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人物介绍 唐朝有名人物推荐表

导语: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人物介绍 唐朝有名人物推荐表

目录导航:

  1.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人物介绍
  2. 唐朝乐队的成员都叫什么
  3. 历史上有哪些勤奋好学的名人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人物介绍

内容简介

良田千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儿孙满堂享天年,长生不老总活着。

现代草根宅男因为判官的失误,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

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万世人镜魏征,前有千古贤后的老妈,后有万世老魔程妖精。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唐贞观年,而他是这个强大帝国的太子殿下;是这个时代最牛逼的纨绔——皇二代

唐朝乐队的成员都叫什么

乐队成员: 丁武--主唱、吉它手 1962年12月30日生于北京,早期参与组织多支乐队 1988年创建唐朝至今,北京摇滚圈中坚,一位列侬式的人物

郭广怡--现任吉它手 1966年3月7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唐朝初创成员,乐队音乐观念的奠立者之一1996年8月重新加入唐朝

。 顾忠--现任贝司手 1968年7月7日生于北京,历任“呼吸”、“时效”、“惊蜇”等乐队成员,一位经验丰富的乐手。

赵年--鼓手,打击乐手 1961年2月11日生于北京,也曾加入多支乐队,唐朝元老队员,乐队的基石。

张炬--前任贝司手(已故) 23岁,身高182公分,湖南人,中学学体育,曾获全中国跳高比赛第二名,毕业后开始学吉他,之后改弹贝司 1988年和丁武共创“唐朝”,虽然年轻,却曾参与组成三个乐队,是年轻一代摇滚乐手中,人缘最好人之一 刘义军--前任吉他手(已退出) 28岁,身高184公分,河北廊坊人,中学毕业后在工厂工作 1982年开始学吉他,1985年不顾家人反对,上北京求教,刻苦学琴,平均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 1992年《SPIN》杂志评为“中国最伟大的吉他手”,不只因为他的技艺出神入化,更因为他的吉他声中充满创意与感情 唐朝乐队成立于1988年,在四年艰困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血泪交织的故事。

对于他们的成绩,许多评论认为,这也是亚洲文化的另一个起点。但是我们明白,对于许多听惯港台音乐的人,他们的歌不一定能被理解和接受。我们只是希望你知道,正有一群和你血脉同源的年轻人,想爱过音乐,传递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挣扎,在歌声中传达渴望和梦想,不管他们的名字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位置,他们尝试在写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

历史上有哪些勤奋好学的名人

1、王王羲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一池墨水。后来,人们把这个池塘成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成为“书圣”。

2、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他曾同刘琨一起共同担任司州主簿。两人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有一天,他们同榻半夜听到鸡叫声,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于是两人起来到院中练习武艺。此后天天如此。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

3、苏秦——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

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4、钢琴家郎朗

郎朗三岁时开始学习乐理、指法等基本功,上学后,每天早晨6点准时练琴一小时,中午再练一小时,放学后还要练一小时,这样的勤奋练习持续了很多年,最终使郎朗化茧成蝶,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5、运动员刘翔

刘翔在刚从二线队到一线队的时候就是队里最差的一个,举杠铃只能举一个杠铃杠,孙教练对他说:“这些都是基础训练,你必须完成!”于是他只能咬着牙,一次次地坚持,终于从举空杠到可以加5公斤的杠铃片,再到10公斤、20公斤,最终达到50公斤。”。

6、文学家莫言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

1.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2. 洗笔成墨池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3. 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凿壁偷光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着名的大学者。

5.焚膏继晷: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据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

6.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战国苏秦:锥刺股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汉代孙敬:头悬梁 东晋王羲之:墨池 东晋祖狄、刘琨:闻鸡起舞。这些都是古代勤奋学习的典型代表。


悬梁刺股(或者叫: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

于是,苏秦立志发奋学习,一定要扬名天下。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52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妾女是否存在等级制度?下一篇:年羹尧有多残忍 历史上最残忍的雍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