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西夏是现在哪里 西夏的都城和灭亡时间

导语: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曾经存在于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等地。其都城位于今天的银川市,并于1227年被蒙古帝国所灭。

目录导航:

  1. 西夏是现在哪里
  2. 西夏国都
  3.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4.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那些地方
  5. 西夏进化史
  6. 西夏灭亡主要原因
  7.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呀
  8. 西夏起止时间
西夏是现在哪里

西夏的都城在宁夏银川市。

兴庆府,西夏国王城,即今宁夏银川。后周时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所属的怀远县,北宋初年废县为镇。公元1020年,李德明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西夏的都城在宁夏银川市。

西夏的国号非常混乱。一说李元昊自称本国为“大白高国”,或是“白高大夏国”。而宋朝,则称这个刺头邻居为西夏。仅从宋朝的角度看,李元昊的五朝之所以称“夏”,是有历史渊源的。西夏实际上不是李元昊建立的,而是他的祖父李继迁反抗北宋建立的,然后由父亲李德明壮大。

西夏由现在的不少省市的部分地区组成,包括宁夏省、甘肃省的西北地区、青海省的东北部地区以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甚至还包括少部分陕西北部地区。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其原本居住在四川省内。唐朝建立之后,便选择迁居到了陕西北部地区。唐朝时,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极为宽容。党项族帮助中原政权平定叛乱,因此被列为节度使,与中原来往亲密。

一、自立为王

早期党项族由于势力范围较小,中原势力庞大,因此不得不臣服于中原政权。唐朝时,党项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受到唐朝统治者的善待,也被官方封为节度使。之后唐朝覆灭,五代的各个王朝以及宋朝都是统治党项族的中原势力。公元1038年,也就是宋宝元元年,党项族的李元昊自立为王。在自身势力范围内称帝,并且建立了国家,李元昊便是西夏的第一任皇帝夏景宗。

其国家的建立,也标志着西夏正式成为一个统一的西夏政权,就此屹立。西夏的本名为大夏,其国家的简称为夏。与中原政权相比,西夏的地盘主要位于西部,因此宋朝时,人们称夏朝为西夏。党项族原本臣服于宋朝,并以夏州节度使的名义生活。

二、西夏势力得以扩张

那时,宋太宗想要将西夏的地盘吞并,于是派兵攻打西夏。当时的统治者李继迁坚决不同意投降,因此便领着族内的各个部落反击宋朝,甚至在周围地区向其他势力主动发起攻击,五州之地最终被成功收复。李继迁乘胜追击,将原有地区攻下之后,又将国家势力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一度逼近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

夏景宗自立为王,建立国家之后,继续巩固其于河西走廊的势力。凭借着不断征战,最后成功将西夏的疆域扩展至数十个州。夏景宗没有放弃与宋朝的战争,并且意图将关中地区占领,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可惜国家实力与皇帝的野心不匹配,国家曾一度陷入危机之中,最后西夏的灭国最惨。

西夏是现在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一带,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它先后和北宋、辽以及南宋、金鼎足而立。

我们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夏景宗元昊到崇宗乾顺之末为王朝前期,也就是与北宋、辽鼎的时期;仁宗仁孝即位前后到西夏灭亡为王朝后期,即与南宋、金 鼎立的时期。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8]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1、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

2、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

3、1142年国土面积达到77万平方公里。

4、西夏存在的时间:公元1032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周边地区,西夏的都城在宁夏银川市。

兴庆府,西夏国王城,即今宁夏银川。后周时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所属的怀远县,北宋初年废县为镇。公元1020年,李德明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李德明子李元昊(即西夏景宗)继位后,1033年又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并于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治机构。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册,即皇帝位。西夏历代皇帝皆以此为都城。

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朝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首都兴庆府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

西夏国都

兴庆府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兴庆府。

西夏建立后,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西夏史专家吴天墀认为,邦泥定国很可能是汉字“白上国”的西夏文音译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分裂和统治不善。西夏朝权臣握有大权,各地有勢力的贵族争权夺利也破坏了政治的稳定、一体性、团结性,加上频繁的宫廷政变,导致政治制度失去有效控制和管理能力,政权日趋腐败、衰落。

2. 蒙古入侵。金朝灭亡后,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统一了大部分草原地区,对北方诸族进行了多次征服。1227年,蒙古大军入侵西夏,不断攻打西夏,西夏王朝不断损失和削弱。

3. 内忧外患。西夏的藩属关系带来的内部冲突影响了西夏朝的稳定性。而外交上,西夏与金朝结盟,却又对蒙古发动攻击,使自己陷入了西夏、蒙古、金朝三方夹攻的危险境地,其军事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终,蒙古军队最终攻陷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西夏灭亡。1234年,西夏宣宗李鸿逵在抵抗蒙古入侵时战死,西夏王国彻底消失。

西夏被蒙古灭亡

夏金结盟的消息传到蒙古,成吉思汗认为,决不能让它们的结盟图谋得逞。1225年秋,不顾数载西征的劳疾,成吉思汗毅然决定亲率大军南下攻夏

西夏是被蒙古灭亡的,由于西夏降而复叛惹怒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率军亲征,可惜没有攻克城市,成吉思汗临终要求消灭西夏

1、蒙古的征伐导致西夏的灭亡。

2、乾定四年(公元1227年)一月,末主睨以蒙古兵临城下,国势濒危,顾不得改元,继续使用乾定年号。这时,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兵的后路。末主睨被蒙古军围困在中兴府内,一筹莫展,委托右丞相高良惠领兵抵抗。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励将士”,领兵在都城日夜拒守,积劳成疾。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那些地方

西夏国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青海、内蒙古自治区几个省份的部分地区集合而来的。西夏国是现在的多个省份的部分地区组合而成的,占地区面积最多的是宁夏、甘肃省的西北地区、青海省的东北部地区以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建立于1038年,结束于1227年。它的疆域主要位于今天的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地区。

根据史书记载,西夏国都曾经有三个,分别是夏州(今天的宁夏银川市灵武市)、西平(今天的甘肃省景泰县)和舟曲(今天的甘肃省舟曲县),其中以夏州作为国都最为长久。同时,西夏也曾经向东、南和西扩张过疆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新疆等地区。

西夏是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周边地区,西夏的都城在宁夏银川市。

兴庆府,西夏国王城,即今宁夏银川。后周时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所属的怀远县,北宋初年废县为镇。公元1020年,李德明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李德明子李元昊(即西夏景宗)继位后,1033年又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并于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治机构。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册,即皇帝位。西夏历代皇帝皆以此为都城。

1、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

2、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3、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

西夏进化史

西夏的主体是党项族,因属羌族系统,亦称党项羌。以西夏王室拓跋氏部落来说,在隋末唐初是吐谷浑附庸,混的是今青海、甘南、川西一带。

贞观时,唐与吐蕃争霸,党项诸部作为难民纷纷申请内附,被唐廷内迁到今甘肃,之后又内迁至今甘陕交界,安史之乱后又迁入陕北——硬生生从西南民族变成了西北民族。

而其他党项部落也一路迁入今属陕甘宁三省的西北地区,历经百年,到宋代已逐渐发展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建立和发展涵盖了北宋和金朝的时间段。其进化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建国初期(1038-1048年):西夏的建立始于公元1038年,当时由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附近建立一个以永兴府(即兴庆府)为中心的政权。在这个时期,西夏处于建国阶段,国力较弱,主要局限于黄河上游地区,对周围地区的控制力比较弱。

2. 空前发展期(1048-1101年):1048年,西夏推翻唐朝后的后梁政权,拓宽了领土,宣告了真正的独立。在这个时期,西夏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采纳了汉文化和佛教,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同时,西夏的军事实力也迅速提升,打击外敌的能力得到增强。

3. 坚持独立期(1101-1141年):在金朝的威胁下,西夏坚定地保持了独立地位,与金朝达成了婚姻联姻和贸易协议。在这个时期,西夏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有了重要贡献,印刷技术、壁画和建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4. 历史上的黄金时期(1141-1227年):在这个时期,西夏在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达到了顶峰。在经济方面,西夏与多个中亚和西亚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军事方面,西夏发展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击败了金朝和其他敌人。在文化方面,西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绘画以及佛教和道教信仰。

5. 毁灭时期(1227-1234年):在成吉思汗的征服下,西夏最终被蒙古帝国毁灭。尽管西夏反抗力量强大,但它的军事手段和政治外交手段并不足以抵御蒙古帝国的强大力量。

总的来说,西夏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中国历史和亚洲历史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末因平定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

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开始,到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攻灭,西夏的国祚一共持续了189年,出现了十位皇帝。西夏前期和北宋辽国并立,后期则与南宋金国并立,他们之间的战争纠纷,堪称是一部宋朝版的“三国演义”。

早在唐朝晚期,党项部落首领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和夏国公,从此李氏后人便割据一方,依靠“俯首称臣”这一招有惊无险地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西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族建立,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它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国家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西夏王朝最初是一个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在政治和军事上,西夏王朝采取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制度和方法,例如采用了唐代的丞相、三省六部制度等,并与宋朝等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政治和经济交流。

在文化方面,西夏王朝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西夏王朝的语言文字是藏缅语系中的一支,它的发展和使用推动了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于物质文化的生产和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西夏地处中国北方,受到外来侵略的影响较大,西夏王朝的政治和经济衰落也比较快。在公元1227年,西夏王朝被蒙古族的铁木真灭亡,结束了约两个世纪的独立政治生活。

西夏灭亡主要原因

1、内外交困:西夏位于辽宋两大强邻之间,其疆域较小,资源有限。辽朝曾是其保护者,但辽朝灭亡后,与北宋的关系开始紧张。西夏在边境地区频繁与北宋交战,消耗了大量资源,削弱了国力。

2、内部分裂:西夏本身由回鹘人建立,但统治者多为回鹘与汉族的混血,导致政权内部出现了族群矛盾。这些内部的纷争和斗争削弱了政权的稳固性,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决策能力。

3、经济困难:西夏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经济,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难以与强大的中原王朝相抗衡。同时,西夏的贸易往来受到边境战乱的影响,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实力。

4、蒙古的崛起:13世纪初,蒙古帝国迅速崛起,由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并开始向外扩张。1227年,蒙古军队入侵西夏,西夏多次战败,最终于1227年被蒙古军队攻占灭亡。

总的来说,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的分裂与纷争、经济困难,以及面临强大的蒙古帝国入侵。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西夏政权的覆灭。


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分裂和统治不善。西夏朝权臣握有大权,各地有勢力的贵族争权夺利也破坏了政治的稳定、一体性、团结性,加上频繁的宫廷政变,导致政治制度失去有效控制和管理能力,政权日趋腐败、衰落。

2. 蒙古入侵。金朝灭亡后,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统一了大部分草原地区,对北方诸族进行了多次征服。1227年,蒙古大军入侵西夏,不断攻打西夏,西夏王朝不断损失和削弱。

3. 内忧外患。西夏的藩属关系带来的内部冲突影响了西夏朝的稳定性。而外交上,西夏与金朝结盟,却又对蒙古发动攻击,使自己陷入了西夏、蒙古、金朝三方夹攻的危险境地,其军事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终,蒙古军队最终攻陷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西夏灭亡。1234年,西夏宣宗李鸿逵在抵抗蒙古入侵时战死,西夏王国彻底消失

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西夏在地理上的位置使得它非常容易成为它周边各国的攻击目标,加上它的农业生产水平受到了诸多不利的因素的影响。

2、西夏的军队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相对不足,在十二世纪时,它的武器和战术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和蒙古帝国。

3、西夏的政治团队尚未完全发挥其资源和优势的潜力,也限制了它的发展。

母党专权

由于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权,形成了以梁太后与梁乙埋为首的母党专权。母党大力发展其势力,提倡番礼,重用都罗尾与罔萌讹,排挤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对派。

外患不断

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祯率军抵抗失败,夏将高逸被俘而死。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呀

西夏的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包括内部政治腐败、军事实力不足以及外部的战争压力等。

首先,西夏在政治上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在其统治时期,皇帝的权力过于集中,而官僚集团又过于庞大,导致政治局面混乱。而政治腐败的加剧又使得内部矛盾不断升级,纵容了寨伏元祐之乱等叛乱事件的发生。这些内部问题使得西夏难以维系统一。

其次,西夏在面对外部战争压力时表现不佳。在与金朝的多次战争中,西夏的军事实力逐渐下降。虽然西夏在较早时期曾经向金朝高价购入铁骑,但是在后来的战争中,其军队士气低落、兵力不济、战略措施不佳等问题凸显。

最后,西夏还面临着其他诸如气候干旱以及游牧民族的进攻等问题。由于西夏建国之初就处于一个缺水缺粮的地理环境,而且在整个时间段中的气候状况逐渐恶化,导致其农业经济不断受到打击。而游牧民族的掠夺不断加剧,也令西夏难以承受。

因此,可以看出西夏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政治问题、军事问题以及外部压力都对其造成了影响。最终,这些问题汇聚在一起导致了西夏的覆灭。

西夏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分裂和统治不善。西夏朝权臣握有大权,各地有勢力的贵族争权夺利也破坏了政治的稳定、一体性、团结性,加上频繁的宫廷政变,导致政治制度失去有效控制和管理能力,政权日趋腐败、衰落。

2. 蒙古入侵。金朝灭亡后,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统一了大部分草原地区,对北方诸族进行了多次征服。1227年,蒙古大军入侵西夏,不断攻打西夏,西夏王朝不断损失和削弱。

3. 内忧外患。西夏的藩属关系带来的内部冲突影响了西夏朝的稳定性。而外交上,西夏与金朝结盟,却又对蒙古发动攻击,使自己陷入了西夏、蒙古、金朝三方夹攻的危险境地,其军事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终,蒙古军队最终攻陷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西夏灭亡。1234年,西夏宣宗李鸿逵在抵抗蒙古入侵时战死,西夏王国彻底消失。

西夏是被蒙古大军灭亡的,西夏因为两面三刀得罪了蒙古,最终被蒙古大军围攻,经过了十几年的大战,西夏最终被蒙古覆灭了。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西夏政权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西夏政权的皇帝和贵族们沉迷于享乐和权力斗争,忽视了国家的发展和民生问题,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动荡不断。

其次,西夏政权在外交和军事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西夏政权与金朝、宋朝等邻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但是,西夏政权的军队装备落后,战斗力不足,加上内部矛盾,导致其在战争中屡屡失败。

最后,西夏政权的灭亡也与外部势力的介入有关。在西夏政权内部矛盾加剧的同时,蒙古帝国崛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蒙古帝国的军队不断向西扩张,最终攻破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使西夏政权彻底灭亡。

西夏起止时间

西夏

中国历史朝代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末因平定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别名

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大白高国

起止时间

1038年-1227年

保义二年,即1227年,由蒙古将领托雷所灭。西夏(1038年—1227年)不是成吉思汗的原因是保义二年夏末,成吉思汗已经死于六盘山,而托雷为了防止西夏反悔,密不发丧,同时按成吉思汗的遗嘱杀掉了李睍,而西夏则是在保义二年夏末被围困,半年之后才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865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下一篇:封神榜目录 黄飞虎是什么神黄飞虎泗水大战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