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吴奇伟 淮海战后中央出于何战略考虑放弃取消三野番号的计划

导语:淮海战后中央出于何战略考虑放弃取消三野番号的计划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原题:差点被取消番号的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编制的变迁史 ——兼论华东野战军主力是否改编过晋冀鲁豫野战军 张雄文 文字太长,先发个目录: 一、华中野

淮海战后中央出于何战略考虑放弃取消三野番号的计划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题:差点被取消番号的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编制的变迁史 ——兼论华东野战军主力是否改编过晋冀鲁豫野战军 张雄文 文字太长,先发个目录: 一、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各自征战时期,陈毅和粟裕分别领军 1、华中军区与华中野战军 2、山东军区与山东野战军 二、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联合作战时期,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三、华东野战军时期 1、「 ”七月分兵”前,继续实施特殊指挥体制,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2、「 ”七月分兵”后,华东野战军未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陈毅、粟裕暂未指挥山东兵团,却增加了指挥刘邓大别山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6个纵队的任务 3、华野组编四个兵团时期,粟裕开始担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 、粟裕主持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谭震林和许世友奉命与会 、毛泽东决定将豫皖苏地区由晋冀鲁豫局改属华东局,拆分山东兵团,将许世友、谭震林重归陈毅、粟裕直接指挥;最终陈粟奉命增加直接指挥苏北兵团 、华野奉命准备改番号「 ”东南野战军” 、华野奉命组编为四个兵团,再次力证未曾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拆分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新组建一个豫陕鄂野战军,由陈毅指挥 、粟裕力谏,改变毛泽东渡江南下计划,代理华东野战军前委书记、司令员兼政委职务 、中原局扩大,新组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主力仍然未改番号,由粟裕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粟裕和华野总部权限再度扩大,奉命指挥山东兵团 、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无权指挥华东野战军,依照中央明确规定,华野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粟裕指挥华野发起豫东战役,即归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直接指挥 4、粟裕率外线作战的华野两个兵团杀回山东,华野四个兵团重新汇合,毛泽东明令粟裕统一指挥华野全军,粟裕重组山东兵团 、华东野战军四个兵团重新会合,粟裕以代司令员、代政委身份,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命令「 ”担负全军指挥” 、粟裕「 ”攻击打援”部署,将山东兵团与外线兵团混编 、毛泽东准备让陈毅从中原野战军回华野,未实现。粟裕由饶漱石协助,再次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重组山东兵团 、粟裕部署淮海战役,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身份颁布命令,将华野全军分四路进兵 、毛泽东设想,淮海战役结束后,将华东野战军重新分为东西两个兵团,但没有实行 四、第三野战军时期,粟裕以前委书记、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身份主持第三野战军总部工作,当选为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1、粟裕奉中央军委命令,主持将华东野战军全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颁布改编命令 2、粟裕以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身份主持三野总部工作,指挥第三野战军进行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3、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总部设在南京,粟裕担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继续主持三野暨华东军区总部工作 4、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代表三野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5、粟裕奉命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因病未能成行,旋即往苏联治病,回国后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陈毅开始实际主持三野。 正文: 华东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主要野战军之一,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发展而来。在四年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担负的任务最重,面对的对手最多,歼灭了蒋介石807万国民党军中的245万,居于全军首位。同时,全军指战员有43.5万人负伤,115959人牺牲。它的编制构成、战斗历程与战绩,《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第三野战军战史》、《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资料选编》、《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组织发展实录》等众多权威战史,以及《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浩如烟海的各类纪实、人物传记、回忆录予以记录。 华东野战军的编制构成,也有一个因战争的需要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各自征战时期,陈毅和粟裕分别领军 1、华中军区与华中野战军 1945年10月25日,随着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奉命率领军区主力开赴东北,从延安赶赴华东的新四军军长陈毅率新四军军部及一部主力奉命由华中北上山东接替,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组建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这年11月10日,华中野战军奉命宣告成立,粟裕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全军约4.7万余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新四军军长陈毅指挥。 2、山东军区与山东野战军 1946年1月7日,新四军军部奉命兼山东军区司令部,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兼政委,张云逸兼副司令员,全部兵力约20万人。同时,奉命组建山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全军约7.4万余人。 1946年7月25日,为执行毛泽东的外线出击作战计划,陈毅率山东野战军主力5万余人从鲁南南下淮北,进入华中军区所属的区域,开始与主力在苏中的华中野战军发生了3次重大争论:一是先内线作战还是立即外线作战之争;二是两淮保卫战之争;三是战略出击方向和出击时机之争。 双方争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居中调解的同时,两支野战军各自作战,战果迥异:山东野战军六战五负一平,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粟裕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通令仿效学习:「 ”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陈毅则先后向上级、同级与下级作了自我批评: 他对华中军区所在的华中分局说:「 ”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遗误全局,五内如焚,力图挽救”; 他对中共中央说:「 ”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他还主动表示:「 ”今后集结张、邓、粟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他对战斗失利、受损严重的山东野战军主力8师自我批评说:「 ”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干部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二、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联合作战时期,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鉴于山东野战军作战失利,毛泽东于1946年9月初考虑让徐向前到山东接替陈毅的军事指挥,但徐向前因病未能前来。 9月20日,粟裕与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等人联名致电军委和陈毅,建议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电报说:「 ”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 毛泽东于9月22日和23日发出两份电报,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 ”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战局”,同时指指令合并两个野战军的指挥机构:「 ”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执行。” 10月15日,毛泽东为合并后的指挥机构明确指令:「 ”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粟裕随即担负两军合并后的战役指挥之责。 12月18日,两个野战军联合作战,第一次以「 ”华东野战军”的名义颁布命令,在淮海地区取得了宿北大捷。 三、华东野战军时期 1、「 ”七月分兵”前,继续实施特殊指挥体制,陈毅居领导位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至2月,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陈毅为司令员,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兼任政委,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委。下辖六个二级军区,共约36.6万余人。 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也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下辖11个步兵纵队,约有27.5万余人。依照中央军委与毛泽东的明令,华野指挥部实行特殊指挥体制:陈毅担负领导之责,粟裕负责全军战役指挥。 2、 「 ”七月分兵”后,华东野战军未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陈毅、粟裕暂未指挥山东兵团,却增加了指挥刘邓大别山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6个纵队的任务 1947年7月后,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出击大别山,粟裕和陈毅一道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之令进行了「 ”七月分兵”,随即又奉命率华野指挥部和6个纵队的主力部队挺进中原,接替刘邓主力南下远征后留出的空档。 粟裕临行前向中央军委建议,将留在山东内线的3个纵队组成东兵团,由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司令员,黎玉为副政委,许世友为副司令员统一指挥,获得了毛泽东的批准。不久,东兵团的司令员由华野9纵司令员许世友升任,谭震林兼任政委。 1947年9月,粟裕与陈毅指挥华野主力开赴晋冀鲁豫军区所属的鲁西南,随即南下豫皖苏地区。 这时的中原地区,毛泽东分别划归晋冀鲁豫和中原两个中央局管辖,前者实际负责的代理书记是薄一波,后者的书记是邓小平。 陈粟大军所在的豫皖苏地区原属于华中局和新四军,此时归晋冀鲁豫中央局与晋冀鲁豫军区管辖,刘邓的大别山区、陈谢的豫陕鄂则均属于中原局。 也就是说,这时有两个野战军跨战略区作战:一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去了中原局;一是华东野战军主力来到了晋冀鲁豫局。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挺进中原局所属的大别山后,部队改称「 ”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已无主力部队,陈毅和粟裕率华野指挥部和主力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了取代刘邓主力,事实上的晋冀鲁豫野战军。 陈毅、粟裕初到鲁西南的1947年8月11日,毛泽东曾命令:「 ”统一归刘邓指挥。”这是为配合刘邓挺进大别山之举的权宜之策。因而他紧跟着交代陈毅、粟裕:「 ”一切决策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一跃千里到达大别山后,陈毅、粟裕也就依然直属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挥。 8月16日,为保障战略远征,远离华东的陈粟大军供应,毛泽东致电主持晋冀鲁豫军区实际工作的第二副司令员滕代远: 滕,并告陈粟: 删辰电悉。我山东主力六个纵队及炮纵均在冀鲁豫及豫皖苏地区作战,你们必须以全力援助解决供应问题,即派负责人去聊城、寿张找陈粟商量。王新亭纵队仍在太岳地区,以一部攻占垣曲,策应豫西陈谢行动。先念率赵纵至聊城,受陈粟指挥,相机南进。王宏坤纵队迅速完成编整准备,于本月底下月初受陈粟指挥,加入鲁西南作战。 军 委 铣申 这份电报有几个特点: 一是指令晋冀鲁豫军区「 ”必须以全力援助解决供应问题,即派负责人去聊城、寿张找陈粟商量”; 二是将刘邓远征后留下的几个纵队划给陈毅、粟裕指挥。随后,晋冀鲁豫11纵长期配属陈粟行动,直到淮海战役中才归还刘邓部队建制。 9月22日,为统筹中原三路大军的后勤供给,特别是远离华东大后方的陈粟大军供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甚至让陈粟大军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周恩来军事文选》收录电报如下: 重新划分华东野战军及渤海区建制〔1〕 刘邓,徐滕薄,陈粟,张邓,饶黎张曾〔2〕并告朱刘,叶杨〔4〕: 由于目前华东地区与渤海隔断及陈粟西兵团〔5〕执行新战略任务,特将华东野战军及渤海区重新区分如下: 一、陈粟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6〕,受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除现辖之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外,王秉璋纵队〔7〕划归其直辖。 二、渤海区暂时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 三、陈、粟、张、邓四同志加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委员,邓小平仍为中原局书记兼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薄一波为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一副书记并代理书记,陈毅为该局第二副书记。陈、粟代表该局负责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之党政军民工作,以利直接支援前线。张、邓代表该局指导渤海地区工作。 四、晋冀鲁豫中央局负责统筹刘邓、陈粟两野战军及陈谢兵团的后勤供给。在目前,除供应刘邓、陈谢两军不可放松外,应将供应陈粟野战军工作放在紧要地位。 五、华东野战军东兵团改为华东野战兵团〔8〕,由许、谭负责指挥,受华东局直接领导,辖第二、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 中央军委 申养   根据周恩来手稿刊印。 〔1〕这是周恩来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起草的给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等的电报,经毛泽东修改过。 〔2〕徐滕薄,指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一副政治委员。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张邓,指张鼎丞、邓子恢,当时均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饶张黎曾,指饶漱石、张云逸、黎玉、曾生,当时分别任华东军区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和两广纵队司令员。 〔3〕许谭,指许世友、谭震林,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东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4〕朱刘,指朱德和刘少奇。叶杨,指叶剑英、杨尚昆,当时分别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 〔5〕西兵团,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亦称外线兵团,下辖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 〔6〕陈粟西兵团建制当时没有变,仍属华东野战军。 〔7〕王秉璋纵队,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纵队司令员王秉璋。 〔8〕东兵团,指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亦称内线兵团。下辖第二、第七、第九和第十三纵队。东兵团名称当时没有改变,到一九四八年二月改称山东兵团。 这一电报有几个特点: 一是让陈毅、粟裕加入薄一波为代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代表该局负责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之党政军民工作,目的是「 ”以利直接支援前线”。 二是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后勤供应由过去的华东局和华东军区负责,改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负责。 三是为了统一后勤供应,甚至决定将「 ”陈粟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留在华东内线的华东野战军东兵团改为华东野战兵团,「 ”受华东局直接领导”,也就是暂不属陈毅、粟裕的华野指挥部直接指挥,而是归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直接指挥。 不过,这一关系到华东野战军更改番号和渤海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大事并未实行,反而使陈粟麾下多了一个原属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队。收录此电文的《周恩来军事文选》第6点注释明确说明:「 ”陈粟西兵团建制当时没有变,仍属华东野战军。”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陈毅传》也指出:「 ”这个电报所作的规定后来有一部分并没有实行”,其中就包括了这次「 ”改名换姓”。 需要指出的是,电报里「 ”陈粟西兵团”称谓仅仅是一种便于区别的通俗泛称,并非一级正规的兵团建制单位,它既没有如同粟裕建议成立的东兵团一样设立单独的兵团指挥机构,而是由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和华野前委直接指挥,规模也远远超过一个兵团建制应有的人数,包括有7个主力纵队,实力远超孤悬大别山,刘邓直接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全军。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经常在电报中称野战军为「 ”兵团”,比如1948年3月20日发出的《关于情况的通报 》说:「 ”现在除刘邓兵团的一部尚在休整外,各兵团均已于二月底三月初先后开始新的作战行动,并在两星期内歼敌九个旅。北线各军,即东北兵团四十六个旅、晋察冀兵团十八个旅、晋绥兵团两个旅,在冬季则大部作战,一部休整。东北兵团,利用辽河结冰,举行了三个月作战,歼敌八个旅,争取敌一个旅起义,攻占彰武、法库、新立屯、辽阳、鞍山、营口和四平街,并收复吉林。” 这里的「 ”刘邓兵团”指的是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东北兵团”指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 ”晋察冀兵团”指的是晋察冀军区的野战军。 10月15日,毛泽东就「 ”东西兵团的指挥和建制等问题”,再次致电陈毅和粟裕: 陈粟: 我们意见,许谭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让漱石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胶东此次防御部署及反攻部署均甚适当,再过若干时期,漱石及黎玉均可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你们有意见向饶、黎提出。你们则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及规定区域一切武装之作战,该区一千万人民群众之发动,党及政权之建立与发展,部队给养之筹划等事项。 你们部队对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以利部队补给及地方工作之统筹。一切后方补给事宜及地方工作干部之派遣等事,你们应尊重徐滕薄意见,向他们报告情况,请他们指示办法。 因胶东、渤海、鲁中三区现在已可打通,渤海武装应即向黄河以南发展,故将原决定改变,渤海仍归华东局管辖,但该区对于你们的补给事宜,则仍归邯郸局统一筹划,以免分歧。 战局可能发展得快,六个月内,你们各纵在河淮之间作战,另准备以原淮南独立旅恢复淮南。六个月后,你们须准备以一个或两个纵队出皖浙赣边区。那时拟由刘邓方面派一个或两个纵队出湘鄂赣边区。当你们派部出皖浙赣时,拟由许谭所部四个纵队中抽出一个加强你们西兵团兵力,但此是预计,须待那时考虑方能决定,现时不要通知他们。 我们发给你们电报中,有许多未接你们复电,不知你们是否收到及是否同意。嗣后,你们收到我们电报,请复电说明收到某日某时电,同时对该电内容哪些可以实行,哪些与情况不符不能实行,表示你们具体意见。 毛  十五日二十二时 这一电报有几个特点: 一是为了让陈毅、粟裕「 ”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及规定区域一切武装之作战”,再次重申山东内线的华野东兵团由华东局指挥,饶漱石虽然不懂军事,他认为「 ”再过若干时期,漱石及黎玉均可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 二是「 ”以利部队补给及地方工作之统筹”,再次要求「 ”你们部队对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 三是一段时间后,准备从山东兵团抽一个纵队加强陈粟的华野主力。 这一更改为晋冀鲁豫军区建制的决定最后依旧未实行,华野西兵团的补给也仍然主要由华东局和华东军区负责。 例如,为保障粟裕率部南渡长江,华东局于1948年2月18日致电中共中央并告粟裕,说「 ”华东局可拨出黄金五千两、白洋五百万元、已经印好的华中票十亿元交粟裕”,但「 ”白洋从远处取出并运来,恐时间来不及”。因此,华东局向中央建议:「 ”请邯郸局借白洋五百万元交粟等,由华东局来还。” 同时,因仅仅处于后勤供给需要改名,不仅陈毅、粟裕始终称所部为「 ”华野”,即便有此设想的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本人,也随即改变了这一决定,对内对外都依然称华东野战军,并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称为华野的「 ”友军”。刘伯承、邓小平也在往来电报中称「 ”华野”,从未视之为「 ”晋冀鲁豫野战军”。 这年11月28日,毛泽东致电主持华野总部工作的粟裕,指令华野主力「 ”以今年9月初至明年8月底之一年时间,做到完成土改,消灭敌人两大任务”之后,还交代「 ”将此两大任务明确告知各级一切干部,并领导他们与刘邓、陈谢两军比赛,有步骤地完成任务,不落在友军之后”。 有意思的是,他明确给予华东野战军主力任务的同时,还特意引导、要求粟裕率部与「 ”友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比赛,内容则是「 ”完成土改”和「 ”消灭敌人”,华东野战军最后以豫皖苏地区各项工作首屈一指而拔得新组建的中原局各区头筹。 这一时期,因刘伯承、邓小平在千里外的大别山深处自顾不暇,陈毅和粟裕除了指挥华野6个主力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外,又奉命指挥大别山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 1947年12月20日,因牵涉到华东和晋冀鲁豫两个野战军,毛泽东致电主持华野指挥部工作的粟裕,授予他指挥陈赓部队的职权:「 ”提议由粟亲率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1948年1月9日和10日,毛泽东分别再次明确电示粟裕,给予充分的指挥权限:「 ”粟裕及陈谢两军统一由粟指挥,由现地向豫鄂陕边行动”。「 ”陈谢及十纵、十二纵受你们指挥,你们应当放胆指挥。” 这一时期,粟裕和华野指挥部虽然暂未指挥内线的山东兵团,但直接指挥了刘邓无暇顾及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陈赓谢富治集团的4纵、9纵、杨勇、苏振华等人的10纵、赵基梅等人的12纵等,共6个纵队,实力远远大于山东兵团4个纵队。 3、华野组编四个兵团时期,粟裕开始担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 、粟裕主持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谭震林和许世友奉命与会 1948年1月8日,因陈毅远赴陕北,主持指挥部工作的粟裕在河南临颍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和政治工作会议,传达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总结华野1947年的战绩,提出1948年的六大任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议题是:布置部队休整和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即「 ”三查三整”。 因为牵涉到华野全军,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和华野副政委兼兵团政委谭震林,也奉命从山东赶到临颍参加会议。他们回去后,便将东兵团部队全部集中在以掖县为中心的地区,按照前委扩大会议的要求进行整军。 、毛泽东决定将豫皖苏地区由晋冀鲁豫局改属华东局,拆分山东兵团,将许世友、谭震林重归陈毅、粟裕直接指挥;最终陈粟奉命增加直接指挥苏北兵团 因作为华野主力的陈粟大军从未更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也未归入晋冀鲁豫军区建制或者仅「 ”对外称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依然是一个完璧如初的整体,1948年1月9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拆分山东兵团,两个纵队留在山东,两个纵队南下苏北,准备改归陈粟指挥。他连发两份电报,电告华东局、粟裕等人:「 ”拟留9纵、13纵由许世友率领,担负胶东歼敌任务;由韦谭率2、7两纵待休整完毕后南下,担负苏北一带歼敌任务”,「 ”待华中局恢复后,改归陈粟指挥”。 华东局和饶漱石很主动,建议由许世友、谭震林率7、9两纵南下,留韦国清率2、13纵在山东作战。 1月26日,毛泽东正式决定恢复过去的华中分局,继续归属华东局,同时决定将华野主力所属的豫皖苏地区,从晋冀鲁豫中央局划归华东局管辖的华中分局,许世友、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东兵团主力也南下苏北,统归陈粟指挥”。 他电令说: 许谭率7、9两纵休整完毕后,由胶济线向苏北出动。今后苏北、苏中可形成一重要战场,威胁京沪。中央决定恢复华中分局,陈毅为书记,邓子恢为副书记,受华东局领导,管辖现豫皖苏地区、苏北苏中地区及巢湖以东之淮南地区,七、九两纵及一切华中部队统归陈粟指挥。 这一电报说明,毛泽东决定让山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南下苏北,「 ”7、9两纵及一切华中部队统归陈粟指挥”,这就是说,他决定将分属两个战略区的华东野战军西兵团与东兵团主力,在华东战略区范围内重归「 ”一统”。 但考虑到山东局面尚未完全打开以及部队历史渊源,毛泽东于1月30日又决定许世友与9纵都留在山东,而让原属新四军的韦国清率2纵南下,与苏北的华野11纵、12纵组建为苏北兵团。 他特别指令:「 ”苏北兵团受陈粟指挥”,同时要求「 ”许谭率七纵、九纵、十三纵为山东兵团,担负山东战场作战任务,受华东局节制”,山东兵团「 ”作战、休整、补充等计划,经过华东局考虑向军委提出意见,得军委批准然后执行”。 按照这一指令,陈毅、粟裕的华野指挥部直接指挥华野1、3、4、6、8、10纵与苏北兵团的2、11、12纵等9个纵队,饶漱石的华东局则仅负责山东兵团的7、9、13纵等3个纵队。 、华野奉命准备改番号「 ”东南野战军” 1948年2月2日,为调动中原国民党军回防江南,毛泽东制定了第二个跃进计划,准备派粟裕率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改番号为「 ”东南野战军”,渡江南下。他写了一个手令,交正在陕北的陈毅带回给粟裕。在地陕北米脂杨家沟住了近两个月,中央丝毫没有考虑调动其工作的意思。 手令内容是: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具体安排是,粟裕率三个纵队先期南进,陈毅率其余三个纵队跟进。 因渡江时间几次调整,最后确定为5月15日以后,粟裕奉军委命令率华野指挥部和三个主力纵队北渡黄河,开入河南濮阳休整,开始渡江的准备。 、华野奉命组编为四个兵团,再次力证未曾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 1948年3月4日,主持华野指挥部工作的粟裕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令,以「 ”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名义发出《关于华东野战军编组四个兵团及干部配备的命令》,指出「 ”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作战指挥便利,奉中央电令,统一华东野战军之番号编制”,将分处晋冀鲁豫和华东内外两线的华东野战军全军12个纵队组编为4个兵团: 1、4、6纵为华野第一兵团,粟裕兼任司令员和政委;7、9、13纵为华野第二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委;3、8、10纵为华野第三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委;2、11、12纵为华野第四兵团,韦国清为司令员,陈丕显为政委。 1948年3月,陈毅、粟裕、谭震林颁布华东野战军组编四个兵团的明令 这四个兵团除第二兵团暂归华东局指挥外,其余第一、第二和第四兵团由陈毅、粟裕的华野指挥部直接指挥,因陈毅长期在外,也就由粟裕指挥。此外,粟裕还直接指挥配属华野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 这四个兵团的军政主官,除原纵队级将领擢升的许世友、韦国清、陈丕显外,其余分别由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分别亲自兼任,客观上加强了对各个兵团的领导与指挥。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拆分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新组建一个豫陕鄂野战军,由陈毅指挥 1948年3月30日,毛泽东在考虑粟裕南渡后,暂时留在中原的华野第三兵团的指挥问题。他致电华野陈毅、粟裕、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并告中工委,准备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是成立华中兵团,「 ”华东野战军留江淮河汉间作战的各纵称为华中兵团,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第二个是将华野第三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所属的陈赓集团组建为豫陕鄂野战军。毛泽东电令:「 ”目前为指挥华东3、8、4、9纵在豫陕鄂区作战,拟成立豫陕鄂野战指挥部,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士榘为第一副司令员。” 因为陈毅暂时还在返回华野的途中,并将在粟裕所在的华野总部呆上一段时间,毛泽东决定,「 ”在陈毅未回部以前代理司令员工作,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原豫陕鄂野战军之职务不变,唐亮为副政治委员,并暂代政治委员工作。” 他还决定:「 ”现豫陕鄂野战军成立前委,陈毅为书记,陈士榘、唐亮、陈赓为委员。陈士榘代理书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 、粟裕力谏,改变毛泽东渡江南下计划,代理华东野战军前委书记、司令员兼政委职务。这一命令由陈毅和粟裕奉中央命令,以电报方式传达 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电报频繁,「 ”东南野战军”、「 ”豫陕鄂野战军”等更改番号的决定也一再发出,但与过去令华东野战军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未能实行一样,都很快改变了。 这次改变是因为粟裕。1948年4月,因粟裕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三次斗胆直陈,力谏暂不渡江,而是留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改变中原战局。毛泽东令其到河北阜平中共中央驻地,当面详谈后,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同时,他决定调陈毅到新组建的中原军区和由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的中原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由粟裕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他当面对粟裕说:「 ”华野还是你来搞!”因粟裕坚持谦让,毛泽东最后决定保留陈毅在华野的职务,粟裕任代前委书记、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这次两人的当面对话,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曾当众作为一个事例,解释自己没有个人主义,大概因为陈毅最终还是离开了,彭德怀说:「 ”这正说明你阴!” 5月1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这一「 ”三代”决定,由陈毅、粟裕以电报方式向「 ”华东局、中原局、榘唐”传达。电报说: 华东局、中原局、榘唐: 我们同赴中央见毛主席,于七日南返,毛主席提出三条方针是: 一、重申去岁将战争引向蒋区的方针……为此,中原困难之克服宜灸各地不同情况加以研究,定出不同政策,目前虽较乱,但是可收拾的,故决定陈邓粟参加中原局根据地的建设工作。粟兵团南渡任务不取消,同意在中原打几个仗做南下准备。一有机会即行南渡,目前先派几个小部队过去…… 二、第二条方针是:老解放区要把工业农业生产长一寸,改变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 三、第三条方针:保证上两项,必须在全党全军反对无政府主义。中心是指出无纪律破坏政策,支部有杀人权,村区干部有筹粮派款权,部队和后方机关滥用民力物力……特别恼火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达到令人不可忍耐的程度。号召全党讲纪律讲政策,服从统一领导,进行正规建设。 因为我们辰有后才能出发,故简述如上,供参考。中央可能另发正式文件。总的说来明确内线、外线的分工,南线、北线的配合,工业、农业和城市、乡村的并重,生产、支前的并重,政策与纪律的提高,统一建设,把战争引向敌深远后方,达到全国的胜利。 陈 粟 5月14日 电报中,陈毅和粟裕以括号注释的方式,明确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决定:「 ”陈在华野党政军职务由粟代理”,陈毅在华野的职务是前委书记、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代理其职,则是代前委书记、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5月30日,为了方便粟裕代理华野政委职务,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任命粟裕「 ”兼任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 7月2日,中原局也以通知的形式,转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这一命令,首先说明是「 ”中央及军委指定和批准”,传达说:「 ”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仍作副司令员,陈离职期所兼军政职务由粟裕代理,宋任穷任华野第二副政委。” 、中原局扩大,新组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主力仍然未改番号,由粟裕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率仅剩5万余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3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将陈毅、粟裕经营的豫皖苏地区由华东局划归新扩大的中原局。因中共中央和毛泽东1月26日便决定「 ”恢复华中分局”,「 ”管辖现豫皖苏地区”,将豫皖苏由晋冀鲁豫局更改归属华东局,所以此次划归中原局只是暂时性举措。 5月,中共中央决定扩大中原局的范围,同时组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包括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的陈赓、谢富治集团。 豫皖苏地区因计划划归华东局,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主力6个纵队也未奉明令改「 ”中原野战军”的番号,甚至连过去「 ”对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这样没有实行的命令也没有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往来电报中都明确称「 ”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后勤供应与兵源补充也一直主要由华东局和华东军区负责。华东军区张云逸、饶漱石等人5月16日便致电中共中央并陈毅、粟裕:「 ”已抽调五个团补充粟兵团及十纵。” 但是,因豫皖苏地区暂归中原局,粟裕个人奉命参加「 ”参加中原局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因而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原局委员。电报如下: 邯郸局、阜平局、中原局、华东局、晋绥分局、西北局、东北局、华东工委、华中工委及各前委: 为了更加有利于革命战争向南发展和华北解放区集中力量进行生产节约支前起见,中央及军委在与中工委会合后,特决定改变华北和中原解放区的组织及其管辖境地,并决定人选,通知如下: 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原隶属晋冀鲁豫解放区之豫皖苏解放区改隶于中原解放区。原属太岳区沿同蒲路自赵城、洪洞以南直至蒲州以及路西各县,均划归晋绥解放区管辖;原属晋绥之太原附近各县,则划归华北解放区管辖。华北与晋绥两解放区关于上述各县的划分及移交的日期,应自行商定,报告中央核准。 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以刘少奇兼华北中央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以刘、薄、聂及董必武、彭真、叶剑英、徐向前、滕代远、罗瑞卿、刘澜涛、赵振声、王从吾、萧克、黄敬、杨立三、赵尔陆、杨秀林〔1〕十七同志为委员,刘、薄、聂及董必武、彭真、滕代远、刘澜涛、黄敬八同志为常委。 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为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以徐向前兼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及政委,调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以杨得志为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罗瑞卿兼第一政委,杨成武为第二政委。 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边区政府在华北人民代表会议未召开前,暂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董必武为主席,黄敬、杨秀林为副主席,宋劭文为秘书长。 华北局成立后,中央委托华北局办理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及华北大学,并以刘澜涛为党校校长;叶剑英兼军校校长及政委,萧克兼副校长,朱良才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磐石为华北日报社长;范文澜为华北大学校长。 除华中解放区现辖境地外,凡陇海以南长江以北直至川陕边区均属中原解放区。中原中央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宋任穷、粟裕、李雪峰、陈赓,张际春、谢富治、刘子久十二同志为委员。在中原局下,成立豫皖苏分局,以宋任穷为分局书记。 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宋任穷为副政委。苏北兵团仍属行东军区建制,但在作战上受华东野战军指挥。 中央己与中工委会合,中央工委即行撤消。 中央军委 辰佳 根据中央档案原件刊印 这一电报的特点: 一是重申将豫皖苏地区划归中原局; 二是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改为中原野战军; 三是明确华东野战军保留番号:「 ”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宋任穷为副政委。” 四是重申苏北兵团归华野总部即粟裕指挥。 、粟裕和华野总部权限再度扩大,奉命指挥山东兵团 为了让粟裕和华东野战军主力放手打大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山东兵团划归华野总部和粟裕指挥。5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并告华东军区的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袁中贤,指令:「 ”许谭下一步作战统由陈毅、粟裕决定并指挥之。”5月20日,许世友、谭震林便致电陈毅、粟裕,报告攻泰安并打援的作战计划。 5月21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再次命令:「 ”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要求其「 ”去豫西和刘、邓会面,建立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经常工作”;「 ”粟裕全权指挥一、三、四、六、八和11纵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粟裕个人参加中原局为委员后,党内职位不高,但华东野战军按照中央规定,不属于中央局和军区指挥,而是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粟裕的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职权也扩大了,不仅指挥原有的华野第一、第二兵团,中野11纵和第四兵团,还重新指挥第二兵团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还明令作为友邻部队的刘伯承、邓小平中原野战军配合粟裕和华东野战军作战:「 ”刘、邓担负钳制十八军使不能东援。” 为了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后勤供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还命令粟裕以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身份,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 6月23日,中原局向中央军委报告,请中央批准豫皖苏分局委员名单。中央军委次日批准同意,但同时特别命令:「 ”粟”兼军区司令员。 以华东野战军这一方面军的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身份,兼任一个二级军区的小职务,显然并非毛泽东将其降职,而是方便其后勤供应。相反,只能说明豫皖苏地区重要,豫皖苏军区属于高配。 毛泽东也曾如此兼任过低级职务。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核心的身份,兼任陕甘支队政委。 7月2日,中原局将中央军委这一决定以通知的形式下发,说:「 ”组织豫皖苏中央分局及军区,以宋任穷、吴芝圃、粟裕、张国华、刘瑞龙、杨一辰六人为委员,宋任穷为书记,吴芝圃为副书记,粟裕兼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为副司令员,宋兼军区政委,吴兼副政委。” 这一通知全文如下: 中原局通知 中央及军委指定和批准中原局、中原军区组织及各军如下: 第一,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粟裕、张际春、李雪峰、李先念、宋任穷、刘子久、陈赓、谢富治十二人为中央局委员,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并指定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雪峰、张际春六人为常委。 第二,以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邓子恢为第一副政委,张际春这第二副政委并兼政治部主任,并以刘、陈、邓、张四人组成军事指导小组,陈毅为组长。 第三,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仍作副司令员,陈离职期所兼军政职务由粟裕代理,宋任穷任华野第二副政委。 第四,中原局成立办公厅,以邓子恢为主任,李雪峰为副主任,李雪峰兼组织部长,邓子恢为宣传部长,陈克寒为副部长。 第五,中原局设立财经委员会,以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刘瑞龙、李一清、刘岱峰、范醒之七人为委员,邓子恢为书记,并设立财经办事处,邓子恢兼主任,刘岱峰、范醒之为副主任。 第六,组织豫皖苏中央分局及军区,以宋任穷、吴芝圃、粟裕、张国华、刘瑞龙、杨一辰六人为委员,宋任穷为书记,吴芝圃为副书记,粟裕兼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为副司令员,宋兼军区政委,吴兼副政委。 、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无权指挥华东野战军,依照中央明确规定,华野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粟裕指挥华野发起豫东战役,即归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直接指挥 解放战争中的野战军,最早起源于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1945年9月21日的一份指示电——《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 这份发给各中央局、各区党委的电报说:「 ”适应今后斗争的需要,各个战略区域都应编整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 中共中央指出,这个「 ”机动的突击力量”,要「 ”准备他们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是说能调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的。” 这就是野战军的最早起源。 中共中央还初步规定了野战军与军区的指挥关系:「 ”这类主力机动兵团须直接受中央军委及各中央局的指挥调动,不隶属于当地军区的建制。” 也就是说,野战军不属于军区指挥,而是归中央军委和中央局。 那么,军区能做什么呢? 中共中央指出:野战军「 ”主力的人员补充仍由原属区域军政机关负责,当该主力部队留驻该区域时的给养亦如此。” 也就是说,军区负责野战军的后勤保障。 但军区也并非光杆司令,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电报指出:「 ”所有未编入机动兵团的地方部队均由军区、军分区指挥,区党委和地委书记仍应兼各军区及分区政委以保持一元化的领导。” 就在这份电报中,中央明确指出华中军区和山东军区是平级的大战略单位。电报说:「 ”各大战略单位仍保存现有的一元化领导方式,即中局或分局书记兼政委,或政委兼书记的制度。” 这说明,就军职而言,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与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平级。 这两个军区分别组建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正式成立。前者司令员兼政委为陈毅,副司令员为粟裕,后者司令员为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司令员是张云逸。 关于野战军和军区的关系,中共中央在这年12月3日给东北局的一份电报中给予了说明。 电报说:「 ”现时关内各解放区均分前后方,前方以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统率野战兵团,后方以甲级军区司令员、政委统率地方兵团及乙级军区及军分区,并管理本区范围内的动员、训练、兵工生产与负责供给前方。两者的司令员或政委,依各区情形,有兼的有不兼的。” 电报有三点内容: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统率野战兵团在前方打仗。 第二、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在后方统率地方兵团以及二级军区、军分区,同时还要管理本区范围内的动员、训练、兵工生产与负责供给前方。 第三、野战军和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有兼任的,也有不兼任的情况。 当时兼任的比如: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分别兼任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华东军区的司令员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员,但政委饶漱石不曾兼任野战军政委。 电报再次明确指出了军区和野战军的关系:「 ”两者隶属关系,一般的是野战军与军区,均直受军委指挥,但在行政上则野战军属于军区。” 也就是说,军事行动上,野战军不归军区而是与军区一起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但行政上还是属于军区。 这就比1945年9月规定的「 ”直接受中央军委及各中央局的指挥”有变化,排除了中央局,只「 ”直受军委指挥”。 就华东战略区而言,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行动也就既不归华东局指挥,也不归华东军区指挥,只是挂名中原局15个委员之一。 又因为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平级,都直属中央军委指挥,尽管华东野战军暂时在中原「 ”做客”,也尽管粟裕个人在中原局担任委员,但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军事行动既不归属中原局,也不归属中原军区指挥。 这就是1948年6月粟裕在中原发起豫东战役后,依然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直接指挥的缘由,对于中原军区与中原野战军,毛泽东5月21日明令:「 ”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5军”。也就是说不是「 ”指挥”,而是「 ”协助”。 也正因为此,淮海战役前夕的10月31日,粟裕还要特意致电毛泽东,建议「 ”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作战。 中原战场上,刘伯承和邓小平无论以晋冀鲁豫、中原局书记还是军区司令员、政委的身份,都无权指挥华东野战军,他们仅能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的身份,指挥自己所属的部队。 相反,因为中央军委明令,刘邓麾下的陈谢集团反而多次被划出去,长时期没有指挥权。 陈赓、谢富治虽然是刘伯承、邓小平多年的老部下,所部也主要由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和9纵组成,陈赓还说:「 ”我们吃刘邓的饭”,但他们此前实际一直被毛泽东作为一支方面军,担负战略机动任务。 他们先是被中央军委指令「 ”受彭习指挥”,准备增援陕北。不久,又奉命掉头南下中原的豫西,「 ”归刘邓直接指挥”。 但因为他们与大别山深处的刘伯承、邓小平相距甚远,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曾让陈谢集团归粟裕和华野总部统一指挥,后来又电令「 ”陈谢暂为军委指挥”。直到刘伯承、邓小平转出大别山后,中央军委还在命令:陈谢集团「 ”仍受我们指挥”。 正因为这些「 ”不凡”经历,陈谢大军的将领们有点「 ”傲”。刘伯承后来在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报告中批评说:「 ”四纵干部中,有的背了与陈粟、刘邓并列的所谓陈谢大军的包袱,要求单独活动。”也就是不愿「 ”屈居”刘邓大军行列,受刘邓指挥。 中原战场上,刘邓的中原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所属的陈谢集团和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主力独立作战,都归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挥。这是历史事实。 4、粟裕率外线作战的华野两个兵团杀回山东,华野四个兵团重新汇合,毛泽东明令粟裕统一指挥华野全军,粟裕重组山东兵团 、华东野战军四个兵团重新会合,粟裕以代司令员、代政委身份,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命令「 ”担负全军指挥” 1948年7月,粟裕向毛泽东建议曾一度内线与外线分兵作战的华野全军「 ”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毛泽东很快予以批准,指令「 ”由粟裕和陈士榘、唐亮、张震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为确保这一战役取胜,8月10日,粟裕又向毛泽东建议「 ”集中华野全军30万人,或先攻济南,或先转到外线打大规模歼灭战”;8月23日,他再次建议调华野苏北兵团从江苏北上参加济南战役。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又很快批准了他的建议,「 ”同意调苏北兵团主力参加攻济及打援战役”。 随后,粟裕亲率的华东野战军两个兵团的主力与韦国清的苏北兵团开始向山东集中,与留在山东的许世友、谭震林内线兵团集中打大仗,华野全军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32万人。 这是华东野战军从1947年7月奉毛泽东指令分兵以来,全军四个兵团再次会合。陈毅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从未解职,因在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华野总部和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成为华野全军的最高负责人。1948年9月,毛泽东重申:「 ”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华东局和饶漱石从此不再直接指挥山东兵团。 、粟裕「 ”攻击打援”部署,将山东兵团与外线兵团混编 8月25日至29日,粟裕以华野代前委书记的身份,在曲阜主持了各纵队以上将领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制定攻济打援的具体作战部署。 他将华野全军初步分为攻城和打援两大集团,其中又细分为攻坚、打援、阻援和扫荡4个部分,具体是: 一、攻坚集团,由东、西两个兵团组成:一是以原山东兵团的9纵、13纵及渤海纵队共24个团为攻坚东兵团;二是以原华野外线兵团的3纵、10纵及鲁中南纵队共19个团组成攻坚西兵团。 二、打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所属的1纵、6纵、中野11纵、山东兵团的7纵、苏北兵团7个团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共52个团组成。 三、阻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4纵、8纵和冀鲁豫两个独立旅共20个团组成。 四、扫荡部队,由原华野外线兵团的两广纵队和野司特务团组成。 粟裕这一作战部署的要旨是,为保持指挥上的高度统一和内部团结,克服「 ”七月分兵”后带来的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特意将集中作战的华野全军混合编为攻城与打援两大集团。 山东兵团下辖7纵、9纵和13纵三个纵队,以及其指挥的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共10万余人,约占华野全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但参加攻坚即攻城集团的仅为山东兵团的大部而非全部,其所属的七纵和半个鲁中南纵队被划入打援集团。 与此同时,粟裕为加强攻城集团的兵力,将华野外线兵团的3纵、10纵、特种兵纵队的一半投入攻城作战,战役发起不久又将两广纵队与野司警卫团编入攻城集团。此外,粟裕还安排了渤海军区部队、华北冀鲁豫军区部队参加攻城作战。 攻城集团东西两个兵团总兵力为14万人,其中原山东兵团部队约8万人,占攻城集团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攻城集团中的原华野外线兵团部队和其他部队人数约6万人,占攻城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 攻城集团的主力是9纵、13纵、3纵和10纵,即山东兵团和外线兵团各占两个。 因而,攻城集团中原山东兵团部队虽占多数,但并不是攻城集团的全部。 这种两军会合后为融洽内部关系、加强团结、防止山头主义的混编,毛泽东早在长征途中便实施过。 1935年8月,中共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不久,毛泽东便将两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 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1、3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4、30军组成,归毛泽东与中共中央统率行动;左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9、31、33军组成,归张国焘与红军总司令部统率行动。 8月31日,粟裕与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联合署名将作战部署上报毛泽东,攻城战斗,拟定于9月16日开始。毛泽东于9月2日复电说,「 ”完全同意”他们「 ”所提攻济及打援之整个部署”。 粟裕当天便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名义,正式签发了华东野战军济徐作战预备命令。 1948年9月2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签发华东野战军济徐作战预备命令 、毛泽东准备让陈毅从中原野战军回华野,未实现。粟裕由饶漱石协助,再次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重组山东兵团 中原野战军陈谢集团,独立作战一段时间便有了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不想再归中原野战军总部指挥,被中原野战军负责人刘伯承、陈毅、邓子恢和张际春联名报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评说:「 ”四纵干部中,有的背了与陈粟、刘邓并列的所谓陈谢大军的包袱,要求单独活动。” 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兵团也因「 ”七月分兵”独立作战一段时间,也有了违背中央和华野前委的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清楚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指挥的环境相当艰难,正如不久后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所说:「 ”中央对各兵团服从中央服从前委的领导有所了解,曾反复指示全军要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而且,粟裕代司令员、代政委一肩挑,一面指挥作战,一面要考虑内部关系,精力也十分有限。 因而,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毛泽东打算让已调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工作,但仍然兼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返回华野,帮助粟裕整顿内部纪律。 9月22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告华野粟裕、谭震林,要求解放战争第三年全军歼灭蒋介石正规军116个旅,其中华野的任务是40个旅,居于全军各野战军首位。 为使华野顺利完成这一首屈一指的艰巨任务,他在电报中说:「 ”华野此次战役后,必须有一时期休整,那时拟请陈毅同志回至该部,帮助粟裕对内部关系加以调整。” 但中原局书记邓小平已于7月25日赴中央开会,陈毅以副书记身份主持中原局工作。邓小平滞留中央时间颇长,后来直到10月11日才返部,陈毅一时也离不开中原局。邓小平返部后,陈毅又因其他事情耽搁,只得向毛泽东致电说明暂时不能返回华野。 毛泽东于10月15日复电陈毅,「 ”同意暂时不去华野”。陈毅不能返回华野,毛泽东想到了刚从中央开会回到华东局的饶漱石。饶漱石虽不在华东野战军具体任职,却是华东局书记和华东军区政委,可说是广义上的「 ”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 9月27日,毛泽东致电饶漱石,指令说:「 ”到华野前委后,可帮助工作一个时期。”②这个「 ”帮助”,显然即是几天前要求陈毅的「 ”帮助粟裕对内部关系加以调整”。 9月30日,因故未能返回华野帮助粟裕整顿的陈毅对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很关切。他在河南宝丰县中原军区驻地致电饶漱石和粟裕等人并报毛泽东,提出了三点建议。最后要求华野「 ”各纵委与前委各同志均应有简略发言,作自我批评,以便造成更好的团结”,「 ”在粟、谭领导之下,便利执行新任务”。 10月5日,华野师以上干部参加的第二次前委扩大会议正式召开,粟裕再次以代前委书记身份主持会议,华野所属14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华野所属各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饶漱石传达了中央9月会议精神,强调说:「 ”中央责成我要在华野全军展开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斗争,对不服从前委领导的违反纪律的各负责同志要执行纪律处分。” 他结合华野实际情况批评说:「 ”此次打济南,我们估计这次战役将是空前的,中央对各兵团服从中央服从前委的领导有所了解,曾反复指示全军要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可是有些同志竟闹无纪律无政府的现象,不尊重前委的领导,不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 随后,各纵队和各师主要负责人开展了批评和自我评价。 为防止再度出现陈毅所说的「 ”军阀主义、本位主义”,避免将华野司令部视为「 ”西兵团”的山头主义行为,粟裕决定对原山东兵团进行重新组编。 山东兵团原下辖7纵、9纵和13纵,粟裕将其主力9纵与原外线兵团的10纵进行调换,即新的山东兵团下辖7纵、10纵和13纵,9纵则和1纵、3纵、4纵、6纵、8纵、鲁中南纵队等部队一样,由华野司令部直辖。 随后的淮海战役中,山东兵团的编制虽然还在,但与原山东兵团已非一回事,整个兵团完全融入华野全军之中。 苏北兵团因组建时间短,而且一直归华野司令部指挥,因而依然下辖2纵、11纵和12纵。 、粟裕部署淮海战役,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身份颁布命令,将华野全军分四路进兵 1948年10月23日,粟裕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身份,意气风发地签发了淮海战役的预备命令。他决定集中华野全军38万人马,浩浩荡荡分四路进兵: 1、东路,即左翼,为苏北兵团,由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指挥2纵、中野11纵、12纵队共3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的25军,阻止其向新安镇退却,同时以一部首先切断黄百韬向海州、连云港东逃之路; 2、中路,为华野总部,由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亲自统率1、4、6、8、9纵、鲁中纵队、炮兵纵队等7个纵队,兵分5路,向黄百韬兵团驻地进击,并同11纵、江淮独立旅等部,实施南北对进,突击包围黄百韬; 3、西路,即右翼,为山东兵团,由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指挥7、10、13纵,切断黄百韬兵团西逃的去路; 4、徐州西北一路,为3纵、两广纵队、冀鲁豫独立旅,配合陈毅、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主力向徐州以西进攻,力求拖住孙元良兵团不能东援,并胁迫邱清泉兵团不敢东援,以保证东线主力包围、歼灭黄百韬。 、毛泽东设想,淮海战役结束后,将华东野战军重新分为东西两个兵团,但没有实行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起草了著名的《关于淮海战役的方针》,重申第一阶段的重心是「 ”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 他分析说,淮海战役结束后,山东和苏北将打成一片,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只能固守徐蚌线及其周围。 这时候,他打算将华东野战军再次一分为二,组成东西两个兵团,东兵团留在华东的苏北、苏中作战;西兵团则西出中原的河南、安徽两省,协同刘伯承、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攻取中原大地的菏泽、开封、郑州、确山、信阳、南阳、淮河流域,以及大别山等广阔的地盘。 他说,刘邓的中原野战军「 ”因兵力不足”,不能像华野的济南战役与淮海战役那样打大仗,但华野西兵团去后,「 ”就可以实现那样的作战”了。 很明显,毛泽东的这一设想与粟裕开始的提议一样,也依然还是目标有限的「 ”小淮海”,而不是后来生死对决的「 ”大淮海”。因为淮海战役后来成为决战,江北已无蒋介石的主力,他将华东野战军重新划为东西两个兵团的设想也就没有实行了,华东野战军也就避免了再次分开。 四、第三野战军时期,粟裕以前委书记、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身份主持第三野战军总部工作,当选为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1、粟裕奉中央军委命令,主持将华东野战军全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名义颁布改编命令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国军队序列的命令,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主持了华野全军的改编。2月9日,粟裕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身份公布了第三野战军兵团、军、师、团编制序列番号的命令,如下: 公布第三野战军兵团、军、师、团编制序列番号 奉中央军委命令:为适应今后新的战争形势需要与全国统一建军要求,决定全国野战军统一序列番号,原西北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并于各野战军下分编成数个兵团,下属各纵一律改为军,旅一律改为师的番号,并依野战军序列番号全国统一兵团军师团的番号。兹将本野战军兵团、军、师、团编制序列番号公布如左: 甲、各纵改为各军及兵团编组序列番号: 、原2纵改为21军,3纵改为22军,4纵改为23军,另以原35军与原鲁中南纵队合编,统编为35军,并以上述各军统编为第七兵团。 、原6纵改为24军,7纵改为25军,8纵改为26军,另以原何基沣部与江淮军区独立旅34旅合编,统编为34军,并以上述各军统编为第八兵团。 、原1纵改为20军,9纵改为27军,12纵改为30军,另以原张克侠部与原渤海纵队合编,统编为33军,并以上述各军统编为第九兵团。 、原10纵改为28军,11纵改为29军,13纵改为31军,并以上述各军及两广纵队,统编为第十兵团。 乙、各军以下师、团番号均按上述序列番号区分,自20军第58师第172团开始,依每军三师、每师三团计,逐次下推。其各兵团所属各军、所属各师、所属各团序列番号区分,另详附表。 丙、原特种兵纵队仍归本部直辖。另由特纵抽出骑兵团,与本部特务团及由华东军区新升三个地方团合编,组成本部直属教导师,担任本部直接警卫与培养初级干部。 上述仰即遵令转饬所属遵照执行为要! 此令 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 谭震林 2、粟裕以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身份主持三野总部工作,指挥第三野战军进行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任命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谭震林为副政委。因陈毅在总前委工作,后来实际上去了上海市长任上,粟裕以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身份主持第三野战军总部工作。 从1949年4月20日至5月3日,粟裕率领三野指挥机关从孙家圩子,到江苏省泰州以南的白马庙,再到常州,筹划、部署及指挥了第三野战军东集团、中集团的渡江战役。以「 ”东西对进,追歼逃敌”的神算,共歼灭蒋军13.9万余人,解放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并造成围攻上海的有利态势。从《粟裕文选》第二卷中的文电看出,粟裕独立或与三野参谋长张震共同署名,代表华野司令部签发的电报、命令达21件之多。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一次关于华东任务和人事安排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确定粟裕担任华东局分管军事的常委。 同一时期,其他中央局主管军事的是:西北局彭德怀;东北局高岗;华中局林彪;西南局刘伯承。陈毅事实上已经离开三野指挥部,转到接任上海市长等地方工作方面去了。因此,解放上海及东南沿海等军事任务,均由负责战役指挥的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粟裕担负实际责任。 3、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总部设在南京,粟裕担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继续主持三野暨华东军区总部工作 1949年6月上海解放以后,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兼任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同时担任三野前委书记。 7月13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与华东军区指挥机关由上海移驻南京,并于7月15日致电报告军委:「 ”已到南京。”粟裕正式担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并以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的身份主持华东军区暨三野总部工作,开始担负攻台作战指挥之责。 4、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代表三野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解放军派出了6个代表团出席会议,共有正式代表60人、候补代表11人,分别代表解放军总部、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华南人民解放军6个大单位。其中解放军总部代表团正式代表12人、候补代表2人;四大野战军代表团均为正式代表10人、候补代表2人;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正式代表8人、候补代表1人。华东战区统帅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率领三野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解放军总部和四大野战军代表团的首席代表顺序如下:朱德、贺龙、刘伯承、粟裕、罗荣桓。其中: 朱德是全军总司令,解放军总部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贺龙是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一野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二野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粟裕是第三野战军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 罗荣桓是第四野战军政委、四野代表团首席代表。 粟裕是后来唯一仅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大野战军首席代表。陈毅也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但时任华东解放区代表团团长、首席代表,也就是统领华东地方代表团。 9月25日,粟裕代表第三野战军在大会上庄重地发言:「 ”我代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工作人员向大会坚决的表示:……当秉承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出政协全国委员,并按各单位次序,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名单。 其中当选的军队委员共12人,分别是:解放军总部:朱德,徐向前;第一野战军:彭德怀,赵寿山;第二野战军:邓小平,高树勋;第三野战军:粟裕、何基沣;第四野战军:林彪,陈明仁;此外,还有华南人民解放军的陈漫远,吴奇伟。 9月30号下午6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届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出席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毛泽东等领导人和包括粟裕在内的各大单位首席代表,一一铲土,为纪念碑奠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粟裕是第四个铲土的代表,在其前面的人分别是毛泽东、朱德、贺龙。 5、粟裕奉命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因病未能成行,旋即往苏联治病,回国后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陈毅开始实际主持三野。 1950年7月6日,毛泽东亲笔拟写给粟裕电报,令其前来北京担负抗美援朝新任务:「 ”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七月十六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七月十八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粟裕因病不能成行,旋即赴青岛治疗。临走前,他带病主持召开了三野会议,研究了朝鲜战争问题,并部署了攻台作战的准备以及华东军区的军事建设工作。 此后,粟裕又赴苏联疗养,陈毅才开始实际履行华东军区司令员职责。1950年11月16日,考虑到粟裕的身体状况,陈毅、饶漱石致电中共中央:「 ”为加强华东军区的领导和集中进行工作,决定陈毅住南京主持军区工作。”毛泽东于11月17日复电:「 ”这些决定,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请即照此执行。”据当时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的记录:毛泽东发来电报指示:陈返宁主持军区工作。这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已不再需要能征善战的粟裕坐镇三野了。 粟裕离开三野总部治病后的8月11日,中央军委撤消第三野战军前委,野战军所属部队均并入华东军区序列。1955年,华东军区改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济南军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长崎核爆炸 核爆持续万年,为何广岛长崎又住满了人?切尔诺贝利也要开放旅游下一篇:蛋白打不起来怎么补救 蛋白越打越稀有补救办法嘛 蛋白越打越稀怎么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