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代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元朝著名文学人物

导语: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有很多优秀的词人涌现出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辛弃疾、李清照、晏殊、周邦彦等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录导航:

  1. 元代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2. 元代有哪些重要的杂剧作家及作品
  3. 元明清名臣
  4. 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5. 元朝汉人名臣
元代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元代前期的北方词人,大多受元好问影响,直接继承金代词坛的传统,宗奉苏、辛,但往往缺乏苏、辛词的豪放意境,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刘因,白朴、刘敏中等。

有元好问。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代有哪些重要的杂剧作家及作品

元代有杂剧名家二百多人,最负盛名的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五人,前四人被尊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谱之杂剧约五百余种,今存一百六十三种。

关汉卿

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生卒年不详,元杂剧奠基人。以杂剧的成就最大,其作品有六十四种,今存十四种及残曲三种。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马致远(1250年-1321年)

大都人(北京),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所做杂剧十七种,今存七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郑光祖

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作品有十五种,今存四种,其中以《倩女离魂》最为著名。

白朴(1226年-约1306年)

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作品十五种,今存仅两种,《梧桐雨》是其代表作。

王实甫(1260年-1336年)

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作品十四种,今存三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因盛行于元代,流行于北方地区,故又专称为“元杂剧"。

元杂剧是由院本和诸宫调演变发展而成。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至终。

在形式上,采用分"本"、分"折"的方式,多为一、二本,每本有其独立性,篇幅较短,多为四折,有的另加楔子为五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

元杂剧的作者多为北方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以及白朴、郑光祖、高明等等。

关汉卿,号已斋叟。生于金代,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活动,是玉京书会(当时民间杂剧创作团体)的领导人。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并称为"关、郑、白、马“,又称为元曲四大家。其还能粉墨登场,亲自参加演出。是我国戏剧的奠基人。创作戏曲六十三种,今存有《窦娥冤》、《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陈母教子》等十五种。

王实甫,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残曲。

相传他作《西厢记》时构思甚苦,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竟以思竭倒地而亡!后由关汉卿续作第五本方成足本。(此乃传说,并无实证。)

马致远,所作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及与他人合作的《黄粱梦》等。其《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景物萧瑟,意境苍凉,情景交融,被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有杂剧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三战吕布》、《周公摄政》等五种。题材多为历史故事,但其以爱情剧作的艺术成就最高。受王实甫影响较深,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乃至情节安排和具体的描写上,时有承袭的痕迹。

高明,实乃元末明初的戏曲作者。其所作《琵琶记》,取材于民间传说《赵贞女》,写赵五娘与蔡伯喈悲欢离合的故事。

白朴,实乃金末元初的剧作家。创作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等等。

作为某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元杂剧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元杂剧的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他们被世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着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郑光祖,字德辉,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主要描述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倩女母前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成婚,文举上京,倩女思疾,魂魄离体与文举一同赴京,文举功成名就跟倩女一起回家,倩女回归肉体,与文举成婚。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的代表作是《汉宫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白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的代表作是《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梧桐雨》该剧讲述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

《墙头马上》该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讲述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对后来明清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唐诗宋词元曲,毫无疑问,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事业最繁荣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杂剧,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元前期杂剧作家最著名的是关汉卿、王实甫。他们又分别代表本色和文采两个流派。与关汉卿同属本色派的元前期杂剧作家有:高文秀,写有众多的水浒戏和历史戏,如《双献功》;康进之,他的《李逵负荆》是现传元人水浒戏里最优秀的作品;纪君祥,以《赵氏孤儿》闻名于世;杨显之,代表作是《潇湘雨》;石君宝,擅长写家庭问题剧,代表作是(秋胡戏妻》。与王实甫同属文采派的元前期杂剧作家有:白朴,他的作品极富文采,却无雕琢的痕迹,显得自然清丽,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他的《汉宫秋》是元前期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尚仲贤,代表作是《柳毅传书》;李好古,代表作是《张生煮海》

元代中叶以后,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北方快,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今北京)转移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个时期不仅作家、作品的数量不能跟前期相比,且作品的思想、艺术都较前期逊色。主要杂剧作家有:郑光祖,写有大量的历史剧,代表是爱情剧《倩女离魂》;宫天挺,代表作是《范张鸡黍》;秦简夫,代表作是《东堂老》;乔吉,代表作是《两世姻缘》;萧德祥,代表作是《杀狗劝夫》等。

元代戏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张国宾、高文秀等。

1、关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同是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作品:《闺怨佳人拜月亭》、《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等。

2、郑光祖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作品:《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等。

3、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4、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5、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 作品:《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罗李郎大闹相国寺》等。

元明清名臣

元朝名臣:

1、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2、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3、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4、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5、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明朝名臣:

1、刘基

说刘基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要说刘伯温呢?刘基字伯温,也叫刘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郑和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以其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3、海瑞

明朝著名清官,有“海青天”之誉。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深得民心。

4、于谦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正如他诗中表述的那样,名垂千古,受人敬仰。在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率师二十二万,抵御瓦剌大军,在危难之时扶起了明朝。

5、王守仁

平定思田、诸瑶叛乱 ,剿灭南赣盗贼 ,创立“阳明心学”。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6、张居正

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创建戚家军,南平倭寇,北御蒙古。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8、杨士奇

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9、孙传庭

孙传庭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他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民军的镇压活动,深得明廷赏识。不论是在“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中,还是在“汛守要隘”的单独行动中,他都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成为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清朝名臣:

1、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鳌拜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3、吴三桂

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4、和珅

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5、年羹尧

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于公元1726年赐自尽。

6、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7、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名臣分别有许衡、张立道、刘好礼、王恽、畅师文、王约、许有壬、韩元善、盖苗、张桢、陈祖仁、成遵、宋礼、方孝孺、刘伯温、李贤、王阳明、刘健、张居正、海瑞、何景明、宋濂、高拱、吕坤、黄尊素、李化龙、史可法、汤斌、毛昶熙、左宗棠、曾国藩、吕维祺、张四维、袁崇焕、于成龙、张廷玉、刘统勋、林则徐,胡林翼。

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文学背景

《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社会生活史》,史卫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进士研究》,桂栖鹏,兰州大学2001年版。

《马可波罗行纪》,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总论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辽金元文学论稿》,张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曲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元人杂剧概说》,[日]青木正儿,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元杂剧概论》,许金榜,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元杂剧史稿》,李春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元杂剧论集》,李修生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艺术》,徐扶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元代戏曲史稿》,黄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杂剧史》,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元朝汉人名臣

刘秉忠(1216~1274)元代前期的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是邢州人,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

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

1250年,他上万言策,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负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

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1264年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姓氏,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6年订立朝仪,8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刘炳中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传世。

许师敬(约1255—1340年),字敬臣,河内李封村(今焦作市李封村)人,他一生仕元,自元世祖至元顺帝,十一朝元老,历任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中书左丞、中书右丞、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西台中丞、光禄大夫。许师敬三居宰相,主张以德为本,制定并推选科举制度,重视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编著《皇图大训》,教授皇帝及皇太子,勤俭治国,卓有政绩。许师敬是元朝唯一11朝元老,三居宰相,元朝再无二人。

1、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2、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3、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

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4、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5、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张弘范(1238--1280)

元大将。宇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张柔子。中统三年(1262年)为行军总管,围李(王禀)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样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次年于压山(今广东新会南)击败张世杰所统水军,灭宋。有《淮阳集》。

李孟

元朝中叶大臣。字道复,号秋谷。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父唐始徙居汉中(今属陕西)。李孟习儒学,通经史,曾开门授徒。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初,被选为皇侄海山(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师傅。大德元年(1297),海山出镇北边,李孟留京师辅导爱育黎拔力八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02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吉岭属于印度哪个邦 印度茶园收入历史下一篇:东汉十大名士 历史上的东汉将军都有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