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赵魏 晋国及三家分晋后韩赵魏都城的变迁

导语:本文介绍了战国时期晋国、韩国、赵国、魏国的迁都历史,他们迁都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寻求发展和避开强秦。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成为他们迁都的首选。

晋国初封于唐朝和杜毅。据《史记·晋家志》记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它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汾河和惠河流域。之后又迁都到曲沃、绛红、新田,都在山西西南部。

晋迁都新田时,有人建议迁都盐池附近的连,“良田近盐,社稷可享”。当时指出,一邑一带“土薄而浅”,容易得病,不如新田一带“土厚而深”,地势高干,“有汾河流其恶”,晋国的主体位于山西西南部,所以当时的都城选在山西西南部,生活环境是第一条件。

前453年,后金分为朝鲜、赵、魏三国。韩国最初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早期以平阳为首都,后来扩展到河南省中部。416年,韩国渡过黄河,迁都益阳,汉迁都阳翟,375年灭郑,即迁都郑。韩国是“四战之地”,东有魏,西有秦,北有赵,南有楚。被各国包围,长期处于战备状态,在新郑遗址发现大量武器。所以韩国首都的迁都和其军事扩张有关。

先定都安邑,曾迁都叶。南渡河后,有河南省中部,前361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良,不久又开凿了一条连接淮河的峡渠。

魏国也可以说是四战之地,西有秦汉,东有齐,南有楚,北有赵,其中秦的威胁最大。《魏国史记》说:“安邑近秦,迁都避秦是必须的。

赵国源,建都晋阳,423年迁至中牟,386年迁至邯郸。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南北交通要道上,北有“燕、朱,南有郑、魏”,意为“漳漳一城”。赵位于前晋国北部,与北方草原民族有着悠久的交往。进入战国以后,外敌入侵主要发生在西部的强秦和北部的戎狄,先在傣族国家,后在中山国。

赵把都城从晋阳迁到中山和邯郸,一个是为了避秦,一个是为了对付中山。最后完成了赵武灵“胡服骑射”的立国方略,这与都城邯郸有关。

总之,战国时期,朝鲜、赵、魏都把都城从太行山迁到了华北平原。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开强秦,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求发展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成为他们迁都的首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9974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big笑工坊 当年的每日一笑的big笑工坊去哪了下一篇:直系亲属不能输血 直系亲属不能输血,情况严重甚至会送掉性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