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10句被严重扭曲的名言,老祖宗的脸被丢尽了!

导语:01、无毒老公原句:少量不是君子,丈夫不过分。——民间谚语结合字差,演变成了否定的“真理”!绝对是国内很多错字最离谱的例子之一,初中生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的不足。首先,这个无毒的老公已经大大背离了古

01、无毒老公

原句:少量不是君子,丈夫不过分。——民间谚语结合

字差,演变成了否定的“真理”!

绝对是国内很多错字最离谱的例子之一,初中生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的不足。首先,这个无毒的老公已经大大背离了古人提倡的价值观。有勇气的人,自然是指那些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在前面加上恶意和背后捅刀子的前缀来形容有勇气的人?

本来这个民间谚语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句子,充分利用了对仗。表现出一种阳刚而有力的气魄,一个心胸开阔的男人的形象就写在纸上。

传播虚假信息的原因应该从古代学者的习惯入手。在这个对立的谚语中,“杜”是沉默的字,读起来孤独而别扭,读起来容易像“毒”字。经过长时间的欺诈传播,这句话终于成为“信不美,说好话不信”的典型:“量小不君子,”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很微妙的。没毒没老公。当我们每天接触到这种被篡改的男人形象,我们心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每天我们在电视上看汉奸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会用这句话:“说吧!无毒不老公!”然后主角想想也是对的,于是一起举起五根手指用力一砍:“没毒没老公,动手!”你能说,作为一个男人,长时间看这个东西,思维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吗?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隔壁就把我摔了。这时,朋友张三来了:用原来的好话劝我:“老话说得好,你是男人,不要管他。”张三这样说。当然,这么一件小事,我丢不起脸,也管不起。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我和张三来说了这样一句话:“老话是什么?无毒无老公!你是男人,你不能做懦夫!给你一刀,做了他!”你看,我听到他的话了,除了拿刀冲出去砍杀证明他是个男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不是吗?

02,只有女人和小人难养

原句:只有妇孺难养,近者不孙儿,远者怨愤。——《论语·阳货》

因为《论语》中的这句话,有人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尤其是现代人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抱怨孔子。众所周知,49年后,中国大陆自始至终都带着一顶意识形态的帽子去老夫子,所以世界很难知道这些辩护的声音。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能歧视女性呢?

首先,提倡“丧父母三年”的做法,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孝子,既尊重父亲,也尊重母亲。

孔推崇《诗经》,认为理解《诗经》是道德修养的第一步。他还说:“三百首诗,一句话,思而无邪。”《诗经》第一篇,孔子选了关雎。“关关朱鸠,在河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我们仔细阅读孔子修订整理的这本书时,会发现其中很多页都是专门赞美女性的青春、美丽、慷慨、善良,赞美当时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浪漫氛围,从头到尾批判一些男性抛弃女性的行为。一个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优美浪漫的句子放在书的第一部分的孔子,一个歌颂女性之美,歌颂爱情的孔子,会不会是歧视女性?另外,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可以知道,从三代到孔子生活的时代,男女是相当平等的。说孔子歧视女性,不仅与孔子的思想不符,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不符。

如果孔子把女性看做道德上的小人,他会这样描述人类美好的爱情?况且孔子从小就被母亲一个人养大。他尊重母亲,看不起女人?根据中国古文的具体语法,有人发现《论语》中的句子经常使用对偶。比如“君子好于小人,小人坏于小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个正直的人是开放和泰然自若的,而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焦虑和忧虑的。"所以从语法上看,这里的“女”和“反派”是意思相近的词。按照“男人的岳洋男,男人的殷悦女”的说法,这里的“女”字其实是形容词“负”,而“女”是“一个内心阴险狡诈的人”,所以整句话就变成了:性格阴险刻薄的人最难相处。靠近他们,他们会无礼;远离他们,他们会怨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批评了那个被“养大”的狡猾的卑鄙小人。想想谁能养一个反派。君主!所以这句话指的是国王身边的小人。这些人近了会变得粗鲁傲慢,远了会反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孔子发现自己不仅被君主欺骗,还被君主身边的小人愚弄。孔子接着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的话:“我不把好德看做好色!”孔子离开卫国后,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只有妇孺难养!近则不孙儿,远则怨天尤人。”

最后一句怎么解释?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君主,你和后宫里那些不好的马屁精走得太近,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记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作非为,而你疏远了他们,他们又会抱怨,很麻烦。孔子之前,妲己误打误撞出国,打王侯之战。孔子之后,宦官贼子当权,皇后外戚的乱相重演。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再看孔子的保家卫国之行,一切都很清楚了。

孔回头一看,是那么的睿智!

03、田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原句:田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广阔,君子以德载物——周易

《易经》中令人费解的是“君子自强不息”。很多人理解为“君子要自强不息”。一个字相隔千里。

“易”在古文中是“用”的意思。它的意思应该是“君子会自强不息”,即君子用后自强不息。这里的“之”是“田行健”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遵守这个规律,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无止境,而不是让君子去努力。在古代,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种生活方式。老子不是也说过吗?“人遵法,地遵天法,天法,自然法”。

从“我”出发,在普通人的思想境界里思考周易。对“自强”、“德”的理解会很肤浅。也就是说,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只想尽可能的做不求人,自强不息。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清高,个性强,好胜。

《周易》的“三才”观念告诉我们,人是天生的,是天生的。人是天地之杰作,天地有举万物之力。比起天地,人体那么小,人的生命那么脆弱,人的生命那么短暂。但人可以借鉴天地之灵,通过道德修养来模仿天地,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模仿天地道德,修身养性,人类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04,人民能使它,不能使它为人所知

原句:“子曰:以诗为乐,以礼为礼,以乐为乐。人可以,让它,不能,让它知道。”——《论语》?秦伯

“人可以放下,却不自知”也是《论语》中的经典台词。“人,让他们知道这么多?就让他们去做事情,最好是迷茫的,做我们想做的就好,不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训诫并不恶毒,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被认为是几千年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种简单通俗的艺术,真的是致力于育人的教育家孔子的初衷吗?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如果要研究当时的文章,就要经过一个“断句”的过程,即根据上下文意思在句子的适当位置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意思通顺连贯的句子。这里,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这么多?这当然是因为孔子的名气。其次,是因为他的语录涉及面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不管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断章取义地引用孔子的话中的相关部分,然后用自己的个人理解和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如现在的那句“民可使,民不可使”,从上一篇文章开始,我们孔先生就一直在我们面前讨论诗、礼、乐三事的教育,可是怎么会突然变成了一个教皇权政治的训诫呢?原来这也是后人别有用心断章取义,故意在句中使用不恰当的“断句”使这句话模棱两可的另一个原因。结合语境的语境,我们很容易得出这句话的正确从句法:“孔子说:诗中有乐,礼中有立,乐中有乐。人可以,让它,不能,让它知道。”孔子的整句话是说诗、礼、乐是育人的基础,一定要做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不能玩这些东西,我们必须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和理解这些东西。"

你看,我们谈教育谈得多深入。这样的解释是如此的通顺,更接近于孔这位“教书无一例外”的大教育家的初衷。为什么“人民可以放手,但不知道”这句话会成为告诫皇帝不要忽视人民的政策?孔为什么要背上两千多年的黑锅?显然,这背后还是统治者的黑暗心理,他们想为自己的愚民政策找到理论依据和精神慰藉。

05、惩罚不是医生,而仪式也不逊色于庶人

原句:君抚,医触。医生爱抚,秀才放下。仪式不比庶人少,惩罚不比医生多。囚犯不在你这边。战车不是类型,但军车慢,德车慢。——《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礼不下于庶人,刑不上于博士”是“压迫旧社会阶级”的铁证。我们不妨翻开古籍,看看历史真相。

“礼不可次于庶人,刑不可次于大夫”出自《礼记》。“国君中风式,大夫治下。医生爱抚,秀才放下。仪式不比庶人少,惩罚不比医生多。囚犯不在你这边。战车不气派,军车别扭,德车打结。”

《礼记》原文记载了具体的骑马礼仪。根据上下文,“礼不下于庶人,刑不上于博士”应分两句,逗号应改为句号。“国君中风式,大夫治下。医生爱抚,秀才放下。我买不起庶人。”这是关于一般的骑马礼仪。

两车相遇,要互致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一定要扶着车前的横杆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要下车敬礼;至于庶人,就秦人而言,不必为官,所以不必行此礼。这和现代公司礼仪一样,只能约束公司内部。

“惩罚不在医生身上,犯人也不在国王身边。”这是关于对付那些违反乘车礼仪的人。对于违反骑乘礼仪的下属,如果级别是博士,国君是不能用惩罚来羞辱的;君主不能带着刽子手到处恐吓部下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强迫下属对上级有礼貌。现代公司不谈人性化管理,老板对经理要礼貌吗?“战车不是类型,军车别扭,德车打结。”这是关于特殊情况下骑行礼仪的灵活性。

这是秦以前的封建礼制,合情合理,古人的淳朴可见一斑。“阶级压力强制”是什么颜色?即使后世将“礼不下于庶人,刑不上于大夫”混为一句,割裂了《礼记》中特定骑乘礼仪的脉络,古人也不认为“礼不下于庶人”是对百姓无礼,“刑不上于大夫”是贵族无法无天。

06.女人的才华不足是美德

原句:人也有话:“有德之男为才,无才之女为德。”——《隋唐演义》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主义者恨得牙痒痒。他们认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中国儿女对这句话有很大的误解!这个怎么说呢?

原来这句话上联是“有德之士才是德”,下联是“无才之女才是德”!第一句:“有德之人,才是人才”!这是希望有出息的人以德为主,补才。为什么要以德为主?看看现在的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上还有奇怪不自然的东西。这是有天赋但缺乏美德的后果。总之,这句话告诉每个男人以德为主,而不是告诉男人不要注重才能。

「没有天赋的女人就是美德」是什么意思?仍是劝女性以德为主,而不是贬低女性不能拥有的才华。这整个误会都是因为误会了“没才华”的“不”字。“一无所有”这个词是个动词,意思是“一无所有”,也就是“有才华,但心里什么也看不见”。

比如古人说的“无”,并不是世界上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围绕着一切,心中没有障碍;“没有我”并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我所有的得失都不挂在心上的意思;“没有思想”并不是真的没有思想,而是说你在思想上还是很自在的。

所以“没有天赋”并不是真的没有天赋,而是“虽然我很有天赋,但我一点也不炫耀自己的天赋,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在古代,女人是出不了门的,但她有非凡的天赋,什么也看不见自己。这不是很高尚的美德吗?这句话显然是在赞美我的中国女人,有着如此高尚的美德!没有歧视女性!但是,我们对这么好的一句话误解得太深了,真的是想以小博大君子之腹,却又太对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

每次学生听我解释,女的都很高兴,男的都松了口气。他们说我的解决方案太创新了!唉!我怎么敢创新!我的解决方案是古人的初衷。不信我就引用《隋唐演义》原文供你参考:

隋唐三十七回:人也有话:“有德之男子为才,无才之女子为德。”.....我为什么要为女人累?可惜人叹天资贤惠。所以一个才女,能不炫才艺的,就是德!

所以众所周知,古人称之为“无才”,是欣赏才女那种能把自己看得好像无才的高超德行,而不是贬低女性!正是因为我们被言语所阻碍,才误解了祖先的苦心。我们要为祖先深深忏悔,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07.我的生命也是无限的,我的知识也是无限的。

原句:我的生命也是无限的,我的知识也是无限的。有了无限,我就快死了。——《庄子》。健康大师”

这句话经常挂在图书馆里,作为学习励志课的显性格言。

庄子的话其实是这个意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督促大家好好学习,而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阅读,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应对无限的知识。这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尤为重要。

08.有一封信,但没有信

当人们谈论上帝或善恶时,往往会说:“信了就有,不信了就没有”。不信者最讨厌宗教的是,所有宗教都要求“先信,后看”。如果我什么都没看到,我应该先相信。这不是自欺欺人和逻辑悖论吗?因此,无神论者认为宗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上帝真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心理效应吗?

有人知道完全否定这么多神奇的见证和现象是不合理也不明智的,于是解释说“有信仰,但没有信仰”。但是,这个解释本身并不成立。有就有。不信你随意拥有。我们知道,学校老师经常这样。如果你愿意接受教育,老师会更照顾你。如果你真的教不好,老师可能会少照顾你。反正还有最后的“辞退”等着你。

也就是说,存在与否不能以你信不信为依据。有一种东西你不相信全世界70亿人,它依然存在。信不信是每个人的认识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境界。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的人生选择,但它根本无法决定“有”和“无”的问题。加微信wnel2010,还有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相信自己的眼睛,却不相信自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在现代高科技检测仪器出现之前,谁能看到X射线、电磁波和各种射线呢?那么这些东西存在吗?它们是人类看到后才存在的吗?显然不是。它们与古代宇宙共存,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层空。就像人们说的“头顶三尺有神”,神佛满天,但都是用肉眼难以看到的材料做成的。但是,毕竟科学家和少数人类见证了神佛的存在。这不是迷信。神佛也是生命和物质存在,只不过在境界上与人不同,更微观,更宏大,更超能力,更接近和同化于宇宙的特性。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可见光的频带是非常窄的。即使有最先进的探测仪器,这个宇宙理论上也只能发现4%的物质,其余96%的物质理论上存在但无法证实,更何况我们的眼睛。宇宙太深,太广阔,太神秘,有些东西是目前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但一定有对未知领域的敬畏。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上帝有了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上帝的存在;你越是不信神,神就越不会出现给你看,因为你的道德是达不到神的要求的。佛说佛性一出,震动十界。神佛看重的是大部分信的人。你甚至不相信上帝,你甚至可能诽谤佛陀。伟大神圣的佛怎么能随意出现在你面前?

09.天地无动于衷,万物皆狗

原句:天地无情,万物为狗,圣人无情,人为狗——《道德经》

要说这句话,大部分愤青都会告诉你,意思是:“天地残/暴,一切都当低贱的猪狗,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也没什么区别,不就是把我们的人当猪狗不如嘛!”

“天地无情,万物为先犬”出自《道德经》第五章。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批评老子的话阴险刻薄,把事情看得太透。因为他们把这句话解释为天地无动于衷仁,生万物,玩万物如狗。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

这里的“草狗”是指用草做成的狗。在古代,狗是由普通人献祭的。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不再用真狗,而是用草来绑一个狗形。青贮狗做好之后,大家都很重视,才拿来祭祀,不敢随便乱动;祭祀举行的时候,会被留下。

天地生万物,不取功劳;天地赋予万物生命,它并不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天地行善,万物长存。任何能做的事都是无条件做的。天地看万物就像走失的草狗,但对人不是特别好,对其他的东西也不是特别坏,也不想从万物中得到什么报偿。人之所以对一切都不好,甚至帮助人,往往都是附带条件的,希望有所回报,就是因为人的自私观念。所以老子建议,人要遵循天地“不仁不人道”的精神,培养这样的心性。这就是老子“天地无情,万物为狗”的真谛。

历史追随孔子,奉行“仁”,所以“不人道”似乎是个贬义词。老子的话真的超出了情感的境界,天地有福有祸,与万物的情感意志无关。仁是天地最大的公平。另外,“稻草狗”是指用草捆着的狗,而不是“猪狗”。

10.人不为己,天地灭

现代中国人往往把“人各有志,天诛地灭”当作一句老话,翻遍所有古籍典籍,也找不出是哪位圣贤教导的。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戈文的样板戏《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日本鬼子鸠山由纪夫在劝李昱和投降的时候说过这句话,意思是人要自私,否则上帝不会允许你的。

如果一个人只一味的关心自己,失去了做人的最低道德标准,也就是“不要给别人你想要的”,那他就不是一个人。动物没有道德约束,但要想成为人类,就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标准。如果他们超越了这个极限,一味的扩大自己的私利,只能把自己变成披着人皮的野兽,被最后面的毁灭。当一个社会到了人人私有,肆无忌惮,掠夺成性的地步,就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是天治的。

很多人以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美貌是为了自己,但真正信佛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自己。比如有人抢银行要钱最后被抓枪毙。这是为了自己吗?这不是在伤害自己吗?

那么你的真实自我是什么?《三字经》教导我们:“立命性善,性相近,学远”,也就是说人性本善,性相近,性佛性。但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的东西不同,会逐渐变成“近朱者赤,近墨为黑”。如果你接受样板戏里的灌输,你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所以人的真我就是自己的善良本性,也叫佛性。人要想保护自己的佛性不受外界污染,真的是为自己好。不然,世上的恶人必被最后面的毁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苏妲己扮演者 《封神》苏妲己谁演的?苏妲己扮演者王丽坤简介下一篇:三国最无耻的将领:三次背叛主公 三国最无耻的将领:三次背叛主公 害死一员虎将 最终被司马懿惨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