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朱元璋曾想了一个养兵不花钱的办法,结果怎么样?

导语:明成祖朱元璋为解决庞大军队的养活问题,建立了警卫制度和屯田制度。然而警卫制度后来导致明军战斗力的丧失,士兵开始逃亡。屯田制度解决了士兵的吃饭问题,但也导致了军属失去谋生手段。明朝因此采取征兵制度,但其养兵成本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最终臃肿的大明帝国被拖垮。

说到朱元璋,大家会想到什么?以下小系列介绍这个人的历史故事。

明成祖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招募吸收了大量军队。大军自然有利于增强自身实力,但是兵力越多,军费就越大。虽然战争期间养活一个士兵的成本很低,但至少人们必须有足够的食物。连年战争可以说是对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所以即使占据了很多地方,收入也远远不足以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听从谋士刘基的建议,开始整编军队,建立了警卫制度。所谓警卫制度,就是把军队的组织分为警卫和学院两个层次。每个卫队有5600名士兵,最高长官是指挥官。魏下属单位为千户机构,每千户部队1120人。千户以下学校100所,每百户112人。

到洪武二十六年,明帝国有326个禁卫军和65个独立机构,兵力200万。既然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明朝其实并不需要继续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但是,如果这些失去原有生计的士兵得到恢复,就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当时社会生产力低。我们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接下来我想说一下卫生机构体系的“关键事件”:屯田。

朝廷给各医疗中心分配军粮农田,各部队约70%的士兵务农,其余30%执行军事任务。其实在大多数没有战争压力的地方,军人种地的比例更高。这样士兵就可以自给自足,解决吃饭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士兵们可以迅速拿起武器,奔向战场。朱元璋曾自豪地说:“我养百万兵,不花百姓一粒米。”

但是朱元璋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让他骄傲的警卫站制度,后来导致了明军战斗力的丧失。

明朝在户籍上严格区分军人和普通人。军人是军人家属,归五大武将管辖;人是人户,归户部管辖。军属是世袭职业。平民一旦被征为军士,就要被征为世世代代。他们不允许交易或参加科举考试。每个军属都要派一个男兵去卫生院,叫正定,其他孩子叫丁羽。郑鼎之死,应由军户丁羽轮流补上。家庭没有继承人的,应当由同一个家庭代替。

军官背负重仆,社会地位很低。基本上他们都没有活几代人。因此,朱元璋统治时期,很多士兵开始逃亡。明朝中叶,军队中的高级军官和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利用职权侵占军户的荒地。许多士兵和他们的家人失去了谋生的唯一手段,被迫成为强大的租户。军属无力谋生,军人出逃屡见不鲜。据统计,明朝正统三年,全国逃亡的士官有163万人,占驻军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样的军队指望他们保卫国家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边境问题,征兵制度逐渐取代了魏制度。但征兵制养兵成本大幅增加,给明朝财政问题带来很大压力。万历后期军队纪律松弛,官兵军饷严重空。国家财政收入完全不足以满足军费开支,臃肿的大明帝国终于被强行拖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91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下一篇:什么是乐籍?雍正为何会同意取消乐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