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战国五代顺序 西晋至五代的历史概况

导语:战国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从西晋到五代共经历了几百年的政治割据和战乱。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但很快分裂为十六国。五代时期则见证了五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其中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段时期的历史变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目录导航:

  1. 战国五代顺序
  2. 东周到五代历史
  3. 历史发展顺序
  4. 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5. 西晋的时间
  6. 夏周晋秦隋汉历史顺序
  7. 三国、两晋、五代、十国分别指什么
战国五代顺序

战国其实就是东周。在这以后是秦(前221-前206),西汉(前206-8),新(由王莽建立,9-23,更始帝23-25),东汉(25-220),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9-280),西晋(265-317),东晋(317-420),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东周到五代历史

东周到五代的历史之间经历了:

东周(春秋——战国)——秦——楚汉相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武则天时期改国号为“周”)——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北汉)与契丹(辽)。

历史发展顺序

历史的发展顺序是从古到今的一个顺序。是从最开始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现代社会。从最古老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一个新科技的一个社会。

从夏朝东周,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辽朝西下,今朝元朝,明朝清朝,到今天的现代的北京。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共计37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

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在晋朝整个过程中,八王之乱后就是五胡乱华,这一系列事件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黑暗的一面,其血腥残暴,政权割据之多,有谁愿意提起?这样一个王朝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烂了。你小时候被欺负了,差点被打死了,长大后成为老大,你还愿意提这些事吗?

晋朝,即西晋和东晋

五胡就有匈奴、羯、鲜卑、氐、羌

政权割据有①成汉、②前赵(汉赵)、③后赵、④前燕、⑤前秦、⑥前凉、⑦后燕、⑧后秦、⑨西秦、⑩后凉、⑾南凉、⑿南燕、⒀西凉、⒁北凉、⒂大夏、⒃北燕。

这样一个杂乱无章的晋王朝怎么上历史书,两句话就概括了“少数民族南下,五代十六国”。

主观原因其一:三国可谓是丰富多彩,重要事件多,尔虞我诈,符合现在人的追求。再看看历史上哪个大一统的国家没有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反观晋朝个人感觉只有淝水之战可以拿出来谈一下,你跟别人谈五胡乱华大部分人还不知道。

其二:社会化影响成主流,秦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说实话这些个朝代哪个朝代的书,电视电影不是多如牛毛,特别是影视,晋朝就显得尴尬了。这也是造成人们很少提起晋朝的很大原因,谁会拿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拿出来跟人谈论?

其三:很多人都说晋朝文献贡献不多,依我看来,不是不多,而是在战乱后被毁的居多,胡人本就野蛮,不识字,后世文人更是不愿提及,其实晋朝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的,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恰恰这样的一个时代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扩展资料:

《晋书》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代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

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

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做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万绳楠,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

关于本书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文明史中极为混乱的时期。如果从董卓入京算起,到隋朝统一共有391年,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和平之外,几乎全是战乱时期,期间建立的政权和王朝加起来有数十个之多,一般人看这段历史很难弄清其中的脉络。但是这段历史又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才催生出一个包容各种民族、各种信仰、各种阶级的全新的中华民族。本书从三国时期写起,一直到隋文帝统一天下结束,将这期间的各个关键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本质都一一做了解答。

核心内容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从表面上看是一部战乱史,本质上其实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在这近四百年间,士族由盛而衰,寒族登上历史舞台;汉人与胡人文化融合,互取精华;王朝仍以儒学为正统,却可以释、道兼容。正因为有了这近四百年的积累,中华民族才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重新矗立于世,才会有隋唐盛世。

西晋的时间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夏周晋秦隋汉历史顺序

夏,周,秦,汉,晋,隋。

1.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2.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西周自建国起共历11代12王,享国275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及战国。)

3.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享国14年)始于嬴政,终于胡亥,共2帝。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4.汉朝主要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外戚出身的王莽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5.晋朝(公元265—公元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

6.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夏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隋朝。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汉朝(前202—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 ,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这几个朝代顺序依次为:夏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隋朝!

按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隋唐五代传!

三国、两晋、五代、十国分别指什么

三国是指东汉末年形成的魏蜀吴三国,两晋是指西晋和东晋。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04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末小说完本经典排行榜前十名 历史上的明朝战场下一篇:印度考古学之父 印度历史学家塔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