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道家最知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 唐朝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

导语:唐朝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庄子、老子和李白。他们都是道家最知名的书法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香传世。庄子以其豪放的笔墨和自由奔放的气势而闻名,老子则以其简约的字体和深邃的意境而受到推崇,李白则以其豪情万丈的书法作品征服了世人。

目录导航:

  1. 道家最知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
  2. 唐朝信奉什么教
  3. 孙思邈是道士吗
  4. 三清道祖出现是哪个朝代
  5. 道教的三大创始人
  6. 八位道教神仙的合称是什么
  7. 九天荡魔祖师是唐朝的吗
道家最知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

道士比佛教僧侣更多了一份潇洒之气,

看似清苦寂寞,实则高标清逸,

与书画家的气质有颇多吻合之处!

王羲之

道教世家,书道合一

王羲之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这个世家大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如此高度,与其信奉道教,书、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在抄写道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抄写者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王羲之曾用小楷书《黄庭经》,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王羲之晚年隐居修性于浙江嵊州金庭道教胜地“第二十七洞天”,与道士共修服食,不远千里采药石。王羲之慨叹“我卒当乐死”。卒后,乡人根据其遗愿葬于此地。从以上可见王羲之得道的情景与心志。

陶弘景

山中宰相,茅山宗祖师

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他在归隐茅山后,整理弘扬上清经法,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但在当时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后被迫受戒,佛道兼修。

陶弘景《梁天监十六年井栏铭文》

(传)陶弘景《瘗鹤铭》

相传他工草隶,尤擅长行书,师法钟繇、王羲之。其字体势开张,中心紧密,笔画舒展,疏密有致,自成一家。他的传世书迹有《屈画贴》、《瘗鹤铭》,还有书论《与梁武帝论书启》。

魏徵

一代名相,开贞观之治

魏徵

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徵《魏郑公洪范真迹卷》

魏徵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青年逢隋末乱世,被迫入道,当过道士。

吴道子

大唐画圣,能书善画

吴道子

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局部

相传吴道子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道教中人称他为“吴道真君”、“吴真人”。据传他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李白

诗仙太白李真人

李白

李白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于各学派中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他喜欢读道家书籍与他个人气质有很大关系。他性格豪放不羁,自幼便喜好剑术侠客、神仙之事。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习道。

李白《上阳台帖》

蜀后,他更是常常醉心于求仙访道、采药炼丹,后来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他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就是他去阳台宫寻访道士司马承祯,却得知其已仙逝后,睹画思人而作。

贺知章

晚年入道,对李白影响很大

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高中状元,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八十六岁告老还乡。

贺知章《龙瑞宫记》

天宝三年,贺知章见李林甫把持朝政,不愿与其为伍,遂辞官做了道士。并奏请唐玄宗为他的村宅赐名为“道士庄”,他的家为“千秋观”。贺知章入道后,对李白的影响很大,他也在齐州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

贺知章草书《孝经》局部

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黄公望

元四家之一,全真教高道

黄公望

黄公望是元朝四大书画家之一。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成了著名的全真派道士,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书法界最牛的无非是“二张二王”,张芝根据道家思想的万物变化规律变章草为今草,创立一笔书;张芝根据道家思想的万物变化规律变章草为今草,创立一笔书;张旭更是疯狂的道教信徒,还自己炼丹;二王父子都是道教信徒,王家世代信道教,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道骨仙风;颜真卿是道教信徒,反对迎佛骨;苏东坡从小就拜道士为师,苏东坡自号“铁冠道人”,黄山谷、米芾都信道教。唐宋名士多信道。

唐朝信奉什么教

唐朝主要信奉的宗教是道教,皇室家族主要信奉道教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

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

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等,以壮大道教的势力。

玄宗还派人四处搜寻道经,编纂《道藏》3744卷。

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道观也很多,仅长安就有三十所。

据统计,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国共有1900余所道宫,道士达1.5万余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伟大时代。一提起唐朝时人们的精神信仰,相信很多人都会立马想起佛教。唐朝的佛教文化极其兴盛,如三藏法师不远五万里而西行取经求法的事迹在中国人尽皆知。然而实际上,在整个唐朝的历史上,除了武则天时期和宪宗朝外,唐帝国自高祖建国起,历代唐帝都十分尊崇道教,使得道教在唐朝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信奉道教。

唐高祖李渊早在立国之初,便尊奉老子李耳为其祖宗,四处大修老子庙,并且多次亲自前往祭拜。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唐高祖还特意下诏,宣布道教位在佛教先。太宗李世民也曾多次下诏,说“大道之行,肇于邃古”,道法可以“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而“佛法之兴,基于西域,爱及东汉,方被中华。”,

孙思邈是道士吗

不是,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种医书,代表当时先进的医学水平。他受到后世医学界的尊崇,也对东亚国家的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也在道教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民间奉药神的称号。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人。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

他是中国陕西耀县人,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着作《千金要方》。

孙思邈是道士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被后世尊奉为"药王"。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同时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中国道教史上影响很大,后来甚至被尊为神仙,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

三清道祖出现是哪个朝代

“三清”最早是在南梁时期出现的。

南梁属于南北朝时期,在南朝朝代中排行第三。南梁是由本是南齐权臣的萧衍所创建,而萧衍在登基之后曾经多次派人前往茅山聘请一位名叫陶弘景的人。陶弘景出身于南齐士族,在南齐尚未灭亡之前他曾在朝为官。后来大约在而立之年时他拜入道士孙游岳的门下,自此开始访仙寻药,学习道法。南齐永明十年的时候陶弘景辞官,开始于茅山隐居,期间他还在此开创了茅山宗。

应该是在唐朝正式确立的。因为在以前各派多单奉自家立派祖师,但道其实恒一。三清确立了整个道教共同的最高信仰,皈依道、经、师三宝、三天尊。但三清的说法似乎在南北朝就已经有了,只是那时候信仰不确定完善。

道教的三大创始人

1.道教声称始源于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

2.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

3.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是谓道教三祖。道教三祖也特指张道陵,就是道教“第三”祖的意思。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1.黄帝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记载,黄帝云游天下,寻仙访道,以求得到长生久视之术,先后拜访了赤松子、容成公、宁封子等上古时期的仙真。其中黄帝问道广成子,标志着道教文化的正式形成,广成子告诉黄帝修道的至高境界是凝神静修,保持心境平和,清静无为,这样才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这也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宁封子将《龙蹻经》传授给黄帝,黄帝学得御龙之术,可以御龙遨游于天地之间。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记载:“黄帝于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丹成,乃乘龙登天也。”黄帝修行得道,最终在鼎湖与友人臣僚等七十二人一同白日飞升。

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由于道教是在华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且黄帝对道教的创立影响巨大,因此道教将他奉为“始祖”,又称之为“道祖轩辕黄帝开元治世天尊”,被神格化为一位神祇。在类似葛洪的方仙道士眼里,黄帝天赋异禀,虽然贵为帝王,但是仍然向广成子等人求仙问道,这实乃修行之人的典范。

在道教的诸多典籍里,许多重要的经典都以黄帝命名,比如《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黄帝九鼎丹方》、《黄帝胎息诀》、《黄帝龙首经》等等,对道教修行过程中的道医、外丹、奇门遁甲等不同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2.老子

道教以“道”作为核心信仰,道祖老子的《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生一者,混沌元气;生二者阴阳二气,生三者玄、元、始三气。老子以此来表明了世间万物皆是由“道”化生而来,是世间万物形成的本原。正所谓“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道教所信仰的神仙也是由“道”化生而来。老子贵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达到少私寡欲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对“道”的完美阐述。

3.张道陵

东汉中叶,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的前身——五斗米道,尊奉老子为道祖,奉《道德经》为经典,自此道教正式成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本土宗教。张道陵天师辞官入道,先是在北邙山修行,后来辗转来到了洞天福地的云锦山。张天师在云锦山炼制九天神丹,丹成后有龙虎出现,因此改名为龙虎山。

后来又来到蜀地鹤鸣山修行,得到太上老君的亲身传授,并授以他三大法宝,分别是“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和“阳平治都功印”。太上老君是道教的至高神三清之一,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同时老子也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由此可见老子在道教的地位。

综上所述,道教的始祖为黄帝,道祖为老子,教祖为张道陵天师。

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典型的中华文化特征。中国人重家族传承,也就有了很多道教世家。例如书圣王羲之的琅邪王氏家族,便是世奉五斗米道。王羲之曾以手抄道教《黄庭经》的代价,与山阴道士换了一群大白鹅。奠定道教发展基础的,也是汉末的张、葛两大家族。“三张二葛”是道教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中创建和壮大道教的当属“三张”。

“三张”指张道陵、张衡和张鲁祖孙三代。张道陵因创建五斗米道,被尊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他是汉初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家族素有奉道的传统。由于家庭的影响,张道陵七岁便可以背诵《道德经》,显示出神童的气质。

原始的道教认为,只有外丹修炼有成,通过服食外丹才能够成仙,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张道陵遍访明师,通过艰苦修行,终于在嵩山石室之中获得炼丹的秘笈:《黄帝九鼎丹经》。有了丹经,炼丹场所就显得至关重要。张道陵游历天下,最终在江西贵溪云锦山炼制金丹。丹成之时天上有龙、虎下凡护佑,云锦山因此改名龙虎山。

张道陵后来到达蜀地,在大邑县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传说那时候人鬼不分,鬼物白天出没吓人。张道陵在青城山大战八部鬼帅,镇压鬼物于青城山之下,这才确定了阴阳秩序。传说大约隐喻五斗米道是吸收了大量的巫术而创建的。

张道陵活了大约一百二十多岁,因此有关他的儿子张衡的记载不多。这也难怪,作为儿子,张衡与父亲相比实在太过于平淡;作为父亲,张衡与儿子张鲁相比也显得平常。不过道教草创之初,称张道陵为天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三张”并称,张衡的地位着实不低。

道教能够壮大的关键人物是张衡的儿子、系师张鲁。张鲁生活在三国时期,对于道教的壮大,他做了两件道门中人无可比拟的大事。

一是撰写了《老子想尔注》。《老子》即《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祖经。虽然是五千妙谛,但不经阐发的《道德经》不过是一部哲学著作。《老子想尔注》将《道德经》作了宗教性阐释。并且指明老子即是道的化身,“道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从张鲁开始,后世以宗教来解《道德经》的文字何止千万!其渊源都可追溯到《老子想尔注》。这书是五斗米道的经典,对道教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张鲁趁三国乱世,把握机会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道教政权。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长期存在的道教政权!张鲁统治汉中三十年,并没经由官吏统治,而是采取宗教模式来治理。初入道的人称为“鬼卒”,受道已信称为“祭酒”,“祭酒”之上还有“治头大祭酒”。张鲁在汉中的统治是成功的,史料记载,“民夷便乐之”。伟大领袖也曾称张鲁的汉中政权为古代的社会主义政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鲁统治汉中,为道教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五斗米道大力发展起来。后来曹操征讨汉中,张鲁见机投降,受到了曹操的礼遇,被封为“镇南将军”。这个名号,是仅次于“三公”的高位,可见张鲁受到曹操的重视。汉中居民大量被迁往首都洛阳,为道教在中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张”可谓是道教发展和壮大的奠定者,在早期道教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因此,后来改造天师道时,改革者们不得不拿“三张”说事。有意思的是,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称“三张伪法”,大肆抨击“三张”。而陆修静改革南天师道,又“祖述三张”,以继承“三张”为标识性口号。

做法虽不同,其实质都是彰显“三张”在道教中的影响力。

当今学者多认为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也有人认为,道教起源应追溯到黄帝时期。

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间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是做到教的初创时期。中国道教发源地到底是哪里,多地都在纷争,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黄帝

自古以来,我们都自称华夏民族,或是炎黄子孙,究其原因,是因为黄帝是古华夏民族联盟的首领,并与炎帝等部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我们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那么,黄帝和道教有什么联系呢?道教遵奉的是道家思想,而道家思想则非常崇尚黄帝,很多关于黄帝的传说都来源于道家典籍。

老子

老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了,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教把它奉为思想核心。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在道教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誉为万经之首。老子的思想被道教奉为核心教义,并衍生出多个派系,比如黄老道、老庄道。

张道陵

其实,道教真正的创始人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张道陵是正一盟威道创始人,就是现在的正一道,正一道原来不叫正一道,创教之初叫五斗米道,因为张道陵自称张天师,正一道也叫天师道。张道陵把祖庭设立在龙虎山天师府,历代掌门皆为张天师。

八位道教神仙的合称是什么

八仙 - 古代神话人物 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另一含义指传统中式窗格,比如我们常见的方形桌面或者墙面,在四个角做图案,中间也有图案,我们通常叫这种图案分布形式为八仙,俗称四菜一汤。还有中式窗棂的最小构件或称衔接件,也叫八仙,并且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

八仙,就是道教供奉的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真,指的是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等八人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加上八仙所持的板、扇、拐、剑、葫芦、拂尘和花篮等均为民间常用之物,因此八仙和道教信徒以及民众生活十分接近。

九天荡魔祖师是唐朝的吗

不是。

明代是真武大帝(九天荡魔祖师)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只不过吴承恩在著《西游记》时为了避免麻烦,把时间线推到了唐朝而已。

宋元明三代是真武日渐兴盛的时期:宋天禧年间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大德七年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明永乐年间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则进一步提升了真武在道教的地位,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43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皇后这个词怎么形容 形容古代君王妻妾多下一篇:韩国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哪里 韩国历史五亿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