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在西域设立什么 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长史府的时间

导语:东汉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后来又改为长史府。此举有助于巩固中国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

目录导航:

  1. 东汉在西域设立什么
  2. 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赴的时间是多少
  3.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机构分别叫什么,其职能和权力演变趋势是怎样的?大神们帮帮忙
  4. 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先后设立的什么什么什么四郡
  5. 历史上西域长史府简介
  6. 哪个国家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
  7. 魏晋在西域设立的行政机构有哪些
  8. 东晋时期西域属于哪里
东汉西域设立什么

1.西域都护
2.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
3.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

西域长史府什么时候设立的?关于西域长史府的设立时间,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是在曹魏兴起之后,其实中原对西域的统治早在汉朝已经开始了,在汉末的时候又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当权,西域都护府基本上处于废弃状态,直到曹魏兴起后才开始重新对西域进行统治,从而设立了西域长史府

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赴的时间是多少

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此后三通三绝,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三国魏移治海头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北岸楼兰遗址)。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塔什干以东地区。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机构分别叫什么,其职能和权力演变趋势是怎样的?大神们帮帮忙

这个比较复杂,从我国历史发展来看,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主要包括今日的东北、新疆、西藏和云贵地区。此外,只有疆域广阔的封建王朝才能有机会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管理,这些王朝包括两汉、三国、西晋、隋、唐、元、明、清。两汉:西北方向,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称西域长史府),管理西域军事政治,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原王朝的管理。西域都护府的兴衰实际上随着两汉王朝的兴衰而兴废,如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篡汉,西域被侵入的匈奴控制。西南方向,两汉政府一方面设置郡县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封赏,双规统治。三国:在魏国,重设西域长史府,但相比于两汉时期,西域长史府权力已经大幅度缩水,管理力度实际上远不如前代。蜀国和吴国对西南和东南的少数民族都采用征缴置郡的方法,例如诸葛亮南征后重置七郡。西晋:西晋统一中国后,继承前代基础管理少数民族,但时间昙花一现。隋:由于突厥等少数民族的威胁,隋朝时期的西域管理面积已经远不如前代,一方面隋朝击败突厥,并分裂突厥,另一方面,隋炀帝置西戎校尉,管理西域事务。唐:唐朝时期我国疆域达到历史新高,总体上说,比较常见的手法是设置都护府管理,在西域方面,唐朝不仅全部恢复了两汉西域的疆域,甚至拓展到了中亚地区,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发生战争,并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北方的突厥故地有设置了单于都护府,在朝鲜半岛,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和百济后,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而在西南交州方向又设置了安南都护府。元:元朝疆域也是十分的广阔,比较有名的是占据相当大面积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虽然是行省编制,但辖区居住的都是其他民族的人。此外,元朝时期在西藏设置了宣政院辖区,正式将西藏纳入管理,新疆地区,由于设置了察哈台汗国,名义上服从元朝政府。在西南,元朝正式设置土司制度管理少数民族。明:明朝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主要有土司和卫所制度,例如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并设置了许多卫所,将少数民族纳入军事编制,封少数民族头领为当地卫所的指挥使。在西南方向,还是实行土司制度,但十分不稳定,经常与明朝为敌。清:清朝基本确立了今日我国的版图,在西藏方向,设置了驻藏大臣,与班禅达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新疆方面,设置了伊犁将军。而西南,虽然实行了土司制度,但实际并不稳定,为此,清朝实行了改土归流,派遣官吏行使行政权。在蒙古地区,清朝设置盟旗制度,一方面分化蒙古力量,一方面设置理藩院管理。

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先后设立的什么什么什么四郡

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措施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3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同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西汉在击败匈奴后,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河西四郡是指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行政范围大致包括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带。 河西四郡的设立使河西地区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西域长史府简介

东汉时开始在设置西域长史,并一直延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五、六个世纪西域长史对楼兰城和楼兰地区的居民实行户籍控制,设司法刑狱西域长史府下设有军队,除屯田外,还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总之,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这一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哪个国家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

西域长史府,官署名,东汉开始设置西域长史,是魏晋两朝在西域的前哨阵地,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西域长史府,东汉延光中置,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三国魏移治海头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北岸楼兰遗址)。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塔什干以东地区。十六国末废。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此后三通三绝,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并一直延至魏晋时期。

楼兰城中发现的木简中,年代最晚的是建兴十八年(公元330年)的木简。"建兴"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年号只用了4年,而楼兰城中却出现了建兴十八年的木简。在新疆的吐鲁番地区还发现过建兴三十六年和建兴四十八年的柩铭和木简。西晋在公元316年便被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政权灭亡,西晋皇室司马氏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立司马睿为皇帝,改元建武,大兴。中国北方则形成了各路豪强割据一方的局面,包括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吐鲁番、楼兰地区等都在原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的势力范围内。张轨及其子张实仍保留了建兴的年号,考古工作者在楼兰、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建兴年号的实物,就是这一历史的反映。


魏晋在西域设立的行政机构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西域设立过的行政管理机构有:西域长史、戊己校尉、郡县制度、军镇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局更迭频繁,各种政治势力此消彼长,对西域的管理弱了许多,具有三个特点。即分散性、多样性和连续性。

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理意味着统辖和行使主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原王朝向西域派出了行使主权的官吏如曹魏政权和西晋政权都向西域派驻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等官吏。

2、在西域推行中原的政令。

3、册封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

4、西域各国首领向中原王朝派出质子“入侍”。

5、中原王朝在西域实行中原的行政制度。如公元327年,前凉王朝在西域的高昌设置和内地相同的郡县乡里制度,西凉和北凉也效仿之。

魏晋在西域设立的行政机构有西域长史府。东汉开始设置西域长史,是魏晋两朝在西域的前哨阵地,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西域长史府,西汉末年,窦融见“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东汉初年河西窦及凉州马归汉,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此后三通三绝,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治柳中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三国魏移治海头城(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北岸楼兰遗址)。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塔什干以东地区。三国魏时,蜀汉诸葛亮欲西征西域,南下南中孟获,东联辽东公孙氏,姜维亦欲西征《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诸葛亮集》:“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

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继灭蜀后又灭吴国,统一中原,继而投入西域的经营。西晋对西域的管辖沿袭了曹魏旧制,仍在楼兰设立西域长史府,还有戊已校尉和宜禾都尉协同工作,管辖西域;在高昌设立戊已校尉,领导屯田戍守。西晋在鄯善置鄯善郡,楼兰文书还显示,鄯善则有"长史、司马、主簿、功曹、录事、兵曹、书佐、门吏诸称"。西域长史府设有长史、司马、主薄、从郎中、录事、兵曹、功曹、仓曹、水曹等官职。西域长史向西域各国转达中央政府和敦煌太守的命令,迎送并保护中央派往西域去慰问各国的特使,反映西域各国情况,迎送西域各国进京朝贡的使者,维护西域南道与中道商队的安全。

秦朝没有涉及西域,西汉设公元山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沿袭,魏(西)晋设西域长史府,东晋偏安一隅,没有涉及西域

东晋时期西域属于哪里

前凉,也被称为前凉帝国,是东晋十六国之一,都城姑臧(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东晋时期割据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汉族政权。共传凉武王、凉昭王、凉成王、凉文王、凉桓王、凉哀王、凉威王、凉冲王、凉悼公九朝,历经76年。

前凉都是中国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促进了汉族文化和西域各族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公元91年,班超以三十六人平西域,从此东汉复设西域都护。

西域长史,初设于东汉中后期,公元123年以班超之子班勇为首任西域长史。

此后,西域长史府便是东汉、魏晋时期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

魏晋对西域的控制较两汉弱,但西域长史一直存在,西域长史府的治所便位于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

在东晋十六国期间,西域曾先后臣服于张氏前凉政权、前秦、后秦等,同时敕勒进入高昌建立了高昌国,后又被北魏短暂征服。

东方的北魏、北方的柔然、髙车和突厥、西方的喁 哒,先后统治或控制天山南北,它们在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往来和 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62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信和赵云在历史上的成就和能力如何比较?下一篇:元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是谁 元朝最有争议的人物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