的诞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世族垄断上层社会的现象,寒门士子因此有了进入官场光宗耀祖的机会。从隋朝诞生其,科举到唐朝逐渐兴起,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唐代的科举制度与学校。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选举性制度之一。科举制的诞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世族垄断上层社会的现象,寒门士子因此有了进入官场光宗耀祖的机会。从隋朝诞生其,科举到唐朝逐渐兴起,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唐代的科举制度与学校。

进士考的有时务策、帖经与诗赋。时务策,乃是指考试者对当今社会现象的看法与处理方法,这是最实用的一科了。时务策在前期实行时尚能选拔人才,但在后来,某些主考官因为对某些权势人物的恐惧,便压下了带有攻击性的敏感试卷,以至最后“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帖经则要求读书人对经典史籍进行死记硬背;诗赋不必解释,考察士子们的才华罢了。

唐代前期的进士,多出自国子监。“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深以为耻”。到后来,国子监的影响力减少,自武则天之后,国子监祭酒多由一些驸马、王侯担任,这些人并没有“儒雅之实”,所以生徒们也“不复以经学为意”,科举便慢慢重视乡贡了。什么是乡贡?什么是生徒?《新唐书》记载:“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在学校学馆里面学习后参加科举考试的叫生徒;由州县所推荐而来的叫乡贡。

考生们在经历贡举考试后,往往还要经历由吏部主持的关试或制举。关试是对士子的再次考核,制举则由皇帝出题测试士子,比如说直言极谏文史兼优科、材堪经邦贤良方正科等等之类。总结而言,制举是由皇帝出手,亲自对贡举所选的士子考核优劣。制举并不是常常举行,通常是皇帝为了“非常之才”而置。

在科举考试中,难免会出现主考官因私干扰公正或士子作弊的现象,故唐王朝出台了很多针对考试公平的政策。比如“怀牒自列于州、县”,牒指记载参加考试的人的身份,上面写有姓甚名谁,籍贯如何等等。在唐代有某些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比如商人。有些主持考试的官吏则会通过这个方法诬赖某些士子的身份,使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样一来,有些士子便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拳脚,国家也因此损失了部分人才。所以朝廷实行怀牒自举,让士子们直接绕过主持的官吏,用牒来证实自己的身份。

唐律疏义

除了怀牒自举,还有“糊名易书”。糊名,指将考生的名字遮住;易书,指叫人将考生的卷子誊抄一份后再交给检查卷子的人。这样,考官便无法从卷子的名字、自己来得知考生的信息从而徇私舞弊。这些都是很好的防止考试作弊的方法。

结语: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总结以往经验,诞生的一种非常适合当时社会的选举制度。我们总结其优点大概有四:其一,由国家出面网罗真正的人才,一改以往“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的现象;其二,寒门士子有了进阶高层的机会,打破了阶级垄断;其三,更便利的统治人民思想,读书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些士子为了进入统治阶级一层,便会学习国家的确定的思想;其四,维护社会稳定,人们埋头于经史典籍中的道德大义,一心想进入统治阶级,不会再生出对统治阶级不利的想法。

参考文献:

《通典·选举三》

《唐六典·国子监》

《新唐书·选举志》

《旧唐书·儒学传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影响:该如何评价这一条约下一篇:章西女王 印度的民族英雄章西女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