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想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有什么好的书籍吗 关于唐朝历史的历史书

导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历史宏伟壮丽、文化繁荣。想了解唐朝历史的读者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朝的辉煌文明。

目录导航:

  1. 想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有什么好的书籍吗
  2.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
  3.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4. 唐朝考科举的人学习的是哪些书籍
想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有什么好的书籍吗

做任何事都要有兴趣才能坚持下去,兴趣很重要,学习历史也不例外,一样需要有兴趣才能学下去,所以如何选择历史启蒙读物很重要。

历史读物种类多,选择启蒙读物需要斟酌

现如今历史方面的书籍已有多类,像历史教材、正史典籍以及当代的一些白话历史书籍等等。对于一个初学历史的人,选对书籍很重要,因为它关乎是否能让你对历史产生兴趣。那么作为初学者应该如何选择历史读本呢?

我认为一个初学历史之人,首先不适合选择阅读正史典籍。正史典籍记录的内容虽然更接近历史真相,但是因为它们是学术性很强的文献,所以在叙述风格上难免会显的枯燥乏味。而且诸如《史记》这类正史典籍是古人用文言文所著的,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即便现在有白话文的《史记》等读本,但叙述风格仍然是比较枯燥的。这类正史典籍读本更适合于学术研究,不适合作为初学历史之人的启蒙书。

初学历史之人也不适合选择历史教材作为启蒙读物。历史教材是根据正史典籍编写的,其真实度是很高,但是教材本身也有局限性。像初中历史教材,一本书就可以从史前人类涵盖到近代,这样的书籍虽然涵盖面很全,但都是点到为止而已,内容详实度并不高,它们更适合用于应试而已。

以我看来,比较适合作为历史启蒙读本的应该是像《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的白话历史读物。这类书虽然叙述风格上不像正史典籍,但是是以正史为基础来编写的,所以它的真实度比较有保障。另一方面,这类白话历史书的语言风格较为诙谐,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也比较精彩,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此外,这类读物在讲述一段时期的历史时要比历史教材详实,读者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想看历史方面的书籍,我建议你先去选读一些诸如《明朝那些事儿》、《品三国》、《万历十五年》之类的历史读本,先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然后再去选阅其他种类的历史读本。

个人觉得钱穆先生写的《国史大纲》对于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十分有益,此书的写作思路主要是以人为主,突出人在历史当中的作用。由于写作于抗战时期,因而更加突出现实对历史的借鉴。文中大量历史事实的引证让人信服。只不过都是用半文言文写成,读来有点小困难,不过只要认真读个三五遍,收获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个人推荐可以先看一下上下五千年,这样就可以对历史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找自己想更细致的了解的内容。

比如你对唐朝的历史感兴趣,你就可以看一些关于唐朝的史学书,比如旧唐书。

也可以看一些那个时期主要人物的传记,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风土人情。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

其中有——皇帝内经

“医家之宗”、“立医之本”、“学医必读”、“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这些概括总结的词汇、这些牛逼哄哄的头衔、这些高端大气的定位完全不足以表现出《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名著在华夏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影响下,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再创造,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扬。可以说,《黄帝内经》与中华民族的存亡息息相关,没有他的辅助,就没有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健康和繁衍。

有些思维发散的粉丝会好奇,既然有《黄帝内经》,怎么没看到有《黄帝外经》呢?!因为中国文化自古讲求内外统一、阴阳和合,矛盾的单方面是不可能独立而存在的。比如著名的《庄子》就是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的。还有,《抱朴子》也分内篇和外篇……按此推断,《外经》是不是也有存在的可能性?

有!的的确确有!《汉书·艺文志》明确记载,《黄帝内经》有18卷,而《黄帝外经》多达37卷,比前者还要浩繁!不幸的是,《外经》早已遗失,不为后世所传。可惜!可叹!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主要阐述了与五行、哲学、天文、地理、季候等关联的脏腑、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那么,已经遗失的《外经》可能会涉及到哪些内容呢?

有人分析,《外经》很可能描述了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知识!外科鼻祖华佗那么高超的手术技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也应该是有师承的。然而,华佗的毕生心血《青囊经》大部分也被焚毁,所以此事也不好再做进一步推敲了。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呀,如果《外经》能够流传下来,极有可能大大地填补中医在外科手术上的缺憾。

更令人叹惜的是,历史上失传的医学经典不只有《黄帝外经》。《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黄帝内经》18卷、《外经》37卷;《扁鹊内经》9卷、《外经》12卷;《白氏内经》38卷、《外经》36卷,《旁篇》25卷”。这些著作被统称为“医经七家”,除了《黄帝内经》外,其它6部至今全部下落不明……

历史难免留有遗憾!我们默默地期许,那些无缘得见的医家典籍正静静地躺在几座古墓里有待后人去发现,也可能被一位医学痴汉悄悄地收藏了起来独自修习……

也许我们应该收起对过去的念念不忘,转而去珍视当下,探索未来。南怀瑾说,《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了“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书。对于大部分人,一部《黄帝内经》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读!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2、《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5、《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四大名著家喻户晓,是个中国人,应该都知道。那就说一下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脉络,从时间跨度说起,《连山》、《归藏》、《周易》是中国比较古老的书籍,也是中华文明的根底,然后的《山海经》、《黄帝内经》皆是文化底蕴之祖,之后才是诸子百家学说。中华文化浩瀚如烟海,诸子百家学圣有诸多遗留,尤以儒门为最,看自己喜欢哪种了,与哪种对脾性了,但无论哪种,《说文解字》是必须入手的。

要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可是太多了。我们抛除《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之类的史学书籍不说,今天向大家推荐五本很好的书,没看过的朋友闲暇之余可以研读一下。

1《中华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以时间为经线,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线,清晰淋斤地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真实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一览无余地展现给大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捷径,该书清晰地描写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真伪善恶。

2《曾国藩全集》

该书全套正版共六册,分为四部分:《挺经》《冰鉴》《家书》《家训》,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曾国藩传奇的一生。在乱世中,曾国藩由一介布衣而位极人臣,一生功名显赫,为朝廷建立了丰功伟绩。他被奉为官场上的“楷模

”,在官场中以老成持重、灵活多变、坚忍不拔而著称。他不是军人,却为朝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稿字字珠玑,饱含人生的哲理。

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前三卷孙子兵法,后三卷三十六计,由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本书通过战例进行剖析点评,让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兵法的精要所在。另外还从商战、谈判和处世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阐发,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孙子兵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三十六计》中对每一计都作了精准的解析,除了附有经典战例外,还从商战和政治等方面列举了诸多的生动故事,能让读者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4《菜根谭全集》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又采集了儒、道、佛三家之精髓,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同时它又拥有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总的来说《菜根谭》是一部可以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很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一览。

5《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凭辨才进行政治活动者)的鼻祖。《鬼谷子》全书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辨论、韬略的理论,还讲了如何修炼自身和养神蓄锐。对于现在年轻一辈来说,该书真的是一本修身历炼的神器了。

《鬼谷子》

四书五经

《传习录》

鲁迅文集

毛文选

唐诗宋词

《厚黑学》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列举不完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普通人能说上来的都是著名的书籍,文学类有四大名著、历史类的《史记》、《资治通鉴》、数学类的有《九章算术》、医药类的《齐民要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手工业的《天工开物》、哲学的《论语》、《道德经》。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4.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本书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作者是民国演义小说家蔡东藩。

5.细说大唐

唐朝(公元618年一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细说大唐大全集》讲述了唐从建立到灭亡的近300年历史,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展现了唐朝的勃兴与衰落。

本书通过对唐朝近30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一书在手,遍阅大唐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尽览大唐帝国近300年的盛世传奇

唐朝考科举的人学习的是哪些书籍

唐太宗基于适应政治上统一的要求,认为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成《五经正义》一百七十卷,几经审订,颁行天下,定为全国各级各类官学的统一教材,而每年的明经科举考试都以此为准。

唐朝统一经学的工作也还表现在《开成石经》这一盛举上。这部石经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立,共分十二经(只缺《孟子》即成为近世的十三经),另附张参的《五经正字》和唐元度的《九经字样》,共65万字,用石114方,两面刻字。(这部石经仍保存在今日西安的“碑林”)在隋朝统一经学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这两项统一经学的重大措施,使南北朝时期形成的经学分南学、北学而终归于统一,这种统一的经学一直沿用了几百年。这是唐朝在经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09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科学与迷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迷信是古代的科学吗下一篇:天工开物外国人怎样评价的 老外评论明朝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