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皇宫后宫那些嫔妃的等级是怎样的 秦朝皇帝的妃子权力如何

导语:古代皇宫后宫那些嫔妃的等级是怎样的 秦朝皇帝的妃子权力如何

目录导航:

  1. 古代皇宫后宫那些嫔妃的等级是怎样的
  2. 秦朝后宫嫔妃等级
  3. 古代女官制度的演变
  4. 古代宫中妃子等级排序
  5. 秦朝八子是什么等级
  6. 秦始皇妃子28位名字
  7. 古代宫里职位大小顺序
  8. 刘邦汉朝后宫嫔妃等级
  9. 秦朝女子的家族次序
  10. 从芈姝陪嫁媵妾说起,古代陪嫁媵妾制是怎么回事
古代皇宫后宫那些嫔妃的等级是怎样的

所谓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其实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皇帝的妃子确实有很多,也有等级高低之分。妃子的等级的存在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各朝代这些妃子的等级。

夏朝和商朝,妃子等级划分为两个级别,正妻成为元妃,而其他的妃子都为次妃。周朝的妃子等级更多了,与周朝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有很大关系。周朝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些妃子有不同的品级,后位就不用说了,夫人为正一品,嫔妃为正二品,世妇为正三品到正五品,御妻为正六品至正八品。秦朝正嫡为皇后,其次都为夫人。

到了西汉妃子等级划分为十四等,除了地位最高的皇后,还有昭仪、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下面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这些妃子等级在不同皇帝在位时有不同的调整。东汉除了皇后之外,有贵人、美人、彩女。

后来又加了宫人、凡嫔妃四等。曹魏的妃子等级基于先代,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晋南北朝的妃子等级划分大致都相似,基于并融合先代。隋唐与周朝相似,仍有夫人,九嫔,世妇,还有若干御妻,品级依次递减。

以后的宋辽金大致情况相差不大,元代除皇后外,妃子以数字排列。明朝设后位和妃位。清朝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还有贵人、常在、答应若干。

秦朝后宫嫔妃等级

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妃嫔等级是用来区分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的。

秦朝后宫妃嫔等级划分如下: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秦宣太后的等级也不过是八子,由于当时的秦国后宫比较乱,嬴政建立秦朝后,欲废除皇后制度,所以一直没有立皇后。

古代女官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女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女官地位低下,只能在庙宇、妓院等处服务,或者成为宫中娱乐的伎女和舞女。另外,庶民家庭中的女子也有为官府役使的现象。

2. 魏晋南北朝:此时期,由于人才短缺,女官的地位开始提高,妇女开始有机会参与选秀赐官。但女性仍然不能执掌一系列重要的政务,更无参与国家决策的机会。

3. 唐宋元明清:这个时期,随着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女官的地位逐渐提高,且具体官职也不断增加。随着宫廷政治的发展,女官在宫廷中履行重要职责,如待侍皇帝、管理后宫、修饰礼仪等。

此外,在唐朝,陆羽《茶经》中曾提到过三红堂制度,即供奉明堂、帝后祠和宗祠的堂口,女官可以在其中担任某些职务,并从中选拔出资历和才能双重具备的人才。到了清朝,女官制度的改革更加深入,女官的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地位和待遇也日益提高,直到清朝末期废除。

总体来说,古代女官制度的演变是受到时代和社会观念影响的,它的变化是和女性地位的变化、社会体制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1.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记载,从一字、二字到三字,命名女官18人。

2. 周代:沿袭商代三人名,并设六宫。

3. 秦朝:只设皇后、皇太后、皇贵妃等后宫职位,不再设立女官。

4. 汉代:汉武帝将先秦以来的“夫人”、“美人”、“姬”、“婕妤”、“娙娥”、“傛华”等妃嫔称号,改称为“昭仪”、“婕妤”、“娙娥”、“傛华”。

5.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后妃建六宫的制度已基本形成。

6. 隋唐五代:隋文帝时,六尚局由6名尚宫组成。

7. 宋代:在宋代,后妃建六宫的制度已经确立。

8. 元代:在元代,后妃建六宫的制度已经确立。

9. 明代:在明代,后妃建六宫的制度已经确立。

10. 清代:在清代,后妃建六宫的制度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古代女官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古代宫中妃子等级排序

看哪个朝代了。

我记得战国时期秦国是

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朝:皇后正妻,妃子一开始也有夫人,之后好像是昭仪最大,然后是婕妤,其他的大概就是比较低等的妃嫔侍妾类的

太子嫔妃有太子妃,良娣等等

(记不太清了,应该是)

唐朝皇后,四妃、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

清朝: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以上是主位,可以称呼娘娘),贵人,常在,答应

秦朝八子是什么等级

八子,秦、汉皇帝侍妾称号。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长使、少使之上。秦王朝待遇相当于中二千石官。西汉王朝降为八百石。

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芈八子的位分是七子之上,良人之下,秦汉时期的后宫登基分化明显,秦死皇时期后宫妃嫔分为八个等级,首位是皇后,接着是夫人、美人、良人,然后才是八子,在八子之后还有七子、长使和少使,而芈八子等级则在良人和七子之间。

芈八子通常是指宣太后,她本是楚国人,之后嫁给了秦惠文王,成为后宫妃嫔中的一员,被称为“芈八子”,在嬴稷继位后,芈八子才开始辉煌的人生。

这里的八子并不是宣太后的名字,而是她的位分,在秦朝时期,后宫嫔妃已经分为八个等级,八子是排在第五位,位分算是偏低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宣太后的实力发挥,身为秦惠文王的妾室,她有勇有谋,政治手段强硬,将嬴稷推向了帝王之位。

秦昭襄王嬴稷成为君王后,宣太后以太后身份执掌朝政,权倾朝野,歼灭义渠,在她死后被葬在了芷阳骊山。

根据秦国后宫总共分为八级,从上到下依次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八子是秦国后宫嫔妃的等级。

“王后”第一级;“夫人”第二级;“美人”第三级;“良人”第四级;“八子”第五级。

八子第五级在秦王朝待遇相当于中二千石官,西汉王朝降为八百石。

秦始皇妃子28位名字

秦朝估计只有三个女人被记载,一个就是始皇他母亲赵姬赵太后,一个就是孟姜女了,胡姬——秦二世胡亥的母亲,没有真正的历史记载过秦始皇的后宫史…

古代宫里职位大小顺序

正超品:太后(前朝皇后)(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妃嫔)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宫女等级: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1)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2)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2)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从五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

从六品:冷宫主管(

:最高职位,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的秦皇赢政.皇帝父亲是太上皇,母亲位皇太后

丞相:次与皇帝,百官之长,开始于秦国,尊称为相国,通称宰相,辅佐皇帝,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统称"三公"

太尉:掌管军权

御史:位次于丞相,是皇帝的助手

太师:西周开始,掌管军权

九卿:秦时中央行政执行官,分别为:少师,少保,瘃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尚书:隋唐朝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太史:掌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并编写史书

将军:太尉以下的最高武官

司马:开始于西周,掌管军政和军赋

郡守:一郡之首,郡相当于省

知府:一州之长,洲相当于专区

县令:一县之长

巡抚:相当与钦差,后为长设之职,为一省长官

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军政的地方最高长官

古代皇宫职位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一)、皇太后等级:

1、正一品:母后皇太后;

2、从一品:圣母皇太后;

3、正二品:护国皇太后;

4、从二品:御尊皇太后;

5、正三品:贵皇太后;

6、从三品:御皇太后;

7、正四品:尊皇太后;

8、从四品:皇太后;

9、正五品:贵太后;

10、从五品:御太后;

11、正六品:尊太后;

12、从六品:xx太后。

(二)、嫔妃等级:

1、超一品:嫡皇后 X 1 (可分宫女10人);

2、正一品:皇贵妃 X 1 (可分宫女 8人);

3、正二品:贵妃 X 2 (可分宫女 8人);

4、正三品:妃 X 4 (可分宫女 6人);

5、正四品:嫔 X 6 (可分宫女 6人);

6、正五品:贵人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7、正六品:常在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8、正七品:答应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三)、皇子等级:

1、正一品:监国储君;

2、从一品:帝尊皇太子;

3、正二品:镇国尊皇子;

4、从二品:御国尊皇子;

5、正三品:监国尊皇子;

6、从三品:兴国尊皇子;

7、正四品:辅国尊皇子;

8、从四品:监政尊皇子;

9、正五品:参政御皇子;

10、从五品:皇辅国皇子;

11、正六品:皇固伦皇子;

12、从六品:皇仁嘉皇子;

13、正七品:皇和孝皇子;

14、从七品:嘉逸皇子;

15、正八品:安嘉皇子;

16、从八品:xx皇子。

(四)、公主等级:

1、正一品:御尊兴/监/辅/定国皇公主;

2、从一品: 御皇固伦公主;

3、正二品:固伦公主;

4、从二品:和硕公主;

5、正三品:和孝公主;

6、从三品:和宁公主;

7、正四品:和贞公主;

8、从四品:多罗公主;

9、正五品:长平公主;

10、从五品:长乐公主;

11、正六品:雅兴公主;

12、从六品:安宁公主;

13、正七品:端康公主;

14、从七品:思落公主;

15、正八品:xx公主。

(五)、宫女等级:

1、正一品:总管姑姑;

2、从一品:御前姑姑;

3、正二品:殿前姑姑;

4、从二品:内侍姑姑;

5、正三品:姑姑;

6、从三品:总管尚宫;

7、正四品:御前尚宫;

8、从四品:殿前尚宫;

9、正五品:内侍尚宫;

10、从五品:尚宫;

11、正六品:御前尚仪;

12、从六品:殿前尚仪;

13、正七品:内侍尚仪;

14、从七品:尚仪;

15、正八品:长侍女;

16、从八品:侍女;

17、正九品:长宫女;

18、从九品:宫女;

19、庶九品:粗使宫女。

刘邦汉朝后宫嫔妃等级

西汉初立,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娙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

除皇后外,汉朝妃子有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同丞相,爵比诸侯王 。

2、婕妤,视同上卿,爵比列侯。

3、娙娥,视同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

4、容华:视同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

5、美人,视同二千石,爵比少上造。

6、八子,视同千石,爵比中更。

7、充依,视同千石,爵比左更。

8、七子,视同八百石,爵比右庶长。

9、良人,视同八百石,爵比左庶长。

10、长使,视同六百石,爵比五大夫。

11、少使,视同四百石,爵比公乘、

除以上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

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西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东汉时的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将妃嫔称号统共为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特别的事,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汉朝时期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娙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

西汉建国以后,后宫等级制度延续了秦朝的旧制: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祖母称为太皇太;后嫡妻称为皇后;妾都称为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些称号。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濩娥、傛华、充依四个名号。汉元帝时增加了昭仪的称号,后宫嫔妃一共扩充到十四个等级。

昭仪:禄秩相当于丞相,爵位与诸侯王相当

婕妤:禄秩相当于上卿,爵位与列侯相当

濩娥:禄秩相当于二千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关内侯相当

傛华:禄秩相当于真二千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大上造相当

美人:禄秩相当于二千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少上造相当

八子:禄秩相当于千石俸禄的官,爵位与中更相当

充依:禄秩相当于千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左更相当

七子:禄秩相当于八百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右庶长相当

良人:禄秩相当于八百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左庶长相当

长使:禄秩相当于六百石俸禄的官,爵位与五大夫相当

少使:禄秩相当于四百石俸禄的官,爵位与公乘相当

五官:禄秩相当于三百石俸禄的官

顺常:禄秩相当于二百石俸禄的官

除了以上十四个等级,还有些不算入体制内的: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上家人子、中家人子。其中家人子秩禄只有几斗,将将够填饱肚子。职位在五官以下的等级,死后都要葬在司马门之外。

秦朝女子的家族次序

秦朝:少使、长使、七子、八子、良人、美人、夫人(五国相王前秦君为公爵或伯爵,配偶为夫人)、王后(至始皇才称皇后

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妃嫔等级是用来区分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的。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御,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

从芈姝陪嫁媵妾说起,古代陪嫁媵妾制是怎么回事

电视剧中说楚国的公主芈月,是作为她姐姐的媵侍来到秦国,变成秦王的妃子,也即是妾。电视剧屡次提到媵,媵侍和媵妾,那么,这里赶时髦凑热闹也说说这个媵制或许媵妾制。“媵”,是一个生僻字,如今很难见到,只要在触及周朝历史文化婚姻交际的时分会遇到,它的读音同“硬”,听说是古代中国的一项婚姻风俗,盛行于周代,鼎盛于春秋期间,但芈八子地点的战国中后期现已不存在这么的风俗或准则了。那么,“媵”是一种如何的准则呢?

保留到如今的先秦典籍如《春秋》《左传》等对于媵制有记录,但资料并不丰厚。

如今盛行的观念,其实是汉朝的儒家们提出的。

依照汉儒们的说法,古代贵族女子出嫁的时分,还要以自个的侄女或小妹做陪嫁,一起嫁到婆家去。这么,陪嫁的侄女或小妹,就叫做“媵”,她的位置归于妾,低于正妻,生下的孩子也是庶出,与嫡出的位置大不相同。

听说,当年的尧,把自个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大女儿娥皇是舜的正妻,而二女儿女英则是媵。

依照这种说法,在远古的尧舜年代,就有媵妾制了。

《左传》中有一些小妹跟着姐姐嫁给同一老公的案例,因而有人以为这即是其时的媵妾制。

有人计算过,《左传》所记小妹从媵的记载有四十起,而侄女从媵的有三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37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皇室成员住在哪里?包括皇后和妃子。下一篇:古代帝王权力基于哪些因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