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空城计是对付谁的 三国攻打城楼的人物

导语:《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对付敌方攻城楼的计策,用来迷惑敌军,使其放弃进攻。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也曾用过空城计成功击退敌军。本文将介绍空城计的起源以及关羽的运用,揭示了这一计策的巧妙之处。

目录导航:

  1. 空城计是对付谁的
  2. 诸葛亮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3. 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4. 谁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5.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
空城计是对付谁的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空城计典故:

空城计讲的是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万分焦急时,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对付的是司马懿。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空城计是诸葛亮用来对付司马懿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不小心在打仗时犯了错误,被派去守在一座没有什么士兵的城市。魏国大将司马懿听说此事,立即带15万大军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带领的5000个士兵有一半出城去了,他的身边只剩下约2500个人,情况对诸葛亮来说非常危急。当侦查的士兵禀报那15万大军时,所有人都害怕极了,可诸葛亮却毫不担心。

所有人都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劝诸葛亮离开,而诸葛亮却面不改色地走上城楼,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诸葛亮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有因为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在祭黄天仪式上抓住了机会,成功说服了刘备称霸中原,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军。
此外,诸葛亮还运用了不少谋略手段,例如空城计、反间计、走马草信等,这些手段都体现了他在谋略领域的高超造诣。
所以,可以说诸葛亮凭借谋略才智获得了三国时期的胜利,并成为了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谋略家之一。

1、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2、空城计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预伏锦囊计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标题是“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说的是诸葛丞相预测自己去世之后魏延会造反,为平定魏延的反叛而留下了锦囊妙计。

4、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5、七擒孟获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三国时,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仓卒间,诸葛亮难以抵御,遂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而去。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幼主,自请罪责。

这个剧本是根据王世续、王泉奎、萧盛萱、徐世宸老师授课本整理,并请侯喜瑞、李洪春先生阅订;由龙文伟、钮骠校注,安志强记谱,王诚标注锣鼓。

京剧《失街亭》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叙蜀国参军马谡因刚愎自用而使军事要塞街亭失陷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也被选入了现行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京剧中,“失街亭”与“空城计”、“斩马谡”共同组成了传统剧目“失空斩”。

京剧《空城计》一名《抚琴退兵》。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均演此戏,唱词略有不同。

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令将城门洞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生疑,素知诸葛谨慎,以为城内必有伏兵,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经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京剧《斩马谡》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一向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不遵守诸葛亮的将令,在军队安营时犯了兵家大忌,驻扎的地方并无水源,地势也无险可守。他的部队很快被司马懿消灭掉了,街亭失守,亏得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以逃脱,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然非常喜欢马谡的才能,但因与马谡事先立有军令状:街亭失守,斩无赦。因街亭失守使得蜀军的处境十分危险,为严明军纪,诸葛亮下决心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 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见《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经常连演。谭鑫培、余叔岩之代表作。谭富英、杨宝森能承其学。

谁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空城计的故事由来:《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2.空城计的概念含义: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谁

诸葛亮的空城计针对的是多疑的司马懿。空城计是诸葛亮对司马懿人性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正确选择。城内只有五千老弱病残,没有抵抗之力,打开城门反而让司马懿心中起疑。后来有人解释说,司马懿其实是看出来空城的,故意中计,是为了保留诸葛亮,才能体现他的价值。

诸葛亮空城计针对的是魏国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是个喜欢怀疑的人,诸葛亮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敢使出这一计,司马懿看诸葛亮焚香弹琴,旁边站着一个小书童,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城楼下城门打开,只有数个士兵装扮成百姓在扫大街,司马怕有埋伏,退兵而去。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866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日本有多少年的历史 回顾日本历史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