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李渔 李渔的传说故事:李渔笠翁的来历

导语:李渔,取名仙侣,后改为渔,号无徒,字笠鸿、号谪凡,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着作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表演艺术及饮食、园艺等内容,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签翁十种曲》,现在均广为流传。 李渔笠翁的来历 有一年闹大旱,伊山村边的塘水都干了,田间的禾稻瘪枯枯的

李渔,取名仙侣,后改为渔,号无徒,字笠鸿、号谪凡,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着作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表演艺术及饮食、园艺等内容,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签翁十种曲》,现在均广为流传。

李渔笠翁的来历

有一年闹大旱,伊山村边的塘水都干了,田间的禾稻瘪枯枯的。有几口大塘,水却是满满的,这是姜财主家的,村里人急得没法,去找李渔商量,托他到姜财主家讨水。

说起这姜财主,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不光家里财产多得连他自己也算不清,而且城里的县官,还是他的什么亲戚,有财有势的,谁敢去碰他一根毫毛。李渔倒不在乎,他受了大家的委托,便上门去了。

开始,姜财主见是李渔,勉强应酬了几句。可当一提起讨水,他竟把脸一沉,皮笑肉不笑地说: 嘿嘿,水,有呀,你带来多少银子?

李渔一楞,塘里的水还要银子,岂有此理?但嘴上仍只好说: 乡亲们穷哪!哪有银子?

姜财主摇了摇头,说: 既然没银子,那就不必多废话。

李渔一听,好气恼,本要发作,但一想到乡亲的委托,只得耐下气,说: 田里禾稻都快枯死了,哪里还有闲工夫讲废话?

姜财主把眼珠一横,冷笑一声,说: 晤,既然如此,老兄何必如此认真呢,莫非收了银子难交账?

李渔再也忍耐不住了, 刷 地站起身来,问: 水从山上来,人人都可用,你凭什么占为己有?

财主急了,一时不知讲什么好,便拍着胸膛: 喏,喏,就凭我这个,这个,你有啥办法?

两人言来语去,顶撞了起来。李渔水没讨成,反而讨了一肚子的气。

他回到村里,就把情况跟乡亲们说了。

大家一商量,决定到十里外的龙山坝去引水。话虽这么说,可引水也不容易啊,得穿过一片荒山地,挖条沟,水才能流过来呀。

人心齐,泰山移。大伙一条心,便决定动工啦。

这事很快传到姜财主耳朵里,他想:糟了,要是让穷鬼挖好沟,我这两口大塘,岂非白修了。他转来转去,赶紧上县城去找亲戚,请县官替他作主。

历来乌龟、王八是同一路货色。财主同县官一商量,竟出了张布告,说什么这片荒山地,全是姜家的,准也不准动。

不得了了,明摆着不准挖沟,逼着要买水啦!村里人又急着找李渔去商量。

李渔想了想,说: 你们带几升芝麻,再来八个人,每人带把开山锄,排成行,走一步,挖一下,你们前面去,我在后面跟,一同去查看查看。

整整跑了大半天,才回到村,李渔又说: 先别急,回家歇着,顺便准备准备。待我查了历书,择吉破土。

李渔这么一说,有的人在肚里嘀咕:人家事情这么急,他还要择个吉日,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又不好当面说,只得在心里纳闷。

一天,李渔到荒山地上一看,播下去的芝麻都发芽啦,赶紧回来,说是破土吉期已到,即刻动手。

这下,村前村后可热闹了,呼儿唤女的,一群群,一队队,直向荒山地奔去。

姜家财主一看,不妙,这班穷鬼吃了老虎胆啦,竟敢动手破土,那还了得,就奔进城里去告状了。

县官接到状纸,发下竹签,立传伊山村首到堂。谁知李渔早在那里等候,一传就到。

李渔手里也拿着状纸,只见上面写着:

村民要治水,挖点芝麻地,

只挖一条沟,何必多是非。

县官拿着状纸,拿不定主意,眼珠子转了转,问: 到底要挖多大的地?

李渔答: 芝麻地么,就跟七品芝麻官那样,这么一点点。 随手把小指头一举。

县官一听,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帽子,点了点头,说: 芝麻不大,唔,芝麻地么 抬头一看,大堂上站着这么多农民,心里也有些慌,便朝姜家财主说道: 姜翁,芝麻地,反正大不了。我看算了吧!

姜家财主本是个目不识丁的草包,被县官一说,也只好点点头。

县官马上在状纸上批道:

区区芝麻地,与民去治水。

本县今批示,不准有翻悔。

李渔拿着批示,赶紧回到荒山地,真的破土动工啦。

很快便挖了一大片,姜家财主一看,哎唷,不对,芝麻地,怎么有这么大呀!想想实在不放心,又连忙赶进城里,请县官亲自来查看。

县官无奈,只得开锣喝道地坐着大轿,来到荒山地,找着李渔,问: 大胆刁民,为何目无批示?

李渔不慌不忙,把批示一举,说: 小民素来守法,遵老爷之命,在挖芝麻地!

县官手一指,又问: 这么大一片,还叫芝麻地?

李渔也把手一指,答: 这些便是芝麻地,请老爷细看。

县官哪里认得清芝麻、绿豆,一瞧,的确是些成行成片的嫩芽,轻声问随从: 这些是什么?

随从点点头,答: 全是芝麻。

周围的人也都喊了起来: 启禀老爷,全是芝麻。

李渔嘿嘿一笑,道: 老爷,没错吧,乡民挖的是芝麻地呀! 县官涨红了脸,一个转身钻进轿里,喊:快抬,快抬!

县官走了,姜财主灰溜溜地回了家。谁知李渔从此变成了他的眼中钉。

挖通沟,水进村,人们那股乐劲啊,还用说吗?

一天,有人来找李渔,说是姜家财主雇了打手进村了,要暗算他,叫他避一下。

李渔一怔,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避一下风头也在理。

哪里知道,李渔正在盘算,几个打手已到面前。急的啊,连家门也没敢进,转身就往村外走。

正巧,村口有人在耕田,听了这事,随手拿起蓑衣、笠帽,往李渔身上一披,往田里一指,李渔心下明白,便装模作样地去耕田了。

不一会儿,几个打手赶到田边,气呼呼地问: 喂,看到李渔了吗?

李渔没作声。田边的老汉把手一指,答: 哦,李渔么,早到那边去啦!

过后,李渔心想,千有理,万有理,地头蛇咬人实难避,这趟亏得蓑衣、笠帽救急,想来想去,便决定远走高飞,回到杭州去了,免得县官、财主生是非。于是,便改叫 湖上笠翁 ,李渔的故事从此广为传诵。

一言心语

荒山开地的故事。道出了利欲熏心、依附权势的丑恶嘴脸。更表现出了李渔的超人智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60迫击炮 1937年之前民国有制造过60毫米迫击炮吗下一篇: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科举制度为什么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