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灵旗空际看 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导语: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江南松江小昆山镇荡湾村,在淡淡秋阳、离离秋草中,默默伫立着一座墓碑。匆匆走过的人们大都不知道这座墓碑下掩埋着一对父子的英魂:夏允彝、夏完

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江南松江小昆山镇荡湾村,在淡淡秋阳、离离秋草中,默默伫立着一座墓碑。匆匆走过的人们大都不知道这座墓碑下掩埋着一对父子的英魂:夏允彝、夏完淳。 这是明朝末年江南名士、抗清英雄夏氏父子的合葬之墓。夏家绝嗣,忠烈无后,这个当时满门才士的诗礼之家,早已经湮没在历史的红尘中。 尤其是夏完淳,这位十六周岁就英勇就义的少年诗人、民族英雄,并不见诸中小学历史课本,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包括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可是,他真的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恰恰相反,他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侵略的反抗,还代表了文明与野蛮的抗争,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危难之际民族精神的象征。 今天,编者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泛黄的史料,解读这位少年英雄令人敬仰的短暂一生。 一、已知泉路近,义魄为鬼雄 很惭愧,初识夏完淳,还是在一篇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中,就是他的绝笔之作《南冠草》集中的那首《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你能想象到,这么沉痛的诗句竟然出自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之手吗?而这位少年在三年前刚刚十四岁时就踏上了组织义军、抗清救国的艰险历程。 如今,他被俘系狱,知道死期将至,已经下定了殉国的决心。可是英雄心中也有牵挂啊——老母在堂,妻娇女幼,还有尚在腹中未知男女的骨肉……但死志已明,就让忠魂义魄回到故乡看亲人最后一眼吧。 其实,他是有活下去的机会的。洪承畴,这位曾经的明朝重臣,曾经被崇祯皇帝以国礼厚葬的「 ”忠烈”,来到他的面前亲自劝降。 他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汉奸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当时,他的岳父江南名士钱彦林亦被捕,意志沮丧,匍伏不起。完淳在旁厉声激励说: "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最终,1647年的9月,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行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如常。面对着这位昂然挺立、白皙清秀的美少年,那杀惯人的刽子手竟冷汗直冒、不敢直视,哆哆嗦嗦半天才勉强在喉间割了一刀,了却了英雄性命。 看到这里,真不禁要高赞一声:美哉,少年!壮哉,少年! 十六岁,在现代人眼中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他却说出如此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话来;面对汉奸劝降,他沉着应对,智讽国贼;在死亡面前,他舍生取义,从容淡定。这个布衣少年真令那些饱读诗书、世受国恩、卑躬屈膝的「 ”大人们”汗颜! 二、五岁谈经义,天赋兼教育 可以说,夏完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年轻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天赋异秉、才华横溢的早慧「 ”神童”。他的少年老成不是体现在人情世故上,而是体现在他从小对时局的关切、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他那异乎常人的冷静和坚定上。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在他六七岁时,随父亲拜访岳父钱彦林,席间他从容发问: 「 ”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 看着眼前这个神采奕奕、聪明秀气的总角小儿竟说出这样的大人话来,这位一向以潇洒风流著称的江南名士也不禁一时语塞,支吾了一会儿,才含糊应付过去。 其实,这对夏完淳来说是常态,在他刚记事起,父亲家人就教他爱国诗词,对他进行爱国主义的启蒙。在父亲的那些几社朋友们聚会时,他也被允许参加,听他们慷慨激昂讲论时局,痛骂奸臣。而他的发言也令这些高德饱学之士惊奇,竟至不把他当孩子看,而是当作同道之人,呼其为「 ”小友”。老儒生陈继儒在《夏童子赞》里称许他:「 ”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 可见,夏完淳确实「 ”早熟”,「 ”早熟”得令人惊异,也令人心疼。但他的「 ”早熟”与现在一些孩子过早接触世俗名利的「 ”早熟”不同,他是在内忧外患、大厦将倾之际,在优良的家庭教育和众多良师益友的呵护教导下,被寄予厚望而催生出的要担负救国重任、解民于倒悬的「 ”早熟”。 当然,这也与他天赋异禀、天性好学有关,否则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三、挽狂澜既倒,著不朽文章 夏完淳的父亲,江南名士、几社创始人夏允彝,在抗清兵败之后,义无再辱,决定自杀殉国。 这是一场极具仪式感又痛惨人心的殉道,他在岸上亲人们的观礼下,慢慢走入深不及膝的水塘中,深深地把头埋下去、埋下去······自己呛水而死,连背部的衣服都没有湿透。全程没有阻拦,没有哭喊,只有肝胆欲裂,心在滴血。 从此,程婴、杵臼、月照、西乡,父子分任之。夏完淳秉承父亲遗志,奔赴战场,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在奔忙的间歇、在阴暗的死牢中,这位天才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还手不停挥,留下了闪耀着才情、亲情和豪情的文章,表达了这个少年虽历经艰险却矢志不渝、坚定乐观的爱国精神和昂扬斗志,正如前人所评: "故其忠肝义胆,发为文章,无非点点碧血所化。" 早年间的丰富积累、后来的战斗磨砺,天性的乐观坚强,形成了他诗歌慷慨悲壮、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在那个时代,以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即使后人读来,也无不为之动容。如今专家学者说他足能称得起伟大爱国诗人之名,绝不是因为他年幼殉国而给他的优待,而是实至名归。 看看他那些闪耀着真情实感的诗篇吧,这些从心底流出的报国豪情难道比不上那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这些传承着传统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诗篇难道不能光耀千秋? 难怪那么多文人义士在读了他的诗文后会被他感动,如青年柳亚子就曾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文坛巨匠郭沫若也多次对他的诗文详细点评,还根据他的事迹创作了著名历史剧《南冠草》,如今在越剧舞台上已成为经典剧目。 他的一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最好注脚,他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燃烧,一直燃烧,最后燃尽了自己,照亮了青史。 从夏完淳这位「 ”早熟”少年身上,我们看到,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他们总是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每当国家危难之际,就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这些知识分子,他们或许没有强壮的体格和过人的武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没有文韬武略、兵强马壮,但是「 ”内圣外王”的致世理念和「 ”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却成为他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们艰苦奋斗甚至「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日月流转,沧桑变化,如今,已是民族融合,四海一家。但对历史人物就应历史地看待,像岳飞、文天祥、夏完淳这样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更是要薪火相传,用它来守护好我们脚下这片热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太平天国冯云山 太平天国教父冯云山:一个政治家意外之死下一篇:美利坚联盟国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邦联军队军服图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