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夏惠宗的母亲 西夏早期权臣人物形象特征

导语:夏惠宗的母亲是西夏早期的一位权臣人物,她的形象特征是聪明能干、有远见、勇敢果断、忠诚坚定。她在西夏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夏惠宗的母亲
  2. 西夏是怎样灭亡的
  3. 西夏女王的传说
  4. 15 后梁皇帝列表
  5. 李谅祚母亲
  6. 南宋四大金刚
  7. 半法夏和姜法夏的区别
夏惠宗的母亲

李秉常 的母亲是梁皇后。

李秉常(1061年—1086年8月21日),即夏惠宗,西夏第三位皇帝。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母亲大梁太后为汉族。拱化五年(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年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

梁皇后(?~1085年),汉族。西夏时期皇后,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

初为西夏权臣没藏讹庞儿媳,后与夏毅宗李谅祚私通,生李秉常。奲都五年(1061年),梁氏以讹庞谋逆事密告毅宗,毅宗杀讹庞及没藏皇后,并册立梁氏为后。李秉常即位,梁氏临朝听政,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权达18年之久。大安十一年(1085年)去世,追谥"恭肃章宪皇后"。

梁太后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生母。惠宗之父毅宗在壮年时就死了,年仅七岁的惠宗继承了父位,由其母梁太后代管国事。梁太后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铲除异己,软禁惠宗;当宋军大兵压境之时,她从容指挥,击败宋军,体现了过人的才智。

后来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权,她出于无奈,只得让惠宗复位,但是仍然不愿将实权拱手相让。

西夏毅宗的皇后梁氏原本是没藏讹庞的儿媳,后来跟毅宗通奸,生下李秉常。毅宗掌权之后,梁氏做了皇后后来毅宗去世,李秉常登基,即位时年仅七岁,是为西夏惠宗。

公元1067年,西夏毅宗李谅祚突然病故,其子李秉常继位登基,史称西夏惠宗,是西夏第三位皇帝。李秉常继位时只有7岁,他的母亲梁太后摄政,而且一“摄”就是18年,展现了不逊于大辽萧太后的飒爽风姿,李秉常始终未能掌握实际权力,在母亲的雌威下郁郁而终。

西夏是怎样灭亡的

西夏的灭亡是由于东西夏王朝的分裂以及元朝的侵略。

一方面,东西夏王朝内部动荡不安,分裂成瓦剌王国和错夏王国,使西夏显得无力;

另一方面,元朝军队入侵西夏,攻克西夏城池,控制西夏土地,最终完全推翻了西夏王朝。1227年,西夏王朝彻底灭亡。

西夏是被蒙古人灭亡的,在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后,就开始了对外的扩张,而他们的第一个扩张对象就是西夏,而西夏此时已经没有了刚建立时期的强大实力,最终在蒙古成年累月的攻击下,西夏王朝被蒙古灭亡,党项族也消失下历史中。

蒙古与西夏国的大决战指的是1226年11月发生的冰原之战,再者,当时的西夏远远没有30万军队,顶多也就凑够20万人,剩余的10万人就是西夏国战败之后被屠杀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公元1227年正月,西夏王朝覆灭,这个存在了189年的帝国正式宣布灭亡。

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分裂和统治不善。西夏朝权臣握有大权,各地有勢力的贵族争权夺利也破坏了政治的稳定、一体性、团结性,加上频繁的宫廷政变,导致政治制度失去有效控制和管理能力,政权日趋腐败、衰落。

2. 蒙古入侵。金朝灭亡后,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统一了大部分草原地区,对北方诸族进行了多次征服。1227年,蒙古大军入侵西夏,不断攻打西夏,西夏王朝不断损失和削弱。

3. 内忧外患。西夏的藩属关系带来的内部冲突影响了西夏朝的稳定性。而外交上,西夏与金朝结盟,却又对蒙古发动攻击,使自己陷入了西夏、蒙古、金朝三方夹攻的危险境地,其军事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终,蒙古军队最终攻陷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西夏灭亡。1234年,西夏宣宗李鸿逵在抵抗蒙古入侵时战死,西夏王国彻底消失。

1、蒙古的征伐和西夏的灭亡。

2、乾定四年(公元1227年)一月,末主睨以蒙古兵临城下,国势濒危,顾不得改元,继续使用乾定年号。这时,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兵的后路。末主睨被蒙古军围困在中兴府内,一筹莫展,委托右丞相高良惠领兵抵抗。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励将士”,领兵在都城日夜拒守,积劳成疾。

3、部下劝他保重,他感叹说:“我身为国臣,不能消除祸乱,使敌寇深入至此,活着有什么用呢?”最后由于劳累过度而死。闰五月,成吉尽汗回师隆德,因气天炎热,避暑于六盘山,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谕降。六月间,又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睨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

4、七月,成窑思汗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全部杀掉。不久,末主睨率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古军队带着末主等行至萨里川,成吉思汗病死。蒙古军队为了防止夏主生变,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末主睨等杀死。建国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终于灭亡。

西夏女王的传说

是宣穆惠文皇后

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1056年),西夏景宗李元昊之情妇,西夏毅宗李谅祚之母,权臣没藏讹庞之妹。曾为西夏大将野利遇乞之妻,野利遇乞被杀后入宫,得到元昊宠幸,皇后野利氏逐她出宫为尼,仍与元昊幽会,生子谅祚。在元昊遇弑后被尊为太后,辅佐儿子。后与情夫宝保吃多已一起被暗杀。

15 后梁皇帝列表

北宋皇帝庙号、名字、年号及年代表:

1、太祖 赵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 赵光义: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雍熙 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 988年-989年; 淳化 990年-994年; 至道 995年-997年。

3、真宗 赵恒: 咸平 998年--1033年; 景德 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 1008年-1016年; 天禧 1017年-1021年; 乾兴 1022年。

4、仁宗 赵祯: 天圣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 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 赵曙: 治平 1064年-1067年。

6、神宗 赵顼: 熙宁 1068年-1077年; 元丰 1078年-1085年。

7、哲宗 赵煦: 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 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 赵佶: 建中靖国 1101年;崇宁 1102年-1106年; 大观 1107年-1110年; 政和 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 1119年-1125年。

9、钦宗 赵桓: 靖康 1126年-1127年。

编辑本段北宋皇帝传记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927—976)赵匡胤,汉族,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

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

公元1004年,真宗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里,宋辽之间维持着和平局面,另外,宋辽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真宗时,经济迅速发展,发行“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时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仁宗死于1063年,举国哀悼,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1032-1067)汉族,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

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1085)汉族,1067年即位,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虽然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变法失败,新法于神宗死后被废除。神宗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

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1076年—1100年)赵煦,原名赵佣,汉族,宋神宗第六子。谥号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元佑八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太后去世后,亲政。在位十五年(1085~1100),建元元佑、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哲宗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结果。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1082~1135)赵佶,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立“瘦金体”。

宋钦宗——赵桓

宋钦宗(1100~1156)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

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虽任用李纲抗金,但钦宗过于软弱,不久便免其职务。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燕京,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赵桓死在燕京是史书有记载的,有定论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

南宋 皇帝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

李谅祚母亲

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1056年),西夏景宗李元昊之情妇,西夏毅宗李谅祚之母,权臣没藏讹庞之妹。曾为西夏大将野利遇乞之妻,野利遇乞被杀后入宫,得到元昊宠幸,皇后野利氏逐她出宫为尼,仍与元昊幽会,生子谅祚。在元昊遇弑后被尊为太后,辅佐儿子。后与情夫宝保吃多已一起被暗杀。

南宋四大金刚

1、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

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

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后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2、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

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

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明清时期更配享历代帝王庙。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3、刘光世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

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

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4、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半法夏和姜法夏的区别

半法夏和姜法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制作工艺和原料不同。
半法夏是一种以粘米和香肠为主要原料,经过用料仔细、制作精细、口感鲜美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传统特色食品。
而姜法夏则是以瘦肉、水、盐、糖、姜、醋等辅料为原料,经过醃制、晾晒、腌制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
虽然它们都是传统特色食品,但其原料、工艺和口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半法夏多产于湖南南部和广西,而姜法夏则多产于贵州、湖南等地。

1. 出身不同:半法夏是西夏国主李纲的侄子,而姜法夏不是王室出身,他是西夏第四代权臣托雷家族的后代。

2. 政治观点不同:半法夏主张依靠金朝和辽东,以西夏为突破口,进攻河南、山东等地;而姜法夏则在西夏内部推行新的政策,优化选人、提高官员待遇,同时重视文化建设等。

3. 对外战略不同:半法夏主张扩张,对南宋和辽东实行野战攻击;而姜法夏则主张稳定内部,对外利用和平手段,实现外交打击,与周边建立商贸关系。

4. 所处时期不同:半法夏活动于西夏灭亡前期,主要负责军事指挥;姜法夏活动于西夏灭亡后期,负责管理国内政策。

综上所述,半法夏和姜法夏是西夏历史上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二者的出身和政治观点、对外战略、活动时期等都有所不同。

半法夏和姜法夏都是商朝时期的古代国家,但二者有一定区别。

半法夏是商朝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国,其国君名为夏禹,据《史记》记载,他是夏朝传说中的开国君主夏启后裔。半法夏最初属于商汤的领土,后来因为与商朝关系疏远而被逐渐割据出来,成为独立的小国。半法夏在商朝的历史上持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对周朝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到了西周初年,半法夏已经被著名的商朝贵族周公(姬昌)所灭,其余部分被并入周朝疆域。

姜法夏是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名为姜子牙,他是商朝尧、舜两帝的后裔。自古以来,姜子牙就以其智慧和谋略著称,他曾经辅佐商汤打败了夏朝,后来又协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子牙的贡献被历代皇帝和人民所铭记,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之一。

因此,半法夏和姜法夏虽然都是商朝时期的古代国家,但前者只是一个短暂存在的小国,后者则是一个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重要诸侯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842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李治死后谁继位 唐朝历史唐高宗是谁继位下一篇:三国春秋传的历史背景和流传时间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