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正史里常遇春的结局 明朝常玉春是个什么人物

导语:常遇春是明朝末年抗清名将之一,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被誉为“神枪手”。然而在明朝灭亡后,常遇春选择加入了清朝,成为了清朝官员。这一选择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为了保全家族,有人则认为他是出于忠诚。

目录导航:

  1. 正史里常遇春的结局
  2. 常遇春的妻子
  3. 明朝的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师傅是元朝的李和
  4. 常遇春与朱棣差几岁
  5. 常遇春父系来源
  6. 常遇春后代世系
  7. 徐达常遇春是回族人吗
正史里常遇春的结局

常遇春是病卒柳河川的,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过程中的重要将领,他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率明军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这标志着自隋唐之后就落入异族之手的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到中原政权的控制中。在取得北征的巨大胜利后,明军起兵回程,在当年七月七日,常遇春在柳河川(今张家口境内)暴毙而亡,时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死后,其子孙后代却未能逃脱祸殃,常遇春的后代皆死走逃亡,以至于在明初开国元勋中,名位显赫的开平王世系却没能延续下来,常遇春的后裔下落不明。在朱元璋专权的政治环境下,常氏家族在明朝初期统治中心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其悲惨的结局。

病死。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突然病逝,年仅四十岁。朱元璋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元末时随朱元璋起事,勇猛善战,为太子的心腹。朱元璋封他为鄂国公,位列开国六王之一,后北伐退还,恰逢柳河川暴病身亡,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的妻子

明朝历史:明朝常遇春,他的,妻子是什麽人,是否外族或贵族是怎样死,是否有这个人。明朝常遇春他的妻子是何许人,是否贵族,是怎样死 今天省扬中处的常遇春府邸,和粉妆巷常茂府邸,从道理上推算应该是洪武元年(1368)同时建造。这里住过常遇春的夫人蓝氏,她是大将蓝玉的姐姐,在洪武元年和二年这时间段里,常遇春在北方作战,他只知道皇上为他在扬州建造府邸,而他一天也没有住进这府邸。蓝玉和他姐姐都是凤阳定远(今属安徽)回族人。朱元璋杀功臣是出了名的,《大明英烈传》编造“炮打功臣楼”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另外还有明太祖烹常遇春之妻的说法。 真实的历史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搞了个“宰相胡惟庸私通倭寇案”,杀功臣和他的亲属三万人,洪武二十六年搞了个“凉国公蓝玉谋反案”,杀一公十三侯二伯,株连被杀者一万五千人,开国功臣和他们家属基本上没有好死。常遇春早在西元1369年攻占元上都凯旋而归,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以“卸甲风”病暴卒。常遇春之子,常茂和他的妻子冯氏以及母亲蓝氏,假如活到“蓝玉案”爆发,他们应该满门抄斩。幸运的是,常茂在扬州生活的第二十个年头,“蓝玉案”前六年,朱元璋找一个罪名,把他贬到广西龙州安置,在那里娶了少数民族、龙州土司赵帖坚的女儿为妾,不久生病死在龙州。人死了,朱元璋还不放心,派人去调查是不是真死。在明朝,他们父子俩,是少有几个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子蓝氏是怎样死没有记载 ,但既然他们父子俩是善终,相信蓝氏也不例外。有关明太祖烹常遇春之妻的说法很可能是虚假的。 常的老婆是大有来头的,她是蓝玉的姐姐。那时蓝玉大兵在握,谁敢动他姐姐。更何况常遇春在北方作战死於暴疾,非癫痫而死。

明朝的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师傅是元朝的李和

明朝的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师傅不是元朝的李和。按照正史的明史的记载他们两个人都是安徽淮西的人,从小是农民出身,跟随着朱元璋投奔亳州郭子兴。

他们都参加了眀朝初年的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统治,为明朝建立汗马功劳。他们两个人在战争实战中学习领兵打仗,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明朝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师傅不是元朝的李和。

常遇春与朱棣差几岁

常遇春和朱棣年龄相差有30岁。

常遇春出生于公元1330年,是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

朱棣出生于公元1360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照时间计算,朱棣比常遇春小了30岁。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即位。

两人相差30岁。

常遇春死之年,朱棣9岁。次年被封燕王。又10年,就藩北平。

差30岁。常遇春(公元1330年一一公元1369年丿,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封鄂国公。朱棣(公元丨360年一一公元1424年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因建文帝朱允文撤藩,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打了四年,建文帝战败后不知所踪,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常遇春公元1330年出生,朱棣公元1360年5月2号出生,所以两个人差了三十岁。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朱元璋曾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常遇春父系来源

常遇春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父系来自下岗村(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熟市)。据《常遇春传》记载,常遇春的祖先是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领袖,后来投降明朝。因此,常遇春父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

常遇春后代世系

根据《明史.常遇春传》记载,常遇春有两个儿子,长子常茂、次子常昇。这在正史中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明初大学者宋濂为常遇春所写的墓文中,曾记述常遇春有三个儿子,其三子名为常森,并且这三兄弟,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起。但是《明史》中刻意抹去了常森的存在,可能其早亡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都已经无从考究。

常遇春的后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混迹江湖、隐姓民间,留下了千古奇闻轶事。在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委会,有一处高门大户的古建筑,门头上有匾额一块,上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常氏先祠”。看似一座普通的家庙,走进去,一不留神就仿佛来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真不敢相信,这里就是垂念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先祠。常氏先祠是遵旨集资于1799年,按太庙的规格建造的,当年的先祠不仅气势雄伟壮观,而且祠内还陈列有常遇春英勇奋战一生的英雄伟绩及明清以来历代皇帝及名人题书的赞语、诗、词、楹联等历史文物。

常遇春何许人也?他的后裔怎么会出现在四街?在常氏先祠里,在常学兴、常恕兴、常林仁、常贵有几位老人的讲述中,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尘封的历史,走进常氏先祠,走近那个显赫的家族。

常遇春,明初名将,安徽怀远人,善于骑射,臂力过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元末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朱元璋平定东南,攻灭张士诚,北上灭元,出师秦晋,都用他做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共同领兵,是朱元璋的左右臂。常遇春常以“将十万众,横行天下”自诩,军中又称他为“常十万”。因当年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基定鼎,战功显赫,名垂青史,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

常遇春南征北战,1369年,正值壮年暴病身亡,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朱元璋为其题词“功冠有明”,赞其“朕有天下,开拓之功,遇春居其七八”;清乾隆皇帝赞曰“勇动风云”。常遇春因其英武战功和品德高尚载入史册,《中国历代名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百次战争》、《实用历史名人辞典》、《中华人民通史》、《辞海》、《辞源》等书对其史绩都有记载。宋濂、史可法、郑板桥等历史名人都曾撰写诗词赞叹他的英勇过人。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常遇春育有三子一女,但在这些子女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与四街有关,真正与四街有关的,是常遇春的次子常升。但是可惜就可惜在历史上对关于常遇春次子常升的记载并不多,所以能查到的资料并不多,只能根据为数不多的资料进行查找,勉强的才找到了以下的材料:

常升,是明朝著名开国名将常遇春的次子,不仅父亲是开国名剑,就连他自己同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常升曾在其早年时,曾多次跟随着父亲前往战场进行杀敌,保家卫国。常升也如同他的父亲常遇春一样英勇奋战,不怕敌人,对于祖国有着高度的奉献精神。因此,常升在其父亲死后,承袭了父亲的封号,成为了开国公,后来又因其战功的原因,再次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保。

常升的一生如同他的父亲一样,充满了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但结果却是悲壮的,但或许在将士们看来,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1399年,常升奉命出征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但没想到,这竟然会让他一去不复返为国捐躯了,在这场战斗中,他战死了沙场。

而常升的妻子胡氏与其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在常升死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403年的时候,被充军到了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也就是就此以后,常升的世代便在通海四街开始了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算算时间,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十余代,时间也接近六百年了。

虽然常遇春、常升等常氏一家对国家有过众多的贡献,但是仍然免不了被人嫉妒,被人陷害,但是还好这一家子的功臣最终能够正寝,能够瞑目。

明弘治年间,也就是在常氏充军的89年后,在常氏发生的一件冤案,最终得到了昭雪,也因此,昭雪后,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的指挥使,同时也被获准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去任职,但是其余常氏家族仍然留在四街进行生活。

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常遇春的后裔会出现在四街的原因吧,所以,常遇春的后人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有在四街生活的后人。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常遇春的后裔会在四街出现的原因吧。对于常遇春的后裔们为何会在四街出现的这个疑惑,我终于找到了些眉头。但是,详细的原因还是需要再进一步的探索。

徐达常遇春是回族人吗

常遇春,回族,安徽怀远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自幼习武,二十岁左右已经高大魁梧,勇力过人,善于骑射。元至正15年仅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追随朱元璋征战14年的。

徐达(徐魏公,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同时徐达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明仁宗朱高炽的外祖父。

徐达不是回族。是汉族人,生于1332年,卒于1385年,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24将之一。常遇春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他的民族之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常遇春为汉族,一说是回族。北方回族认为他为回族人并把他的英雄故事编入回族英雄谱。

常遇春是回族的问题,在民国、新中国都有相应的历史学者专门考证过,结论是常遇春的子孙后代,以及他族人的子孙后代,生息繁衍到今天全部为回族人。

1)常遇春的后代为回族

常遇春在江苏六合的后代,也是回族

二)安徽常氏家族为回族

现在的安徽凤阳伊斯兰协会会长常贞玉,即为常遇春的族人后代

徐达(1332年-1385年4月7日[41]),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不是回族,是汉族。徐达家族墓已经出土十余座,皆是汉族风格墓葬,其中还有族人遁入佛门实行火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86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男性是否有合法娶妻的权利?下一篇:古代是否出现过姓爨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