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功绩比戚继光还大的抗倭名将,胡宗宪结局如何?

导语:本文讲述了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将领胡宗宪的故事,他成功地建立了强大的军队,通过智胜知望的策略成功擒杀徐海,但最终因贿赂被下狱并自杀。文章探讨了胡宗宪的成就、手段以及其在当时政治波折中的困境。

历史是一条长河,永无止境地向前流淌。今天边肖给大家讲胡宗宪的故事。

嘉靖三十三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胡宗宪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御史。出发前,他发了一个誓:他不会逃离知望和徐海,并且在某次旅行中再也不回北京。果然不出所料,他来到浙江后,整顿军纪,训练士兵,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了重金奖励士兵,他甚至不惜克扣士兵的薪水。而这也是胡宗宪一直被诟病的地方。

在胡宗宪之前,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抵抗日本侵略,但结果都是失败。经过对形势的仔细分析,胡宗宪决定不走以前的战略道路。他发现只有知望和徐海是真正的敌人。他们聪明狡猾,根基深厚。只要摇一摇,剩下的老鼠就会自然散开。

有了战略方向,胡宗宪放弃了以暴制暴,准备先智胜知望。这时,明军逮捕了知望的妻子、母亲等人并将其投入监狱,但胡宗宪将其释放并妥善安置。同时,胡宗宪派特务到日本探查、爱抚知望,对他软硬兼施。知望急着要见他的亲戚,并报告了徐海的下落。然后胡宗宪成功擒杀徐海,明朝几十年的土匪得到缓解。

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庭各方势力却风起云涌,进而出现了“内阁第一助理严嵩赵文华以祭海名义来浙江视察军务”的事件。胡宗宪再次陷入两难境地:要么依附严嵩父子,继续掌握抗日大权;还是不肯附上,黯然回京。权衡之后,胡宗宪最终选择了依附之路——反派上台,只能低头。果然,在赵文华的强力推荐下,胡宗宪被提拔为省政府,手握重权。自此,胡宗宪与严嵩关系密切。

胡宗宪作为严嵩推荐的人才,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是严嵩的功劳。在嘉靖面前,胡宗宪成了严嵩信任的重要人物。但是,胡宗宪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严嵩一方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就是经常打胜仗杀敌,但不能彻底杀敌,功德也就没了。所以在胡宗宪的控制下,战争时而相持,时而胜利。直到严嵩去世,胡宗宪贿赂严世蕃的证据才被翻出,之后被下狱。在狱中,写了一本百万字的书《辩诬》,被嘉靖忽略。胡宗宪绝望而自杀。临死前写下了《剑葬冤狱,忠魂绕白云》,享年54岁。

纵观胡宗宪一生,他的抗日成就大于戚继光。为什么世人只知道戚继光,大多数人不知道胡宗宪?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为了达到目的,用尽一切手段,在自己的信用本上抹黑。还有一个原因是胡宗宪死后,严嵩的宿敌徐阶上台,徐阶不给严嵩东山再起的机会。作为严嵩的子公司,胡宗宪的自然成就被清除。

而且嘉靖年间政治波折重重,百姓疾苦,朝臣恩怨,多是一些政客的向上台阶。身处其中的胡宗宪只能陷入深深的困境,无法挣脱。很多年前他出生的时候,胡的父亲给他起名叫宗宪,这个名字出自《诗经》,是他的祖国梦寐以求的名字。而他也成功实现了父亲的期望——保卫国家,继续写英雄传奇,享受高官富贵,成为顶梁柱。

但是,主人公也是人。胡宗宪虽然不是岳飞那样严格意义上的天衣无缝的英雄,但他贿赂严嵩父子,贪污金银,最后护海护海,赏兵,以至于大多数人对胡宗宪的评价都局限于德才不能兼顾的事实。众所周知,嘉靖年间,政治不明,君主不明,朝臣很难做出贡献。胡宗宪尤其如此,他的权力与人心相矛盾,他的勇敢取决于奸妇。那个朝代有善恶,却没有对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370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揭秘:北宋高官退休后为什么都喜欢去洛阳?下一篇:古代“身份证”长什么样?明朝之前百姓用什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