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的帝和王有什么区别之分?就如三国曹操为魏王与皇帝还有甚么区别 三国到底几个皇帝

导语:古代的帝和王的区别在于帝是最高统治者,而王则是地位低于帝的统治者。三国时期曹操是魏王,不是皇帝。在三国时期,共有三个皇帝,分别是汉献帝、曹丕和孙权。

目录导航:

  1. 古代的帝和王有什么区别之分?就如三国曹操为魏王与皇帝还有甚么区别
  2. 徐州出了几个皇帝
  3. 三国鼎立时期吴,蜀,魏各国的政权名称
  4. 列举三国,东晋,西晋,南朝,北朝各政权的名称,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
  5. 三国四帝
古代有什么区别之分?就如三国曹操为魏王与皇帝还有甚么区别

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帝,或者叫做皇帝。而王可以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清朝的那些什么什么王了。王是由皇帝册封的,受封人有的是立大功之人,有的是皇室子弟。 其实从220年东汉就已宣告结束,也就是魏之曹丕称帝。紧接着蜀、吴也均称帝,此才宣告三国之势成形。

徐州出了几个皇帝

徐州共出了11位开国皇帝,如刘邦、刘秀、刘备、曹丕、刘裕、萧衍、萧道成、朱全中、李升、朱元璋、洪秀全。若连同他们的继位子孙也计算在内,则有汉代24帝、南朝8帝,加上南唐3主,共有35个帝王是徐州人。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鼎立时期吴,蜀,魏各国的政权名称

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

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定都建业。

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列举三国,东晋,西晋,南朝,北朝各政权的名称,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

三国魏(220—266):延康元年(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蜀(221—263):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定都益州(成都),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263年冬被魏灭。历2帝,共43年。吴(222—280):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4帝,共52年(自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222)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彻底结束。西晋(266—316):传5帝,国祚51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东晋(317—420):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廷,史称东晋。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建立宋朝(不是北宋、南宋,而是南朝宋)。南朝(4个朝代均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宋(420—479):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齐(479—502):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在南朝宋末年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并最终于479年取代刘宋自立。齐朝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23年。梁(502—557):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东昏侯,另立齐和帝萧宝融,次年废掉齐帝,结束了齐的统治,建立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陈(557—589):557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589)的分裂局面。北朝北魏(386—557):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北魏登国元年(386)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395-439年,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北魏最初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东魏(534—550):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11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东魏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西魏(550—577):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西魏建都长安。北齐(535—556):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28年。北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北周(557—581):西魏恭帝三年(556),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北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三国四帝

在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以外,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那就是辽东的燕国,由于燕国没有参与争霸,且地处偏僻,所以没有太多记载。

算上燕国,三国时期共有四个国家有皇帝,分别是魏国曹氏,蜀国刘氏,吴国孙氏,燕国公孙氏。

魏国由曹操建立,曹丕代汉后称帝,蜀国由刘备建立,在曹丕代汉后称帝,吴国由孙策建立,在虢亭打败魏国后孙权称帝,燕国由公孙度建立,在魏国被打败实力大损后公孙康称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74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哪位作家被尊称为“居士”?下一篇:胡莱三国新区的开发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