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 推翻东汉王朝的人物

导语: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逐渐增多,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目录导航:

  1. 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
  2. 东汉为什么没有被农民起义被推翻
  3. 东汉外立四帝是谁
  4. 东汉的兴衰典故
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

东汉章帝驾崩之后,其年仅10岁的儿子即位,是为和帝。和帝即位之初,按照惯例由于年纪幼小,因此尚不能处理政务,由其母后窦太后进行辅政。

窦太后顿时权倾朝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不断在朝堂扶持党羽,同时将自己的窦氏亲戚安插到了当时关乎国家决策的重要机构。

皇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

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另一个原因是朝廷上也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集权更加衰弱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东汉为什么没有被农民起义被推翻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势组织的民变之一。

起义之初如狂风暴雨般席卷全国,而仅仅经过九个月的时间,便遭到了彻底失败,这个结局太出乎人的预料。如此巨大的农民起义,为何没有颠覆东汉政权?

东汉实行郡县制,虽然由于军权高度集中造成了地方军力的空虚,但帝国的架构是完整的,各级官吏体制是有序的,一旦朝廷牵头可以快速组织起来。

在意识形态上,东汉帝国实行以礼治国,大力推行儒术,培养起了众多的“铁杆支持者”。帝国虽然衰落,但他们脑海里的忠君思想从未泯灭,不管多少风暴来袭,帝国仍能支撑下去。

而黄巾军则不然,东汉的各路正规军一来,起义军便土崩瓦解,完全是没有战斗力的。

东汉末年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黄巾起义爆发了。东汉没被推翻的原因是:首先黄巾军起事前有人告密,导致起义不得不提前仓促举行,让东汉政府得以从容应对。

第二,东汉政府对诸侯放权,让地方诸侯豪强们可以自己招兵买马,对付起义军。

第三,起义军首领张角病逝,让起义军群龙无首,便宜被各个击破。

只知道烧杀抢掠,没有远大战略,军事将领实力还弱。

首先就是黄巾军所面临的敌人还是很强大的,不仅有数量庞大的官方东汉军队,还有各地的义军参与其中,这是整个地主阶级对他们的镇压。

黄巾军虽然起先打了个对方措手不及,但是待到那边反应过来时,势必会反压回来。再者就是黄巾起义前夕,被叛徒出卖了消息,导致计划被打乱,最终造成了各地的力量难以相互配合。

洛阳的起义更是直接被扼杀,这使得汉军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可以倾尽全力对付外围的起义军。还有就是,两军的将领差距太大,汉军这边几乎都是能征善战的好手,什么曹操、孙坚更是后来逐鹿中原的枭雄。反观黄巾军这边,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指挥才能都不及汉军。

还有一点,黄巾军起义的失败在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他们缺乏大的战略构想,没有优秀的军事首领,起义的计划也不完备,起义时也是各自为战不配合,这样的军队怎么不会失败。而且本是农民的黄巾军到后来,竟然也烧杀抢掠,屠戮同是农民的百姓。离开了道义,背离群众的起义注定会失败的。

俗话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东汉作为一个近两百年的王朝,不可能通过一性农民起义就能被推翻的。具体原因我认为有:

一、人们出于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政府是合法的,造反是非法的,大部分人是本能的反对造反。

二、东汉实行庄园经济,虽然政府腐朽,但庄园势力强大,庄园主成为镇压起义的强大力量。如《三国演义》上所写的张飞就是典型。

三、虽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依靠宗教形式组织起来。农民本身凝聚力很差,很难团结起来,容易被各个击破。

当然农民起义虽然没有推翻东汉的统治,但动摇了它的基础。

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直接影响并没有很多人预料的这么巨大,一定要说它只是证明了东汉王朝开始走向滑坡之路,国家统御能力出现了很大问题,阶级矛盾变得尖锐,由此才产生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而它被镇压下去后,如果说统治东汉王朝的汉灵帝能够改弦易辙,采取更加有效和较为怀柔的统治,东汉王朝的局势完全可以向着比较好的局面发展,至少也能给帝国续几年命。

可惜的是黄巾之乱被镇压后带来的一连串内部斗争,加上汉灵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昏庸无能,这些才是东汉王朝最终的覆灭、中华大地走入新乱世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后期,繁重的徭役赋税,苛刻的刑法律令,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汉书·西域传》)的社会危机现象,到天汉二年,终于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农民反抗浪潮。

起义以南阳、楚、齐及燕、赵之间地区最为剧烈,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附近亦时有发生。

其中著名的有南阳的梅免、百政;楚地的段中、杜少;齐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市东北)、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一带的徐勃;燕、赵之间的坚卢(或称昆卢)、范主等几支义军。

起义队伍大者数千人,小者数百人,他们举兵攻打城邑,夺取武库兵器,释放囚犯,诛杀郡县官吏,所到之处,给郡县官府以沉重打击。

武帝遣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前往各郡县监督地方官吏镇压无效,再遣直指绣衣御史范昆,暴胜之、王翁孺、江充等分赴各地发兵镇压,在有的大郡一次斩杀义军达万余人。

但义军余部仍散而复聚,坚持斗争。

其后,武帝又采取招抚与武力镇压并举的方略,才勉强将起义镇压下去。

东汉末年发生了张角三兄弟发起黄巾农民大起义,由于东汉末年,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把控能力下降,地方政权都拥有了各自的地方军队,黄巾起义发生以后,各地方开始对黄巾大起义进行绞杀,建立了自己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以北方的袁绍,南方的袁术还有刘表,他们通过消灭黄金起义军和收揽周围的乡,其他的军队提高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三国演义奠定基础。

东汉外立四帝是谁

霍光、王莽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霍光、王莽二人。霍光自受汉武帝襁褓之托以来,权倾朝野,历经三朝,期间为把持朝政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傀儡皇帝。后见刘贺野心极大,恐危及自己,遂效法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废黜刘贺。后世遂将他与伊尹并提,合称为“伊霍”

王莽,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得益于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他的仕途可谓扶摇直上,直至权倾朝野。期间为巩固权力,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并效仿周公,代天子临朝。最终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窦宪、何进

自光武帝刘秀,扫平四海,攘除祸乱,建立东汉政权后,为防大权旁落,对外戚防范极严。直到章帝死,十一岁的和帝继位,打破了刘汉政权机制的正常运转。

由于和帝年幼,只得由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遂大权独揽,强予决策。为维系权力,重用其兄窦宪,并安插了大量党羽,由此开始了外戚专政的局面。而大将军窦宪,也愈加跋扈恣肆,行为毫无法度。终招和帝嫉恨,于是和帝联合宦官一举将窦氏戚族扫灭。

此举是宦官与外戚的第一次交锋,而日后的东汉政权,便在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中风雨飘零。

随着汉和帝的突然驾崩,出生仅百多天的殇帝即位,又再次开启“主少母壮”的政治局面。这样的政治局面一直持续到,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辨即位。由于刘辨年幼,何太后遂与其兄何进共掌大权,专擅朝政。这一时间,外戚与宦官争斗到达了最高峰,但最终随着袁绍突入宫省对宦官实施的灭绝式屠杀而结束。

----------------------------分割线-------------------------------

东汉皇权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太后、外戚和宦官的政治介入,东汉自和帝始,大都幼帝即位,造成这一原由的无非是权力二字,“贪孩童以久其政,”太后和外戚似乎都迷念上了幼主登基,太后临朝,外戚专政的政治模式。而这种政治模式也是造成“皇统屡绝”的重要原因。

而皇帝的位子由谁来坐,往往由太后和太后的父兄说了算,这便是“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而宦官,则是一种突破常理的存在,他们大都是太后的传声筒,附属于太后,但却摇身一变成了皇权的代言人。正因太后、外戚、宦官们的各类党羽,充斥着国家机构的上上下下,使东汉政治极度腐败。倾覆,只是时间的问题。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东汉的兴衰典故

东汉的兴衰 历史典故:

一、光武中兴

昆阳一战,刘秀名扬天下,战胜王莽立大功,而后自立皇帝,史为汉光武帝。建都洛阳,为和刘邦建立的汉朝区分开,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也叫后汉。

二、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有个哥哥叫班固,继承父亲遗志,完成整理历史书籍的事业,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与哥哥性格性情和志趣不一样,放弃文案工作,去立战功,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三、汉明帝求佛

光武帝刘秀死后,太子刘庄即位,即汉明帝。汉明帝梦见头顶罩光环,遂问大臣,答曰天竺的佛,即派官员到天竺去求佛。汉明帝本人并不懂佛经,也不相信佛教,但提倡儒家学说,把送经的白马也供养寺内,,取名白马寺。

四、张衡制造地动仪

张衡先是在宫里做郎中,继而担任太史令,观察天文。张衡记录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观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探测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年61岁得病去世,为我国古代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蔡伦造纸

蔡伦因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入宫做了宦官,小心谨慎,后来官至尚方令。蔡伦将他监造的优质纸张进献给汉和帝,因造纸有功,封为龙亭侯,造纸开始代替竹简、缣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被后世奉为造纸祖师。它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六、黄巾起义

东汉灵帝昏庸腐败,宠信宦官,百姓极为不满,纷纷起来造反。巨鹿郡弟兄三人,张角、张宝、张梁,三人不仅有本领,还常常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黄巾军首领即为张角,后来黄巾军起义遭到朝廷血腥镇压,张角病死,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继续与官兵殊死搏斗,项先后都不幸牺牲。虽主力失败,但化整为零整一直坚持战斗了20年。经过这次起义打击,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也就奄奄一息了

公元前9年元旦,西汉外戚王莽夺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为巩固统治,开始实行新政,结果事与愿违,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中有位将领名叫刘秀,是西汉皇帝的远之皇族,此人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25年,刘秀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光武帝十分重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他采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郡国都尉的设置,以抑制地方军权。另外在经济方面,实行精兵简政,减轻田赋、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刘秀还多次下令释放官司女卑,限制女婢主暴虐,并下令检查垦田与户口实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汉后期徒弟兼并的问题和奴隶的问题,对东汉初期国力的恢复产生了积极影响,史称“光武中兴”。继光武帝之后的汉明帝、汉章帝都继续推行其做法,东汉经济呈现出自给自足的和谐局面。

但是东汉从汉和帝开始,基本上都是幼年皇帝即位,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这两股势力斗争不断,使得汉王朝日益衰退。公元189年,朝廷爆发了“党锢之争”,此后统治集团内部更为腐朽,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到了恒帝、灵帝时期,腐朽程度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这时的东汉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公元184年,巨鹿人张角领导的声势大的黄巾起义爆发,给垂死的东汉王朝以致命一击,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互相混乱。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王朝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32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社会哪四位名将最为著名?下一篇:蒙古人的祖先是什么民族 蒙古鲜卑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