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赵云为何既是“武将”又是“谋士”?

导语:嗨,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云的文章。希望你喜欢。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他的首都是洛阳,他的名字是“魏”。次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建邺之都太阳升起,取名吴,史称东吴

嗨,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云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他的首都是洛阳,他的名字是“魏”。次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建邺之都太阳升起,取名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正如歌词唱的:“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众所周知,三国人才辈出。还有军事家诸葛孔明,他一边说笑,一边写“羽扇黑丝绶带”。至于武将,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享誉天下的张观吕布和英勇加冕三军的典韦许诸了。

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这些人有名,但是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蜀中著名的儒家大将赵云。说到常山赵子龙,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艰难记录。事实上,正是这场战斗奠定了他作为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常胜将军的崇高地位。

在很多人眼里,他不是一个贪图名利的人。如果他除了觊觎这些东西,那么他也不会抛弃当时威震一方的曹操、袁绍去投奔一无所有的刘备。众所周知,赵云当初追随的不是刘备,而是公孙瓒。记得公孙瓒问他为什么选择自己的时候,他的回答是相当出乎意料的。

可以说,在他看来,他追随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的权力和智慧,而是因为他倡导的仁政,这与他自己的救世理念相吻合。从这一点上,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赵云其实是一个渴望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大英雄。他愿意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定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

他和刘备也是在公孙瓒的帐下相识的,其间有过短暂的“同僚”关系。俗话说“英雄惜英雄”,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交流,他认可了刘备的济世理念。这是他后期毫不犹豫选择追随刘备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他心目中,他追求的不是刘备,而是他实行的仁政。所以赵云不仅是军人,还是将军。他更像是一个关心世界的儒生。但在刘备的指挥下,孔明、庞统等人太过辉煌,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身上的“文人之光”。

笔者之所以说此人是“儒家将军”、“谋士”,并非空穴来风。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其中,他最著名的两个建议是:帮助刘备夺取益州,说服刘备不要轻易与东吴开战。我第一次拿到利润,刘备就想把城外的田地赏给功臣,以达到收买人心的效果。这时,赵云出来劝阻他。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即使在劝诫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学习历史。他引用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归家?”所以委婉的指出,现在的蜀汉不仅仅是西汉那样的匈奴,我们面对的敌人不止一个。换句话说,就是现在还不是世界安定下来的时候。如果此时田地房屋都分给那些将军,那么他们一心想回家在田园生活中生活工作,到时候谁来为主公而战?

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房产和土地还给人民,保证他们生活的稳定,最大程度的收买人心。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的把戏并不高明。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赵云比别人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把田宅给几个将军,只能收买几个人,但如果还给老百姓,就收买了整个益州城的人心,格局很大。

之后刘备真的听从了他的建议,能够稳稳的占据益州五十余年。

第二个建议是刘备弃魏攻吴。赵云认为这样不明智。首先,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所以要分清主次,才能达到捉贼捉王的效果。当曹贼被消灭后,东吴自然不会受到威胁。而且,在这个时候,曹丕已经狂妄地称帝,他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如果这个时候再利用公愤讨伐逆贼,那么势必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进攻东吴,一旦双方开战,就没有办法轻易阻止,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刘备采纳,坚持东征,留下赵云做江州总督。不久,刘备的东征军被夷陵打败,从秭归逃回永安。赵云行军至永安,吴军退兵。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蜀国开始衰弱,实力越来越弱。最后以牺牲的结局告终。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赵云不仅“勇敢,而且足智多谋”。他一生都在追求“仁政”,为和平的世界和人民的和平生活而奋斗。“忠义守,你念他赏”,他活着的时候虽然不能封脸,但死后却要封脸。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通继承爵位,官为虎头;次子赵广成为一名牙科守门员,在与姜维士的战斗中牺牲。

在武侯祠,也是求仁得仁,不辜负一生的追求,穿上平民袍享受永恒的香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备病逝之后曹魏群臣都拍手叫好 为什么镇南将军黄权会闷闷不乐呢下一篇:明明大夫可以明明治愈 为什么刘邦却选择放弃治疗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