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 外国怎么看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

导语:渔城之战,外国如何看待渔城之战的历史地位?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外国如何看待渔城之战的历史地位渔城之战:南宋延续20年,被欧洲人誉为“上帝的鞭笞之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大汗统治时期,蒙古铁骑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占领了2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以和当时的蒙古帝国抗衡。然而最后蒙哥汗死在了渔城。然后由于蒙古可汗空的缺乏,蒙古的两个弟弟

渔城之战,外国如何看待渔城之战的历史地位?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外国如何看待渔城之战的历史地位

渔城之战:南宋延续20年,被欧洲人誉为“上帝的鞭笞之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大汗统治时期,蒙古铁骑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占领了2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以和当时的蒙古帝国抗衡。

然而最后蒙哥汗死在了渔城。然后由于蒙古可汗空的缺乏,蒙古的两个弟弟阿里布哥和忽必烈立即争夺可汗,蒙古帝国陷入了持续严重的内乱。渔城下蒙哥汗的倒台影响很大。

1.导致蒙古对宋朝的战争彻底解体,让宋若持续了20年。进攻四川的蒙古人被迫撤军,护送蒙古可汗的灵柩北上。他率领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鄂州忽必烈,不得不撤军回北,以和哥哥阿里布哥争汗。

一支从云南到兀良合台的军队,向北穿过广西,已经进入潭州门。由于蒙古人的死亡,军队也在忽必烈派遣的一支军队的帮助下渡江北上。蒙古南北军基本如期进占,只是因为主力进攻西部战场失败而功亏一篑。

2.它阻止了蒙古军队的第三次西征,缓解了蒙古军队对欧、亚、非的威胁。1252年,蒙古可汗派兄弟徐烈武发动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地区。

正当徐烈武准备进军埃及的时候,有人通知他蒙古之死,于是徐烈武留下少量兵力继续战斗,他率领大军返回东方。结果蒙古军队因为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一直没有到达非洲。此后,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进入低谷。因此,渔城之战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3.它为忽必烈掌握蒙古政权提供了机会,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蒙古保守派,政策还是传统。这种带有浓厚蒙古部落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统治广大中原和汉族地区的需要。

忽必烈却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对汉文化的推崇者。蒙古成为可汗后,忽必烈受命掌管南汉。他大力招收汉族儒生,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引起了蒙古汗及其保守派官员的怀疑,于是忽必烈被撤职,汉化政策被迫取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古军队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得以免遭更大的破坏。僧可汗曾留下遗言,后攻下渔城,成为屠城中之人。

扩展数据

渔城之战:公元1259年,蒙古自称数十万大军,围困贺州渔城,富川府路,但从未被攻克。就连蒙古可汗蒙哥也在战争中被杀在了大门口,门神王坚将军可谓是人称英雄。

之后忽必烈在汉臣的支持下建立了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大势已去,忽必烈承诺绝不伤害城中百姓。直到这时,门神王力才弃城投降,公元1279年。弃城之后,无人求饶,守城的32位将军都拔剑自杀,可谓忠勇。

从1227年初到1279年底,川渝抗战长达半个世纪,包括坚守渔城36年。

参考:百度百科-渔城之战

渔城之战真实详细的历史。谢谢你

宋蒙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到1279年的雅山之战宋朝覆灭,历时近半个世纪。这是蒙古军队崛起以来遭遇的耗时最长、劳动强度最大、难度最大的战争。1259年发生的四川贺州渔城之战,是影响最大的战役之一。

  名称: 钓鱼城之战   地点: 四川合州钓鱼城   时间: 1259年   参战方: 南宋,蒙古   结果: 南宋获胜   主要指挥官: 王坚,蒙哥汗   目录   简介   战争简介   战争背景   战争经过全面爆发   地势十分险要   稳定了蒙古政局   死于缙云山寺庙中   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南宋宝佑六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宋将王坚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抵抗蒙古军进攻的着名要塞防御战。   宝佑六年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分兵三路进攻四川。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县,进抵武胜山,准备进攻合州,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移于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 钓鱼城之战   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鸡爪滩,驻于城东石子山,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处,但在宋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四月三日,连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蒙古军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被王坚率勇士力战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 钓鱼城之战   。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的封锁进入重庆。后又率舰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军阻截。经略使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战船百余艘,击退其援军,乘势追至重庆而返。时天气大热,瘟病流行,蒙古军战斗力大减。王坚乘机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其人人惊恐,夜不得安。初五日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乘夜突破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汗大怒,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亲临现场指挥,中飞石受伤。二十七日,卒于军中。蒙古军遂撤围北还。   编辑本段战争简介   宋蒙战争的一次着名战役。宋理宗嘉熙四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淳佑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宝佑二年王坚任 钓鱼城之战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开庆元年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从二月到五月﹐先后猛攻一字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以及外城﹐均被击退。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吕文德率战舰千艘往援﹐为史天泽击败﹐退回重庆。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并﹐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此后﹐马千代替王坚为合州主将﹐景定四年张珏又代马千。张珏守合州﹐屡败元军。德佑元年王立又代张珏为合州安抚使﹐祥兴二年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编辑本段战争背景   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哥汗八年年底,蒙古侵略大军进逼重庆,在重庆北面的合州钓鱼城下受阻。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遂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次年正月,蒙哥分兵进攻合州旧城和渠江流域的钓鱼城、平梁城,断绝了它们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蒙哥还派纽磷进攻忠,涪,断绝下游宋军的增援,使钓鱼城完全孤立无援。二月,蒙哥亲率诸军驻于城东南角的石子山上,扫清了江上宋军船只。但是,蒙军连续攻打钓鱼城及其周围的营寨,都被击退。四月,蒙军虽然绕道西北攻外城,更曾一度登上城头,但仍被击退。由于屡攻不克,前锋主帅汪德臣又受伤而死,加上夏季到来,蜀地炎热,疫症流行,令蒙军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城内南宋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白天抵抗蒙军进攻,夜晚则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计可施。七月,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负伤,后伤重死亡,征蜀的蒙古大军被迫撤退,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争汗位,南宋遂得以延续。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全面爆发   宋蒙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 钓鱼城之战   ,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 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至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这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由此获得良机, 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着的 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 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即是这一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地势十分险要   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 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 副使期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贤 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 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 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 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 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灭宋战争。蒙哥为成吉 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远征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着称。1252 年,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蒙哥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 塔察儿、李璮等攻两淮,分宋兵力; 又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则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 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 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 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 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为宋合州守将王坚所杀。 宋开庆元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 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 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 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 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 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西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元史·宪宗纪》称“杀宋兵甚众”,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 退。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 蒙哥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 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 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其不能发挥作用。   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 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 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着称的 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骁将汪德臣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 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汪德臣因而 患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   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胜其忿。 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汗于六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确说是得了痢疫。另《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 《合州志》等书则称蒙哥汗是负了伤。无论如何,蒙哥不能再坚持攻城了。七月,蒙 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蒙哥汗逝世。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暂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 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 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 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后来钓鱼城降元,以不可杀城中一人的条件。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过亿,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干干净净。惟有由钓鱼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实力让魔鬼们放下屠刀。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 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渔城战争的战争影响

南宋末年,国防主要分为江淮、镜湖、四川三个战区。其中,四川剧院分为:

1)三层战略防御体系: ①乐山嘉定为“镇西之根本”,保卫川西。 ②重庆山城为“保蜀之根本”,保卫四川。 ③奉节夔州为“蔽吴之根本”,保卫南宋。 2)八大军事防御山城,即抗蒙“八柱”: ①剑阁苦竹隘 ②蓬安运山城 ③苍溪大获城 ④通江得汉城 ⑤南充青居城 ⑥合川钓鱼城 ⑦金堂云顶城 ⑧奉节白帝城 一个比一个重要! 另外,网路流传的那些所谓“南宋钓鱼城之战”的雷人宣传,都是近三十几年来,一些地方添油加醋炒作起来的戏说历史剧,大部分非真实历史!包括什么“钓鱼城改变世界历史”之类耸人听闻的说辞,纯属哗众取宠! 众所周知,元人编纂《宋史》,成书仓促,未经修订。所以,《宋史》芜杂粗糙,错讹与疏略极多,其本纪、志、列传之间,各列传之间往往互相抵牾。元人对有关宋蒙战争的记录,也多删削美化,隐讳不少史实。《宋史》中有关合川钓鱼城之战,只是元人众多美化自己的“革命史”之一,与“飞夺泸定桥”故事如出一辙,实际都不是真实历史。正因中国有关宋蒙之战史料的可信度较低,所以,一般“国际通用蒙古史”均采信的是拉施特的《史集》,这也是世界认可的蒙史权威。 据史载,1259年初,蒙哥汗亲率大军进攻四川,兵临合州钓鱼城下时。宋军王坚因势单力薄,只闭城死守,拒不出战。双方由于实力过于悬殊,所以并无什么像样的激烈大战。僵持至旧历六月,“帝不豫,七月癸亥,帝崩于钓鱼山”,中国一些史料采用民间传言和戏说,说蒙哥是“中流矢”战死。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南宋时期,今重庆合川一带,还非常荒凉。山高峡深,多原始森林,史书说当地“山水皆有瘴,而水气尤毒”。世界蒙史权威拉施特《史集》也清楚记载:钓鱼城夏天气候极度恶劣,北方大漠来的蒙军,因水土不服,霍乱流行,伤亡严重。蒙哥也不幸染疾,遂以嗜酒治病,伊斯兰教历655年1月突然恶化而去世。蒙军只是因瘟疫而失去战斗力,无力继续征战,自己撤返,暂时退出了四川。但,仅暂停几个月,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后,又开始继续征伐南宋。

为什么元军在渔城之战中战败?

元军之所以在渔城之战中失利,就在于利用了自身的不足。

古代风景画鉴赏1251年,蒙哥继承蒙古汗位。之后东征西讨、屯田戍兵,积极为全面进攻南宋进行准备。他派忽必烈征灭大理,占据云南,使南宋腹背受敌;又派诸将在宋界附近屯田练兵,建立南下入宋的基地。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蒙哥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亲征南宋。他兵分两路,一路攻击荆襄,一路由他亲率攻击巴蜀,又命灭大理后留守云南的元军北进,企图三面合击,一举灭掉南宋。 1258年七月,蒙哥汗聚兵十万出六盘山,大举攻蜀。元军由大散关入蜀,势如破竹,九月便入据汉中。接着取道金牛,直逼利州。十月破利州,元军渡过嘉陵江,力克险隘苦竹,再沿嘉陵江东下,破大获,降青居、大良诸山城,直逼重庆。当时南宋四川制置使已移驻重庆,重庆已成为新的防守核心。蒙哥汗就是要一举攻下重庆,从而彻底毁灭四川的防御。而此时,余玠十余年前守四川时所修筑的数十山城均已落入元军手中,只有钓鱼城尚存。 钓鱼城为余玠于1243年修筑,它在重庆之北一百余里,位于嘉陵、渠、涪三江交汇处,四通八达,扞蔽重庆。钓鱼城修在山上,三面临江,四围峭壁,城高二十仞,易守难攻。同时钓鱼城守将王坚也做了周密准备。他首先发丁十余万加固了城墙,又在城内凿池蓄泉水,并令军民屯田,蓄积粮草,并沿江构筑工事,置以水军,加强外围戒备。总之,钓鱼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1259年二月,元军合围钓鱼城,攻城之战打响。二三两月,元军屡次猛攻,但由于钓鱼城城墙沿峭壁而建,高耸入云,火炮、箭矢难以企及,云梯也搭不上去,元军将士虽奋勇作战,但都被击退,伤亡惨重。至五月,城仍不克。元军士气低落,而宋军则士气高涨,屡屡夜间出袭得手。时至七月,蜀中大早酷热,来自北方的蒙古人开始普遍不适,不久,军中疾疫大作,士卒多有死亡,元军斗志低落到了极点,而钓鱼城内的宋军则兵精粮足,斗志旺盛。元军无力再攻,只好围而不打,双方相持不下。七月上旬,蒙哥汗忽然死于军中,元军遂弃城不攻,仓皇北退了。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渔城之战》?

渔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蒙古征服的城市。它一直屹立在东方,直到宋朝灭亡。

宋端平二年至淳祜元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兵发三路,于四川、荆襄、江淮地区,大举进攻南宋,企图亡我大宋。这七年之间,除了让蒙古在四川有所突破,在东、中两路,均被宋将吕文德、杜杲、孟珙等军击退,战线不进反退,宋军收复了淮南各地和京襄诸郡。此后蒙古军长期围攻襄阳和四川的钓鱼城,但在余玠、孟珙等人的防守下,无法越雷池一步。 特别要提到,在公元1257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也阵亡在城下,守将于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 后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坚之子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无数,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干干净净,惟有钓鱼城抵抗了40余年而全身而退。 从1235开始到1279年结束,中国四川军民抗战时间居然超过了40年! 中华有如此豪杰,胡掳又安可长留!

请说说渔城之战中蒙哥撤军后渔城官兵投降的历史。

公元1257年,蒙古自称数十万大军,围攻渔城,但仍未能攻克。连蒙古大汗也在战争中被杀在城下,门神王坚将军被人称为英雄。

后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坚之子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无数,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干干净净,惟有钓鱼城抵抗了40余年而全身而退。 从1235开始到1279年结束,中国四川军民抗战时间居然超过了40年! 中华有如此豪杰,胡掳又安可长留!

抗战时期古代汉奸为什么比伪军强?比如渔城之战是宋朝领导的,清朝也是

古代打仗主要靠勇气,所以古人说“勇气也是和丈夫打仗”!

宋降军和明末汉八旗,其实都是藩镇部队!朝廷基本上无力控制,所以一旦待遇不好,造反起义反正的比比皆是。 例如明末金声桓,降清后,以不得封侯,又为巡抚所排挤,而反清。姜镶也是如此! 所以,第一点就是,他们是为自己而作战,打下地盘是自己的, 抢的东西是自己的,为什么不拼命作战! 第二,中国古代没有国家观念,只有天下观和民族观!天下观就是天下一家;民族观则是入汉俗则汉;中国的国家概念是清朝灭前亡后,由梁启超提出的。详见《《饮冰室文集》中国家概念的意涵》。 换句话说,明朝汉八旗等是为了自己家族,自己荣华富裕打拼;而二战时期,则有了现代国家观念! 第三,至少清朝的奖赏制度、军队制度比明朝先进一点! 之战怎么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天主教传入我国始于 天主教传入我国始于下一篇:请问水稻的发展历史 请问水稻的发展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