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元朝都城 揭秘:忽必烈是如何建立元朝的国号和都城的

导语:本文介绍了元朝建国、建都、造字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忽必烈以汉为基础,依靠汉族地主的支持取得可汗地位,建立以汉为中心的元朝统治。元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并创制蒙古文字以适应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蒙古字成为国家官方文字,加强了蒙、汉、藏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

忽必烈打败阿里布格,确立了自己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而此时的西北武道鲁斯实际上是分离的,大汗的统治地位和武道鲁斯与大汗的关系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是不同的。而林也不再是政治的中心。忽必烈以汉为基础,依靠汉族地主的支持取得可汗地位,不得不建立以汉为中心的元朝统治。

建国

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以来,这个国家被称为大蒙古,有民族名称,而不是北魏、辽、夏、金。忽必烈被称为可汗后,称号为“中通”,但没有其他名称。127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多年后,他的统治地位逐渐巩固,正式命名为“大元”。接下来的圣旨说:“那些在夷庭待了很久,又申请了奏章的人,也就是已经在大事业中站稳了脚跟,应该尽早定在洪明。”“建国名大元,意为“易经干元”。忽必烈根据汉民族的古代文献《易经》,将国名改为大元。这说明他统治的国家不仅仅是一个蒙古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延续。

建都

窝阔台建与林,为蒙古占领国的统治中心。忽必烈建开平,成为可汗立国的基地。但是忽必烈已经把中原作为立国之本,开平显然不适合作为国都。1263年5月,忽必烈升任开平商都,任暑期驻地。1264年8月,燕京改名中都,准备建都。

和尚是忽必烈在和林寺最早信任的汉人幕僚。1264年,王娥最后一次奏称,子聪“长期供职藩府,积年累月,参与幕府的阴谋,决定国家的大计”,故应作官。忽必烈的圣旨僧姓刘,赐名,拜太保,取中书以省事。1266年,忽必烈命刘在中都建宫。同年,被任命为官员的张柔和工商部部长段天佑被任命监督宫城的建设。刘等人选择了金钟渡市东北部,太岳池邛花岛附近作为新都的城市遗址,并计划每周在60英里外修建一座新城。忽必烈建立“大宛”称号后,于1272年2月,采纳刘的建议,将中都改为大都,并宣布建都于此。1273年,大多数宫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收到贺电。从此元朝定都大都。大都取代了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清时期的首都。元代大部分建筑影响深远。

造字

忽必烈建国建都于汉朝,但他没有辽太祖阿保吉“会说汉语”,也没有北魏孝文帝或金世宗、章宗那样熟悉中国文化。懂中文的蒙古贵族很少。忽必烈建立后,仍然非常重视维护和发展蒙古语言文化。1260年12月,忽必烈封吐蕃萨迦族巴锡巴为“国师”,命巴锡巴带领部分吐蕃汉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建立时,塔塔通A曾根据回鹘字母拼出蒙古文,并制作蒙古文字供使用。

这种写法已经普遍使用了将近六十年。忽必烈命八思巴制作新蒙古文字,以适应元朝建立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要求拼写新蒙古文字,翻译书写其他民族语言,主要是汉语言。新词造出后,于1269年2月由忽必烈正式颁布。原称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成为国家官方文字。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各国颁布的诏令、文告、法令、印章、卡片、纸币、钱币等都使用了国字。蒙古文字还被用来翻译中国典籍、历史等文献,供蒙古贵族子弟学习,加强了蒙、汉、藏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9597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尼泊尔在哪 揭秘:尼泊尔与中国从哪朝哪代开始有渊源下一篇:唐寅是哪里人 古代最牛的专业“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8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