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行酒令 古人是怎样优雅喝酒行酒令的

导语: 年末了,各种酒会聚会越来越多。劝酒者有之,喝高不知南北者有之,其实,传统的酒风甚为高雅,我们现代人不妨可以参考学习一下。接下来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优雅的喝酒行乐的。

年末了,各种酒会聚会越来越多。劝酒者有之,喝高不知南北者有之,其实,传统的酒风甚为高雅,我们现代人不妨可以参考学习一下。接下来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优雅的喝酒行乐的。

酒令,分为通令和雅令。

通令讲究的是热闹,活跃酒席宴会中的气氛。比如划拳、掷骰、抽签等。大都易理解、上手,在民间尤为盛行,直至今天也随处可见。

雅令,一个雅字便道出其意。或吟诗或作对,或引经据典或即兴发挥。文人雅士们即席作诗唱和,讲究的是意味及韵律,以及临场发挥的能力。没有一定的学识、才华,是玩不转的。

飞花令,即为雅令的一种。“飞花”一词,出自唐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玩”的是“诗句”,考验的是令人的诗词功底。古代的飞花令要求也十分地严苛。令人所对诗句的格律以及令词的位置,与令官的要求都需分毫不差,才算成功。或想不出对应的诗句,或没有符合的诗句,就考验令人当席构思作诗的能力了。

酒令,历史悠久。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可谓是无人不饮酒,无人不爱酒。臭名昭著的“酒池肉林”,是记载最早的饮酒之风,虽然是邪风。到汉代,皇帝设立了饮酒的“觞政”,风气慢慢好转。慢慢文人雅士才有酒令之雅。无论何时诞生,逐渐完备的酒令,在宴席中是各宾客间交流的一剂良方,宾客们都无需拘束、无需矜持。

宴请宾客,推杯换盏,是中国人友善好客的一种传统表现。而酒令,不仅是一种饮酒文化,更是中国智慧结晶。

各朝各代,酒令更似飞花繁复

春秋战国,“投壶令”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骚客们的席间联句,以及“即席作歌”、“当筵歌诗”等酒间风俗雅事之外,更为盛行的则是“投壶令”。

投壶,顾名思义。就是在酒宴时放置一壶,宾客们依次向壶钟投箭,投中多者为胜。酒宴之后,主人为乐宾客,说:“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而宾客则客气推辞:“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而投壶一般需全体参与,并离开席座,所以一般多在宴饮之后,作为余兴节目。投壶之时,常常伴有鼓乐,使得气氛更加热烈。

“投壶令”之前,更为风靡的是"燕射",即射礼。通过射箭的方式,决出胜负。负者则需罚酒。“燕射”对参与者的射箭技能要求较高。随之,投壶的简单易操作则更受欢迎。

魏晋,“曲水流觞”

此项活动可追溯至西周初年。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原是上巳节中祈福免灾的一项活动。

人们在祓楔仪式之后,分坐在河渠两边,在上游将酒杯随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拿起饮尽。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即兴赋诗的环节,使得曲水流觞,成为文人墨客唱酬诗酒、快意人生的一件高雅之事。

魏晋时期,诸多文人雅士开始仿古效古,“曲水流觞”,就是其中之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雅致、高逸的酒令方式,也只有浪漫之极的古人能创造并乐在其中。

唐朝,“藏钩”、“射覆”

白居易诗云:“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盛唐,不仅文人豪情浪漫爱饮酒,百姓也多饮酒为乐。

而酒令的花样也愈来愈多、丰富多彩。最为盛行的当属“藏钩”、“射覆”等简单易行又十分带动氛围的几种。

“藏钩”,《胜饮篇》中有记载:“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藏钩”或称“送钩”,一方将“钩”藏于手中或他处,让对方猜,猜错即罚酒。

“射覆”,李商隐诗中就曾提及:“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是互相猜物的一种游戏。其“物”或是实物,或为一字一词。将“物”藏起来,由对方去猜。

明清:“拧酒令儿”

“酒令儿”,就是不倒翁。先拧着不倒翁转起来,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谁就饮酒。“酒令儿”多为泥胎,绘有彩色的滑稽形象。《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写道,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滑稽逗乐的酒令儿。

酒是酉加上三点水,也在告诫世人饮酒应持度。微醺时,才有“下笔如有神”的清晰,才有“摘心揽月”的诳语。如若过量,就易迷了心智、乱了分寸、失了风度。

酒令是酒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兴。但助的不仅是酒的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与现场的气氛。在“通令”一统酒令天下之时,复兴“雅令”当才是最妙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btk BTK扼杀者:丹尼斯·雷德,绑虐杀犯罪只为出名下一篇:纽约黑帮 美国纽约黑帮五大家族:第1势力最强第5拍摄教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