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政府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清政府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为何只回来94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

导语:清政府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只有94人回国?文章介绍了留美幼童的历史背景、经历以及为何只有部分人回国的原因。

清政府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为什么只有94人回国?其实原因很简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来源:方圆文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炸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并强迫其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面对着如此屈辱,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生出忧患意识,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习的呼声,成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在「 ”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之下,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之下,一场留学生运动便应运而生。 而在这场运动中,终于在素有「 ”中国近代留学之父”之称的——容闳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清政府于1872年到1875年期间派遣了120名10到16岁的幼童远赴美国留学。从而开启了我国近代留学的新篇章。 下面作者就来仔细说一下这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并说一下为何最后只回来94人。 ​留美幼童曾国藩和李鸿章两师徒在上呈同治皇帝的奏折里说:「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慈禧太后对他们的奏折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同意了。但是严格来说,清政府对于这一批留美幼童是下了血本的,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所需要花费的钱就知道了! 根据当时的预算,幼童来回的路费及衣物,每人银790两;幼童驻洋学费津贴屋租衣服食用等,每年计银400两。留学事务局每年的预算,为库平银6万两,以20年计算,约需库平银120万两。按照当时的银钱兑换比例来计算,每4两银约合美金5.5元,所以留学事务局每年预算为8.25万美元。当然了,这还只是这些幼童的「 ”生活费”和学费的支出,那些对外的官员我们就暂且不计了。 ​第一批「 ”留美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启程赴美,前后分为四批,共计120名。他们都是乘坐轮船,跨海三万两千里,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他们中途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例如晕船等等,但好在这些孩子的自我调节性都很强,所以很快也就适应了。 那么,这些幼童有所少曾经考入美国的大学呢?他们进的都是哪些学校呢? ​据记载,当时至少有50名「 ”留美幼童”进入了美国的大学。其中有22名幼童进入了容闳的母校「 ”耶鲁大学”,他们分别是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卢祖华、徐振鹏、钟俊成、钱文魁。 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规划,每年选取聪颖的幼童30名,4年共计120名,分批乘船赴美,15年后,分批回国,即「 ”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按照这样的计算,这120名赴美的幼童至少要到1887年—1890年回国。但是9年后,即到了1881年的时候,清政府下令全部召回,94名学生相继回国。那么为什么只有94名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清政府会如此着急的召回这些留学生。 ​按照李鸿章的计划,他原本想将留学幼童送入军事学院和海军学院,但是当这些幼童从美国高中毕业,准备到大学读书的时候,美国政府却没有接受中国政府的请求。他们允许日本学生在军校学习,却没有给中国学生同等的权利。此外,在美国西海岸上甚至还出现了「 ”排华”的浪潮,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以一层阴影。 就在容闳和陈兰彬、吴子登为留学生的洋化问题发生争执的情况下,皇帝此时也在奏折上批示,要求对留洋事务局严加整顿。在这种形势之下,李鸿章感觉留洋事务局已经大势已去,于是便在1881年2月20日的时候致电陈兰彬说:「 ”如真无功效,弗如及早撤局省费”。但就在几天之后,他接到了美国大学校长和前总统格兰特的两封来信之后,又对「 ”裁撤”犹豫了。24日,李鸿章又致电陈兰彬说:「 ”格兰特来函,幼童在美颇有进益,如修路、开矿、筑炮台、制机器各艺,可期学成,若裁撤极为可惜。” ​按照李鸿章的意见,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应当继续读完,其余的学生中选择聪颖可成才者酌留若干,此外逐渐撤回;由于当时已经有近60名幼童进入了大学,加上「 ”酌留若干”,这一方案,真正撤回来的只有少数。虽然李鸿章是一番苦心,但是这也给了总理衙门衙门借题发挥的理由,他们称李鸿章有「 ”不撤而撤之意”,向皇帝呈递了「 ”奏请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奏折。这竟然还得到了批准! 1881年9月6日,94名赴美留学生陆续被召回国。 但是这其中,容揆和谭耀勋抗拒「 ”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国之后,他们继续留在美国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此外,还有李恩富和陆永泉,他们在被召回之后,又从新回到了美国,完成了在耶鲁大学的学历。 其余的22人没有回国,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有一些因病去世等原因没有回国。 参考文献: 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容闳.西学东渐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7509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 马克思为什么否定天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 马克思为什么否定天平天国运动下一篇:关于蜗牛的知识 关于蜗牛的知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