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曹魏政权依仗士族,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导语:曹操在选拔人才时不采取封建道德品质和贵族家庭背景的限制,强调“任人唯贤”,但他并不想重用穷人,看重的是人才。汉末曹操崛起时依靠士族和豪强,如荀攸、钟繇等。任人唯贤是为了纠正汉朝科举制度缺陷,不过过于注重道德容易忽视实际利益。

接下来,边肖带你去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曹魏,去探索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故事。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一位极其杰出的政治家,在政治上是开明的。他加强中央集权,约束地方豪强,用人不分出身。看来曹操利用人才打破了当时的族人观念。要知道汉代选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被选者在仁、义、孝方面的封建道德品质,另一点是有贵族家庭背景。为了维护和发展曹魏政权,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曹操在选拔人才时没有采取上述标准限制,而是强调“任人唯贤”。只要是人才,即使缺乏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于下层,也有可能被提拔任用。所以从公元210年开始曹操就发布了三个“求才令”,可见曹操对人才的渴求。

说来也怪,曹操明明是想任人唯贤,拉拢更多的穷人,但实际上,曹丕后来建立魏国,实行九品郑智制度,其实是在为贵族士绅做让步,也是因为曹魏的让步。这些贵族士绅支持曹魏取代汉朝建立新政权,使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既然曹操明显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为什么曹魏政权最终还是依靠士族

其实曹操是任人唯贤的,他的目的不仅仅是重用卑微的人,这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说到任人唯贤,人们往往会想到郭嘉,一个才华出众、出身卑微的浪子,但实际上并没有证据证明郭嘉出身贫寒。当时曹操想任人唯贤,主要是为了纠正汉朝科举制度的缺点。他这样做是为了纠正在选官过程中过于重德轻才的做法。毕竟道德高尚之后,会采取很多不人道的措施,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才华。反而犯了一些错误的人可能很有才华。然而,如果我们在做大事时过于注重道德,我们很容易局限于形式,而忽视实际利益。另外,没有办法客观公正的衡量道德。毕竟有些人为了入朝为官,经常使用欺骗手段,但这并不一定说明这些人有什么才能。所以,任人唯贤和重用穷人没有关系。

更何况,汉末曹操的崛起,靠的是当初的士族和豪强。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曹操打败袁绍,赢得官渡之战,然后统一北方,主要依靠汝颍士人和乔人。如颍川荀氏的、荀攸,颍川的钟繇,颍川陈的陈群等,都是读书人。但是,乔人出身于地方豪强,掌握了兵权。

曹操的亲戚是曹实和夏侯惇,这两个氏族都有很强的地方实力。当时曹操崛起后被徐荣的军队打败。曹洪率领一千多名家乡兵到扬州招募家乡兵,曹仁带一千多名少年到曹操那里,使得曹操后来崛起。曹操的祖父虽然是宦官,却被当时的大清士大夫看不起,但曹操在当时绝对是个有钱人,不是所谓的士大夫。毕竟曹操的祖父曹腾担任中常侍和大长秋,曹腾的弟弟曹宝被任命为河间乡和颍川太守,曹操的父亲曹嵩被任命为大司农和秋微,曹仁的父亲曹驰是侍中和常熟的校尉,曹休的祖父是吴郡太守,曹操自己在二十岁时就被孝敬了。这样的家庭怎么算穷?

作者认为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但也不想重用穷人,看不起有钱有势的人。曹操要的是抓贫扶强,看到的只是人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32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陕西织布局建成了吗 周莹入股陕西织布局了吗 历史上周莹支持过洋务运动吗下一篇:大义秦商 周莹为什么不改嫁 可怜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一片痴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