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代于谦坎坷身世 明朝于谦是哪年出身的人物

导语:明代于谦,字子文,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经历了坎坷的人生,但在自学成才后,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于谦在明朝历朝历代都有过重要的贡献,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名人。

目录导航:

  1. 明代于谦坎坷身世
  2. 于谦和明朝的于谦什么关系
  3. 于谦生活的年代
  4. 明代于谦祖籍
  5. 明代于谦哪里人
明代于谦坎坷身世

明代于谦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做官的历史可以上溯道唐朝。但其父于仁是个例外。于仁是一位有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的读书人,在他看来,当时的官场上充斥着太多的污秽和不堪,他实在难以与之同流合污。故而于仁虽在民间有君子之名,却始终没有踏上仕途,只是隐居乡间,将一身才学传给儿子。于谦二十出头就考上进士,不到三年,就成为当时皇帝明宣宗所重用的青年俊杰。他始终恪守家风,清廉为官,也不给别人贪污的机会。

不久,明宣宗去世,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张太后监国。这位太后是一位难得的贤明之人,对清廉官员予以提拔保护。

但十余年后,张太后和几位老臣去世了,长大成人的明英宗宠信一个叫王振的宦官。王振本是个教书先生,却因才学拙劣,考不中科举,便心生歪念,竟然下狠心挥刀自宫,进宫当了一个大龄太监。至于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捞取私利。王振贪污的主要方式,是胁迫官员给他送礼。于谦不仅分文不送,还为此写下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有“两袖清风”四个字。

于是,于谦很快被王振打入死牢,判处死刑。

听闻于谦遭王振迫害,许多百姓都为他奔走喊冤,连一些藩王贵族也主动站出来为于谦说话。王振这才发现,于谦是一个杀不得的人,要是杀了,可能会激起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只得以抓错人为名将于谦放了出来。

王振的贪欲并不止于金钱,他也读过书,也有“修齐治平”的理想,所以他还想建功立业。于是王振便利用自己的权力故意挑起明朝与蒙古的战争,然后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却是明朝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王振则死于愤怒的将士之手。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惊慌,乃至有人提议干脆迁都南方,学南宋算了。危急之时,于谦站了出来,力主保卫京城,击退外敌,并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

他们拥立明英宗的弟弟为皇帝,稳定人心,然后调集各方兵马与敌人血战,取得了胜利。在于谦的极力主张下,明英宗也平安归来。

但他最终却为明英宗所害。

明英宗趁着自己的弟弟病危之际,发动政变,夺回了皇位。随之对当年把弟弟扶上皇位的于谦等人,展开了血腥报复。

当官员到于谦家中抄没财产时,发现这位曾经挽救过大明王朝的人物,竟然是家徒四壁,极为贫寒,根本就没有财产“以供抄没”。

于谦死后不久,明英宗为于谦平反。他的后代虽然再没有人在政治上发挥影响力,却始终保持了这股清白家风,从未出过一个贪腐奸邪之徒。

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

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浙江杭州人,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和名臣。永乐十九年,他登进士第。宣德元年,时任御史的于谦跟随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发起的叛乱。他痛斥朱高煦发动叛乱一事,因此深受明宣宗的赏识。

宣德五年,他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抚山西、河南等地。于谦为官清廉,不愿攀附权势。明英宗时期,他因不向当时的权臣王振送礼而被诬陷入狱。好在两省的百姓、官员、甚至是藩王都为他求情,他才得以出狱复任。由此可见,他在当地的威望有多高。

“土木之变”时,明英宗不顾于谦等人的阻拦,坚持要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这时,有人提出要南迁。但以于谦等人为首的大臣主张固守京城,明朝才没迁都。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他率领22万大军亲自督战,列阵在京城九门外,保卫京师,同时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见明朝的阵仗没有投降的意思,若两国长期交战,对自己国家也不利。于是,他用明英宗当人质,逼迫明朝廷议和,遭到了明朝的拒绝。不久,他被迫释放英宗。议和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师部队中的精锐进行操练,以备不时之需。他派兵出关镇守边疆,边境得以安宁。于谦始终在为国为民操心,但他个性刚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此时明英宗也想夺回大权,毕竟皇帝可是全天下权力最大的人,谁不想当?同年,明英宗复辟。但大将石亨等人因嫉恨于谦,故在明英宗面前诬陷于谦,称他想要立襄王之子为帝,甚至想要谋反。没想到明英宗听信了他们的话,立即下令将于谦打入大牢。最终,朝廷以谋反之罪,判处于谦死刑,被处斩。

于谦和明朝的于谦什么关系

于谦和明朝的于谦的关系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

现在的于谦是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影视演员、主持人。

明朝的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由永乐辛丑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巡抚山西、河南等地。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释放后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继任兵部尚书,指挥明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生活的年代

于谦生活在明代初期,他出生那一年,大明朝刚刚立过31年,第一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刚死,之后于谦做官是在明宣宗,宣德年间,宣宗死后,明英宗继位,于谦担任山西巡抚,土木堡之战时于谦是兵部侍郎,死在明星中夺门之变后,这时的大名朝纲立国八十余年,所以应该是明代早期。

明代于谦祖籍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属河南省商丘),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于谦15岁中秀才,24岁中进士。

祖籍考城(今民权县)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少年立志,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所见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十二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宣宗朱瞻基亲征。待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数说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大悦,任命于谦为御史,当即下令派其巡按江西。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也不算什么高升,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然后加以重用。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书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提出。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时代背景: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于谦由永乐辛丑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巡抚山西、河南等地。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释放后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继任兵部尚书,指挥明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复辟,于谦被诬下狱。明宪宗时,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明代于谦哪里人

1398年5月13日,明朝英雄于谦在杭州出生。于谦是明朝唯一一个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也做到了君为轻,社稷为重。他的存在,让明王朝的国祚延长了近200年。于谦的一生可以用他在保卫北京的时候做的《石灰吟》来概括。

明代的于谦是杭州钱塘人,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才子的地方,所以杭州地区的书香门第非常多的,于谦也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浙江杭州人

1、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2、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于谦,浙江杭州人,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和名臣。永乐十九年,他登进士第。宣德元年,时任御史的于谦跟随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发起的叛乱。他痛斥朱高煦发动叛乱一事,因此深受明宣宗的赏识。

明朝名臣于谦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面对瓦剌大军包围北京的严峻形势,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延续了明朝统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28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火星有多大面积 古埃及和火星有关系吗下一篇:古人在吃橙子时是否会沾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