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北魏武帝是谁 北魏皇帝列表及简介东

导语: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建立者为北魏武帝拓跋珪。该朝代历时220年,共有28位皇帝。在北魏时期,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目录导航:

  1. 北魏武帝是谁
  2. 北魏开国皇帝是谁?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是谁
  3. 北魏历代皇帝
  4. “北魏有哪些主要人物”
  5. 北魏历史介绍
  6. 北魏皇帝列表,历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个
北魏武帝是谁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正式登基,年号始光,时年十六岁。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统一中国北方。北逐柔然,驱敌万里。南击刘宋,“饮马长江”。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王朝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是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代皇帝。

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是曹操

。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死后拥有两个谥号,一个是魏太祖,另一个就是魏武帝,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的命运被他所掌控,征战沙场,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最后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北魏。395年,拓跋珪称帝(道武帝),迁都平城(山西大同),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

到了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了北方的夏、北燕、北凉三个政权,于439年(太延五年)完全统一了北方,形成了与刘宋政权的南北对峙之局。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拓跋,原属上古黄帝一脉。拓跋珪,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趁乱复立代国,并于内蒙牛川即位,不久改称“魏”。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拓跋珪改革”),推动鲜卑政权国力日强。雄心勃勃的拓跋珪,派二万多魏军精骑击燕军,在参合陂大败燕军,之后听从中部大人王建建议将四万降兵全部坑杀,史称“参合陂之战”。继又筑浮桥渡汾河,并在西岸拒秦军,秦军遭拓跋珪击败。魏太祖拓跋珪进行多次的平定北方的征战,都大获全胜,称雄华北。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猜忌多疑,不睦兄弟。些许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后在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珪自己的次子)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北魏开国皇帝是谁?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是谁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拓跋珪——(371——409)字涉圭,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北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386年称魏王,398年称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史称魏道武帝。在位期间,迁各族人40万到平城,实行了以民族融合为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长期游牧的鲜卑族向农耕文化过渡,完成了封建化进程,为北魏中国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拓跋焘tuobátāo(408~452.3.11),字佛狸,鲜卑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拓跋焘继位的时候,北方各割据政权,经过相互吞并,只剩下北凉、北燕、夏和西秦了。拓跋焘凭借其祖父、父亲创业,发展的基础,大展宏图,通过征战,于神 四年(431年)灭夏(在此之前,夏已灭西秦),太延二年(436年)灭北燕,太延五年灭北凉,使西晋灭亡后纷纷扰扰120余年的北方,复归统一。

北魏历代皇帝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献文帝拓跋弘 -- 孝文帝拓跋宏 -- 宣武帝元恪 -- 文景帝元愉 -- 孝明帝元诩 -- 隐帝元法僧少帝元钊 -- 文穆帝元勰 -- 孝宣帝元劭 -- 孝庄帝元子攸 -- 顺帝元颢 -- 惠哀帝元晔--节闵帝元恭 -- 顺文帝元朗 -- 武穆帝元怀 -- 出帝元修

元修以后为东魏,西魏,分别为高欢,宇文泰把持。

“北魏有哪些主要人物”

北魏最出名的皇帝是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

其他著名的文臣武将有:崔浩、长孙嵩、长孙翰、楼伏连、拓跋齐、拓跋健、破六韩拔陵、尔朱荣、元子攸等。

北魏历史介绍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列入正史帝纪者)。

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建立北魏。他相继击败库莫奚、高车、柔然及后燕等,势力日益强大。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宋对峙。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宣布迁都洛阳,其后推行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并改姓元氏。后来,北魏统治者日益腐化,吏治败坏。六镇起义后,北魏内乱迭起,争战不息。534年,孝武帝元修为权相高欢所逼,西奔关中,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取代。[70][71]

北魏疆域东起辽西,西至今新疆东部,南达秦岭、淮南,北抵蒙古高原。

北魏时期,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显著增加,社会趋于繁荣,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北魏铸造并发行货币“太和五铢”,洛阳的商业尤为发达,成为当时少有的国际性大都市。科技文化也取得新的成就,涌现《齐民要术》《水经注》《木兰诗》《洛阳伽蓝记》等科学和文学作品。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寺展现了北魏高超的雕塑艺术。[

北魏,或称北朝魏、拓跋魏、元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第一个政权,为鲜卑族人道武帝拓跋珪所建立,创立于386年,至534年分裂为西魏、东魏,统治时长为148年,历20帝王,实际列入正统的是12位。

北魏[běi wèi]

南北朝时期 北朝的第一个朝代

建国前身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西晋末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

315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都于盛乐,设官分职,制定刑法,国家机构逐步完备。拓跋部已经地进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拓跋部建立北魏后,迈入封建社会,逐渐强大起来。[7][23]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不久被其子拓跋寔君所杀,前秦又来攻代,代国灭亡。[11]

立国之初

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guī)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兴和县西北东洋河南)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正式恢复了代国。 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7]

鲜卑族所居的地区,原是匈奴故地。匈奴族大部分西迁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迁和南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鲜卑族来了以后,就与这一部分没有迁移的匈奴人融合起来,建立起部落联盟关系,把匈奴部落编入鲜卑部落联盟内,并以婚姻为纽带加强两族的关系。在氏族部落时代,通过征服是仍然可以建立部落联盟关系的。自然在这个联盟中,征服族和被征服族的地位不一定是完全平等的。

苻坚进攻什翼犍时,铁弗部首长刘卫辰曾与苻坚合作,向什翼犍进攻。什翼犍失败后,刘卫辰和另一铁弗族首长刘库仁两部强大起来。苻坚使他们以黄河为界,分别占有拓跋氏的故地,刘卫辰部居西,刘库仁部居东。刘卫辰、刘库仁都出自南匈奴。因汉与匈奴和亲,以宗女嫁匈奴单于,故匈奴人多冒姓刘。这两部匈奴又都与拓跋鲜卑联姻。刘库仁母是拓跋郁律(平文帝)之女。什翼犍以宗女嫁给刘库仁,把女儿嫁给刘卫辰。

拓跋珪

拓跋珪要复兴拓跋氏,首先就要与匈奴的刘显(刘库仁之子)、刘卫辰两个部落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刘显在拓跋珪即位前就谋害拓跋珪,拓跋珪即位后不久,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拓跋窟咄和拓跋珪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珪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珪的左右也阴谋活捉拓跋珪以响应拓跋窟咄。拓跋珪畏惧,北逾阴山,依于贺兰部,派人向慕容垂求救。慕容垂派慕容麟领兵救拓跋珪,大败窟咄,窟咄投奔刘卫辰,被其杀死,部众归拓跋珪所有;翌年(387年)拓跋珪在马邑弥泽大破刘显,刘显部落最后被慕容垂消灭。拓跋珪也和刘卫辰展开了斗争,最后卫辰失败被杀,其子赫连勃勃率残部南逃依附后秦姚兴。于是黄河以南诸部皆平,拓跋珪虏获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拓跋珪恢复了鲜卑拓跋氏的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后,开始向南北发展。这时期,在拓跋氏北面的是文化上更为落后的高车族和柔然族,在南面的是鲜卑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登国四年(389年),拓跋珪击败了高车族。高车是游牧部落,是善战的骑兵。对高车族的征服,增强了拓跋氏的战斗能力。

统一北方

参见:北魏统一北方之战

征服后燕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是在五胡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后燕攻北魏,拓跋珪面对后燕军的进攻,针对其恃强轻敌,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的方针,同时注重瓦解对方军心,奋勇追击,在参合陂(今凉城县)决战中歼灭四五万燕军。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登国十一年(396),拓跋珪乘胜进击,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拓跋珪率大军出马邑,克晋阳,取并州,东下井陉关,收降后燕将领李先,封其为征东左长使。继而长驱直入,直抵滹沱,在常山城(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一带)下安营布垒,准备一举克城。当时,后燕常山太守苟延率众守城。拓跋珪劝降不成,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仓惶应战,但因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之双方力量悬殊,燕军死伤惨重,北魏军队破城而入,擒俘苟延。继之,魏军连占数十县。只有中山、邺(今临漳县)、信都(今冀州市)三城仍为燕军控制。十一月,魏王珪集结大批兵力攻打燕都中山。同时,命东平公拓跋议率兵五万攻邺城,命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准备一举灭燕。

后燕高阳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门,率众力战,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看中山城坚固森严,于是引兵向南,以优势兵力很快攻下信都。继之,兵临邺城,几次强攻不克,魏军营垒反遭慕容青的夜袭,拓跋珪只好暂时率军退驻杨城。此时,魏国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杀回魏国都城作乱。拓跋珪闻知,准备撤兵北还,平息内乱。但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

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并愿以其弟为人质留于燕。燕主慕容宝闻魏国内部有难而不许。同时,发步兵12万、骑兵3.7万屯于滹沱河北岸的柏肆坞(今藁城县),邀拓跋珪在此决战。拓跋珪求和不成,愤而应战。数日内统兵北上,在滹沱河南岸安营扎寨。慕容宝趁魏军立足未稳,遣精兵万余人夜袭魏营,企图先发制人。燕军过河之后,潜至魏营,利用北风纵火烧营,并发起猛攻。魏军营垒纷纷起火,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忽听军营大乱,慌忙弃营赤脚逃走。燕将乞特真率百余人飞马赶到拓跋珪大帐内,只见拓跋珪丢弃的衣靴,不见其人。拓跋珪逃出军营之后,立刻击鼓收众。

夜幕之下,乞特真闻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兵闻锣鼓齐鸣,不知其故,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惊惶大乱,自相践踏,互相砍射。拓跋珪立即将全军集合起来,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燕军四面受敌,又遭到魏军骑兵的轮番攻击,死伤惨重,乱作一团,燕将高长被俘。慕容宝只得收拾残兵,渡河北逃。魏军士气高涨,在拓跋珪的统领下穷追不舍。当时,正是风雪交加的夜晚,燕军士兵涉水渡河,加之多带伤残,冻死者尸体相枕。丢弃袍仗、兵器无数。慕容宝为保住性命,弃下大军,率步骑两万逃回中山。魏军连夜追击,兵临中山城下。后燕尚书郎慕容皓谋杀慕容宝未遂。斩关出城降魏。慕容宝见中山难保,便率一万骑兵杀出重围,逃奔龙城(今朝阳市)。繁华一时的后燕国都中山,终于在皇始二年(397)十月甲申日被魏军占领。

北魏皇帝列表,历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个

北魏有13位皇帝。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98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宋历代皇帝的主要事件有哪些?下一篇:商朝史书的名称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