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辽阳太和寺是谁建的 辽朝佛教历史简介

导语:辽阳太和寺建于辽道宗皇统年间,历经多次修缮,成为辽朝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

目录导航:

  1. 辽阳太和寺是谁建的
  2. 辽朝的文化成就
  3. 哪个著名文化遗产是辽朝修建的
  4. 义县奉国寺详细介绍
  5. 辽国是什么族的
  6. 辽代建塔是用来干什么的
辽阳太和寺是谁建的

辽阳太和寺是辽朝时期建造的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公元1020年左右,当时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下令建造。太和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太和街道北侧,是中国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辽朝的文化成就

辽代文化十分发达,具有突出的成就。科尔沁草原是辽代文化发展的中心区,辽代给科尔沁草原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辽文化的成就,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方面之外,表现在文学、宗教等方面也具有特色。
契丹在建国前只有对自然界的原始崇拜和原始文化。辽朝建立后,佛教逐渐在契丹贵族中传播。汉人、渤海人居住地区,仍继承唐代的文化传统。辽圣宗以后,汉族的封建文明为契丹贵族所接受,在辽朝得到发展。

哪个著名文化遗产是辽朝修建的


辽代皇家寺院·佛祖道场——义县奉国寺(俗称大佛寺),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是辽朝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故乡所建的皇家寺院。

奉国寺遗存有我国古代释教寺院最陈旧最大的大雄宝殿,国际最陈旧最大最精巧的彩塑佛像群……1961年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行景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我国国际文化遗产准备名录。2008年被评为AAAA级国家级旅行景区。

(一)蓟县独乐寺山门

蓟县独乐寺山门,巨大的飞檐斗拱,颇有《诗经·小雅·斯干》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风采,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一座外部两层,内部三层的建筑,灵感源于敦煌莫高窟,梁思成先生曾为独乐寺观音阁绘图。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也是除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之外,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三)义县奉国寺大殿

“杨家将”中的萧太后在历史中确有其人,她是辽代最有为的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圣宗在萧太后死后于她的“斡耳朵”(封地)修建了奉国寺纪念他的生母。奉国寺大殿也是现存辽代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

(四)大同善化寺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辽金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不仅殿宇宝相庄严,内中造像也是极尽精美之能事。

(五)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曾受到武则天的大力推崇,凭借唐朝的影响力也传播到了北方草原,受到契丹王室的顶礼膜拜。“薄伽”是梵语“世尊”之意,虽然佛陀传法时并不说梵语,但日久天长,习非成是,这个名字也就延续了下来。

(六)新城开善寺

位于高碑店,曾经是宋辽边界,是八大辽构中最南的一处,也是最小的一座。宋朝为了防止游牧人铁骑南下,在北部边境广种柳树,大挖壕沟,所以在宋辽边境遗址上多可以看到杨柳依依的景象。

(七)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涞源是古代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太行八陉中的飞狐径和蒲阴径交汇之处,保留了从北魏至明清多个历史文化遗产,辽代的阁院寺就是其中之一。

(八)应县木塔

世界最高的木质建筑,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辽西京大同府南,始建于辽圣宗长子辽兴宗时期,历经千年风霜而屹立不倒,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南临渤海、北枕燕山,西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相连。这段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在2002年11月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2004年7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沈阳清福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沈阳清昭陵: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陵墓。

5、抚顺清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在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伯父和叔父,辈分在关外三陵中可以说是一等一的高,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本溪五女山山城: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4年7月1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旭日烘托,夕阳照耀,星月陪伴,辽中京大明塔遗址在这里静静地俯视着滚滚红尘中的岁月轮回。古往今来,名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千古绝句。清乾隆帝在《题大宁塔》中赞道:“自远早见郁迢峣,逼近欲瞻翻不易。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是我国第三大古塔,也是现今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塔。位于辽中京城遗址东南隅,通高80.22米、直径34米,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周身白色,由下至上,缓缓收分,沉稳凝重,造型浑厚,工艺精湛。镶嵌浮雕造像,雕刻刚健有力,是国内现存辽代砖塔中少有的建筑艺术珍品。

整座佛塔的塔基呈龟形,龟首朝南,龟尾朝北,佛塔正好建在龟背之上。整个塔基座建在厚约1.5米的夯土基础之上,呈平面八角形,由青砖砌筑,八面均设有台阶。塔基之上筑高台须弥座,座上雕饰莲瓣、万字图案。

塔身各面浮雕内容尤为丰富,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据考察,这座辽塔曾在清代中期大修,在浮雕刻绘部分增加了蒙古文佛教赞语。塔身八面八座菩萨,头顶彩绘佛光,庄重肃穆,姿态典雅,嵌入佛龛。每尊菩萨上方都刻绘佛语,记述了佛祖释加牟尼从出生到涅磐的八件大事。佛龛两侧力士身姿雄猛、赤膀露臂;胁侍神情恬静、手持净瓶、善态可掬;飞天则踏云飞舞,轻盈飘逸。每面转角处雕砌细高的经幢式倚柱,下托仰莲,上顶宝珠,所有雕刻极其精细,雕刻技法在辽塔之中属上乘之作。

塔身大檐仿木结构,二层以上是十三层密檐,代表着佛教中的十三重佛天。塔檐上悬挂着风铎1350只,微风吹过,燕雀翻飞,铁铎叮当,令人空明清澈、一洗尘埃。在十三层密檐之上有一小型砖塔造型,上置铜顶,形成塔刹。塔刹南北各有一佛龛存放有经卷,其宝珠、相轮、宝瓶等饰件皆以铜制而成。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营建并保存完整的重要文化遗产,为研究契丹民族史及古代城市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义县奉国寺详细介绍

奉国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后易名奉国寺。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奉国寺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和正月初一到十五都会举办大型春节庙会。

辽国是什么族的

辽国是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辽代(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辽代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中原汉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辽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并且对于中华民族大融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辽国是契丹族,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后来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09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定国号为“契丹”,此后国号在“辽”、“契丹”中进行过数次变更。辽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辽创造了契丹文字,同时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等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了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

辽国是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 辽朝(916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宗元(即耶律重元)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一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重熙三年(1034年,北宋景祐元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辽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辽道宗继位后,清宁九年(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契丹族(Khitay)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住所为毡帐。早期分为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联盟瓦解后契丹人依附于后突厥汗国。745年(天宝四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后国号改为辽。1125年(保大五年)辽朝灭亡,耶律大石称帝建立西辽,西辽于1218年(金兴定二年)被蒙古所灭。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少部分演变为如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辽代建塔是用来干什么的

辽塔,顾名思义,辽代所建的塔。辽朝是公元十世纪由中国北方的契丹民族建立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政权。有辽一代,统治阶级极其笃信佛教,在辽朝皇帝崇佛政策的推动下,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无不对佛顶礼膜拜。出于对佛事的需要,辽国境内佛塔、佛寺的营建十分盛行,特别是辽圣宗之后的几代帝王,对于佛塔的建造更是不惜血本,直到道宗一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辽代后期,因修塔不堪重负的大辽政权实力大为削弱,最终走向了覆灭。“辽以塔废”,许多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362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甄嬛传中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雍正传奇真实历史下一篇:宋恒的《劝学诗》解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