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安禄山和史思明作为血肉至亲 最后为什么都被自己的儿子干掉

导语:本文介绍了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两位叛军首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故事。其中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儿子分别杀死了他们,导致叛军失败。本文探讨了古代继承制度和权力斗争的关系。

对于那些对安禄山和史思明非常感兴趣的朋友,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战争,史称安史之乱

这场大规模的叛乱战争持续了八年。虽然以朝廷胜利告终,但是经历了叛乱的唐朝开始衰弱。安禄山、史思明领导的反抗朝廷的叛军,前期打败了唐朝,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最重要的原因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叛军首领相继被杀,而且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作为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为什么会有同样的经历?

安禄山不肯传给长子,导致长子怨恨

安禄山兴起后,宣称自己有二十万兵力,然后率领叛军一路杀到长安。虽然是义军,但战斗力很强,朝廷对其毫无防备。一路几乎畅通无阻。官员和百姓到处投降,有的人选择弃城而逃。

长安城被攻破后,唐玄宗带领群臣逃出了都城。无论如何,唐朝是无能为力的。

天宝十五年,得洛阳的安禄山选择自立,改名叫燕。在古代,皇帝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继承人。

古代奉行长子继承制。长子安庆宗死后,次子安清绪本应是皇位继承人。在此之前,安禄山对安清绪是非常偏心的。

但后来安禄山娶了段夫人,段夫人为安禄山生了一个儿子叫安庆恩。安禄山是半决赛,半决赛有独特的习俗,讲究溺爱小儿子。安庆恩出生后,安清旭的地位逐渐下降,安禄山也动了让安清旭接班的念头。

一直被培养成接班人的安清旭自然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

安禄山成为皇帝后,因为肥胖而变得越来越暴力。他经常打骂自己的亲信和下属,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安禄山的手下庄妍建议安清绪杀死安禄山,帮助他登上王位。

面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诱惑和与父亲的逐渐疏远,安清绪下定决心要换掉安禄山。除掉安禄山后,安清绪宣称安禄山病重,自然成了太子。他没多久就继承了王位。只有安清旭自己是弱者。他登上王位后,朝鲜的权力落入庄妍手中,他自己成了一个被操纵的傀儡。

史思明想除掉长子,史朝义被迫起兵自保

史思明原来是安禄山手下的将军。安清绪在邺城被唐军围困时,史思明除掉安清绪,成为叛军首领。

史思明和安禄山性格相近,残忍不体贴,但史思明比安禄山更残忍。他率领的部队经常烧杀抢掠,惨无人道。况且他爱猜疑,连自己的儿子都难以信任。

史思明长子史朝义,慷慨有礼,谨小慎微,爱惜将士。将军和士兵都愿意跟随他。正因为如此,史朝义经常被人怀疑。另外,史思明本来就不喜欢儿子,想摆脱他。他让自己的小儿子史朝庆做了太子。

史思明对大儿子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子··思明传》中也有记载。他还当着史朝义的面说“只要克山州,这个贼终将被杀。”史思明的态度让史朝义极度害怕。他知道如果他不做点什么,他的生活将很难维持。

然而,即使面对这种情况,他也没有下定决心与父亲对抗,或者他的手下多次劝说他发动叛乱。在追求史思明之前,史朝义告诫下属不要吓到父亲。虽然史思明最后是被掐死的,但也是史朝义的手下怕人家未经允许不做决定。

两人都杀了父亲,但出发点不同

本质上,安清旭和石朝义虽然都杀了自己的父亲,但面对的情况是不同的。安清绪更感兴趣的是谋求皇位,以保证自己能顺利登上皇位。而石超逸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如果他不为王位而战,最后的结果就是丢掉性命。

进一步调查发现,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非常相似,因为他们在成为皇帝后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人,导致了内部叛乱。其实这个问题在宋朝之前就有,在唐朝更为盛行。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因为玄武门之变除掉了他的两个兄弟,李世民的长子李成干,他想在成为太子后夺取皇位,但没有被成功废除。唐玄宗王子李应率军攻打皇宫,被打败并被杀。在这个兄弟和儿子因为皇位而互相残杀的时代,两个人都这样收场并不奇怪。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3786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高丽和朝鲜是如何以小国之姿游走于各方之中的?下一篇: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水淹太原为何还是攻不下一座孤城?

文章评论

  • 笑魇如花

    权谋与家族纷争,自绝于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