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描写"扬琴"的诗句有哪些 北宋哪一个皇帝最爱琴

导语:北宋皇帝赵佶最爱扬琴,他在诗中描写了扬琴的美妙。本文将介绍扬琴的特点和历史,以及赵佶对扬琴的喜爱。

目录导航:

  1. 描写"扬琴"的诗句有哪些
  2. 宋代古琴特点
  3. 苏轼的《琴诗》蕴含什么哲理啊?纠结啊
  4. 琴诗苏轼古诗理解
描写"扬琴"的诗句有哪些

1、《琴诗》宋代: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琴歌》唐代: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3、《琴台》唐代:杜甫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4、《琴茶》唐代: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5、《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宋代古琴特点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宋代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苏轼的《琴诗》蕴含什么哲理啊?纠结啊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

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琴诗苏轼古诗理解

苏轼的《琴诗》写了弹琴的道理,即一支乐曲的产生不仅仅依靠琴和手指,还需要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1。诗中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2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涉及声音的音质、介质的材料等因素1。

《琴诗》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仅用两句反问,说明离开人的弹奏,琴本身不能发声;离开弹奏工具;人的指头也不能发声。只有当人的指头作用于弹奏工具琴时,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人不能离开物,物更不能离开人。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全诗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反映了宋代哲理诗的主要特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87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宋孟君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下一篇:秦朝的兴起与灭亡时间是怎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