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刘启的儿子 刘非皇帝属于西汉

导语:刘非,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是刘启的儿子。刘非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目录导航:

  1. 刘启的儿子
  2. 河北省三大名人
  3. 董仲舒提出的三大理论
  4. 谁早年受学于董仲舒
  5. 古代刘惜君跟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6. 汉武帝十四个儿子
  7. 西汉最悲惨的公主
刘启儿子

刘启是汉景帝,共14个儿子:

1、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母栗姬。


2、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


3、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


4、皇四子鲁恭王刘余,母程姬。

刘余(?―前128),即鲁恭王,汉景帝刘启之子,母程姬。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被立为淮阳王。

5、皇五子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


6、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其五世孙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母唐姬。


7、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贾夫人。


8、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

9、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刘备先祖),母贾夫人。


10、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

11、皇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母王皃姁。


12、皇十二子胶东康王刘寄,母王皃姁。

13、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母王皃姁。

14、皇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母王皃姁。

临江王刘阏,男,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70年,前155年4月封王。

刘阏在孝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临江王,在位三年去世,谥号临江哀王。因为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封国废除,改为郡县。

刘余(生年不详―前128),西汉宗室大臣,汉景帝刘启之子,母为程姬。

汉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淮阳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为鲁王。爱好音乐,不喜文辞。扩建宫殿时,得到古文经传。元朔元年(前128),去世,谥号为恭。

河北省三大名人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3、张飞

张飞(?-221年),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4、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5、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6、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7、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主要著作有:《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8、纪晓岚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9、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军事上的成就,高长恭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并数次击退北周进攻,北周大将杨忠联合突厥自恒州而下攻打北齐,高长恭亲自参与了击退北周和突厥军队的作战,奋力将北周大将杨忠击退。邙山之战时,高长恭仅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便替金墉解围,杀得北周军队丢盔卸甲,他也因此战闻名天下,世人作《兰陵王入阵曲》用以讴歌他。

10、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秦朝将领、后来的南越王赵佗,三国时期的常山名将赵子龙,民国时期的冯国璋。赵佗在秦末大乱时,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百越之地,常山福将赵子龙助刘备成就蜀汉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民国年间的代总统助袁世凯成就霸业,等等。

董仲舒提出的三大理论

答:董仲舒提出的三大理论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以德治国”。

董仲舒因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以德治国”三大思想, 奠定了汉朝盛世的基础,名留青史。

人物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董仲舒认为:道来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子必须服从天道。这个“天道”就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另外,董仲舒还根据“春秋大一统”之义,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同时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臣民的思想。

1、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

2、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不仅来自于祖先,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这就为君权神授统治权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3、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和信”。这一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和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矩。

谁早年受学于董仲舒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少年时代曾拜大名鼎鼎的董仲舒为师。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古代刘惜君跟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刘惜君,应为刘细君。汉武帝刘彻的同族孙女。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

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首。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乌孙公主刘细君,汉室宗亲。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本名细君。元鼎二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汉通婚。原为闲臣之女,忽为荣耀公主身。武帝钦命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汉武帝十四个儿子

有史记载的儿子只有六个,分别是: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刘据、王夫人所生的刘闳、李姬所生的刘旦和刘胥、李夫人所生的刘髆、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

1、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母栗姬。

2、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

3、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

4、皇四子鲁恭王刘余,母程姬。

5、皇五子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

6、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其五世孙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母唐姬。

7、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贾夫人。

8、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

9、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刘备先祖),母贾夫人。

10、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

11、皇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母王皃姁。

12、皇十二子胶东康王刘寄,母王皃姁。

13、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母王皃姁。

14、皇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母王皃姁。

刘据(前128年—前9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宣帝刘询祖父,母为皇后卫子夫。

刘闳(?—前110),汉武帝刘彻的次子,生母为赵地的王夫人。元狩六年,刘闳受封齐王,元封元年去世。因其年少无子,封国被除。谥号为“怀”,即齐怀王。

刘旦(?—前80年),西汉宗室、藩王,男,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广陵厉王刘胥同母兄,母李姬。

刘胥(?―前54年),汉武帝刘彻第四子,燕剌王刘旦同母弟,母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与刘闳、刘旦同日册封,刘胥为广陵王。刘胥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行为没有法度,最终未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汉昭帝时,刘胥觊觎帝位,使女巫诅咒。汉宣帝即位,刘胥复与楚王刘延寿私通书信。五凤四年(前54年),因诅咒宣帝之事发觉,刘胥自杀,封国废除。后谥曰厉,以其子刘霸袭爵。

刘髆(?—公元前88年或87年),即昌邑哀王。汉武帝刘彻第五子,母为汉武帝宠妃―孝武李夫人。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立为昌邑王。在位十一年,子刘贺嗣。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八位皇帝(含吕后称制时期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

汉武帝只有六个儿子。

汉武帝刘彻虽然姬妾甚多,但总只有六个儿子。那么,这些人都是谁?他们都有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

戾太子刘据,汉武帝的嫡长子,生母为卫皇后,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深为朝野瞩望,在武帝巡游天下之际,经常承担监国重任。

戾太子刘据最终因“巫蛊之祸”遇难。

武帝猜忍好杀、刑罚过滥,刘据每每为之匡救,平反了天下许多冤狱,以故深得民心。武帝晚年宠信奸邪苛酷之臣,这些人由于平素不为太子喜,所以便抱团结党,在武帝面前不断地诬陷、诋毁太子。

征和二年(前92年),巫蛊案发,武帝命佞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以此罪牵连冤死者达数万人之众,京城内外人心惶恐。同年,江充诬陷太子刘据,称在太子东宫中挖到用于诅咒的桐木人偶。此时,武帝在甘泉离宫中养病,不能通音信,刘据不能自证清白,情急之下矫诏发兵杀死江充及其同党,随即与左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军队发生激战。

双方激战五日,死亡数万人,最终刘据兵败出逃。刘据携带家属逃往湖县,不久便遭到地方上的追捕,刘据因不堪受辱自杀,随其逃亡的妻儿子女全部被杀。刘据之孙汉宣帝(刘据长孙,巫蛊之祸时留在长安)即位后,追谥他为戾太子。

齐怀王刘闳,汉武帝次子,生母为王夫人,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赵王。由于王夫人极度受宠,所以刘闳也深为武帝所喜。封王六年后,刘闳因病早夭,享寿不详,谥号为怀。因刘闳无子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燕刺王刘旦,汉武帝三子,生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燕王。刘旦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喜好招揽游侠武士,屡有不法之行,逐渐引起武帝的疑忌。刘据自杀后,刘旦自以为按次序当被立为太子,遂上书武帝请求宿卫京师,结果遭武帝严斥并被削去三个县邑,以示惩戒。

燕王刘旦意图谋反,最终被赐死

武帝驾崩后,幼子刘弗陵继位,让刘旦耿耿于怀。刘旦一面在民间散布昭帝刘弗陵并非武帝亲生子的流言,一面跟大将军霍光的政敌鄂邑上官桀父子及盖长公主等勾结,图谋里应外合,共同造反。元凤元年(前80年),谋反事件被告发,上官桀父子伏诛,盖长公主自杀,刘旦则遭到朝廷斥责,自绞而死,享寿不详。刘旦虽然有子嗣,但因罪大恶极,封国还是被废除。

广陵厉王刘胥,汉武帝四子,生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广陵王。刘胥膂力惊人、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能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但所行多不法,故在太子刘据自杀后,不被立为储君。

广陵厉王刘胥诅咒昭帝事泄,畏罪自杀

昭帝在位时,刘胥觊觎帝位,经常使女巫诅咒皇帝,宣帝在位时依旧如此。五凤四年(前54年),刘胥诅咒宣帝之事败露,朝廷遣使斥责,刘胥畏惧自杀,享寿不详。刘旦虽然有子嗣,但因罪大恶极,封国被除。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刘髆薨逝,谥号为哀,其子刘贺承爵。昭帝驾崩后,霍光迎立刘贺为帝,但27天后,便以其荒淫无度、不保社稷为由,废黜为庶人。宣帝在位时,改封刘贺为海昏侯。

昭帝刘弗陵,汉武帝第六子,生母为钩弋夫人赵婕妤。刘弗陵自幼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武帝以为跟他少年时期很像,极度喜爱之余,便在临终前册立他为太子,并由霍光、金日磾、车千秋等人辅佐。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是为昭帝,时年才7岁。昭帝在位期间,国政一委大将军霍光,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纠正武帝晚年的错误,扭转帝国颓运,重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盛况。汉昭帝刘弗陵年仅20岁便离奇死去。

然而就在昭帝成年,准备亲政之际,却离奇地驾崩于未央宫,年仅20岁,时在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突然病故,疑点重重,时人多怀疑是霍光因不肯交权,暗中遣人毒杀昭帝,后世不少评论也认同这个观点。

西汉最悲惨的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汉朝和亲公主第一人,也是最悲惨的一个,乌孙公主刘细君。刘细君何许人也?她是江都王刘非的孙女,而刘非则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

汉武帝继位以后,原本是打算一改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准备武力征服这些野蛮人。不过,打了几年以后,各有损伤,发现不太划算。于是,决定结交乌孙以制匈奴。而要想结交,和亲是最好最快的方法了。就这样,刘细君肩负重任远嫁到了乌孙国,并被乌孙国王封为右夫人。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乌孙国王死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刘细君要嫁给乌孙国王的孙子军须。对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刘细君来说,这种乱伦的行为她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上书汉武帝王想要回国,不过当时汉朝和匈奴打的正火,汉朝不能失去乌孙国这个强大的盟友,所以,她的上书被汉武帝拒绝了。无奈之下,刘细君最终只能嫁给了乌孙国王的孙子军须,继续自己的使命。

最终,刘细君在乌孙生活了18年,成了两代帝王的夫人,并且教会了乌孙国人们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得到了乌孙国人们的爱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03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刺猬为什么又叫偷瓜婆 古代瑞兽从哪抓的啊下一篇:1898年到1910年有哪些国家攻打过中国 俄罗斯战争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