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 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

导语:二战中最强的超级大炮:古斯塔夫火车炮,一颗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市下面的一份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来快速看一下!火炮被称为“战神”、“战场锤”,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杀人武器之一。但是实战中火炮里也有一些怪兽,体型巨大,口径惊人,甚至威力更

二战中最强的超级大炮:古斯塔夫火车炮,一颗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市下面的一份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火炮被称为“战神”、“战场锤”,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杀人武器之一。但是实战中火炮里也有一些怪兽,体型巨大,口径惊人,甚至威力更大。古斯塔夫火车炮是最具代表性的火车炮。

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制裁,无法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火炮被摧毁废弃。

但是,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开始重视火车大炮的研究。希特勒和将领们分析,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施里芬计划的失败。由于西线英法防卫力量过于强大,德军未能迅速消灭西线敌人,最终在两个战线的消耗战中崩溃。这时,希特勒认为,德国人要想取得胜利,还是要采取施利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此时,英法联军在西线的防御能力是一战的几倍,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了九年时间,花了60亿法郎巨资,修建了一条400公里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大约有5800个各种用途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密度为每公里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为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为300毫米,能承受一战时大贝莎火车炮等420毫米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中的反坦克障碍物主要有反坦克壕、悬崖、悬崖和金属混凝土桩,由雷区加固。反步兵屏障一般为金属桩或木质铁丝网,部分地区还装有电气化铁丝网...经过英法两国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都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突破马奇诺防线,所以这条防线也被称为固若金汤的防线。

德军领导人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德军现有装备永远无法突破马奇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火车炮。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一发就能穿透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而且需要从敌人火炮无法反击的距离以外发射,所以口径不能低于700 mm,因此克虏伯公司在1935年就开始研究,但是要研制出这样的巨炮并不容易。幸运的是,克虏伯拥有许多世界上最好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经过七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火车炮——古斯塔夫火车炮。

古斯塔夫火车炮口径800 mm,重1300多吨。它能在37公里外发射7吨炮弹,性能远超伟大的伯莎火车炮。克虏伯公司对枪的性能感到满意,以其董事长的名字命名为古斯塔夫。这把巨枪也是克虏伯家族最大的骄傲,是克虏伯公司的骄傲。系列中的第二炮名叫朵拉,是设计师埃里希·穆勒博士已故妻子的名字。德国士兵显然更喜欢后者的名字。他们把这个系列里的两门大炮叫做朵拉,这就是朵拉大炮的由来。

古斯塔夫火车炮体积庞大,重量巨大,普通火车无法携带。为了牵引这种巨型炮,克虏伯还专门设计了两台巨型机车,功率1050马力,时速60公里。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法国战役此时已经结束。德军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而是使用大量装甲部队突破阿登山脉,这是最不适合坦克的地方。然后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他们消灭了英法联军,占领了整个法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奇诺防线并没有被攻破,可以算是牢不可破的防线。

这时,古斯塔夫的巨枪似乎诞生的时机并不成熟,但元首希特勒还是非常重视。1942年春,多拉火炮组装完毕,最后一次射击试验定于3月19日进行。3月19日,独裁者希特勒在几名元帅和将军的陪同下,乘坐专列从柏林前往戒备森严的鲁根瓦尔德射击场观看试射。中午12点20分,多拉炮兵发射了一枚混凝土销毁弹,实测重量为7.086吨,火炮发射角为65度,射程为26.09公里。40分钟后,下午1点,炮兵以45度角发射了一枚重4.759吨的手榴弹,射程47.22公里。两发炮弹都准确命中目标,穿透了7米厚混凝土和1米厚钢板组成的模拟工事。

希特勒对炮兵的表现非常熟悉,对此极为满意。他称赞克虏伯公司,并下令重建两门同等级别的大炮。他还要求德国军方以700万马克的巨款购买这把古斯塔夫火车炮。希特勒非常喜欢古斯塔夫的火车炮。此时,马奇诺防线虽然已经被摧毁,但并不意味着欧洲没有强大的坚不可摧的堡垒。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初步胜利后,德军没有打赢莫斯科战役,双方转入僵持。这时,德国军队的力量仍然占据着明显的上风,希特勒

为了进一步打败苏联,下令打斯大林格勒战役。但要保证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就要摧毁苏联重团和斯大林格勒侧翼的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军堡垒。德军在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时,遇到了很多难以逾越的问题,其中最难以逾越的就是西多斯多博尔要塞。

Setosdorpol要塞早在1789年就被指定为要塞城市。因为是黑海舰队的基地和战略要地,苏军也非常重视这个要塞。经过苏联军民长时间的建设,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其防御能力丝毫不亚于马奇诺防线。

以塞瓦斯托波尔市为例,在该市360公里长的长方形区域周围,苏军共装备了12座永久性要塞,占全部克里姆要塞的75%。当时城内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一号”炮塔堡垒,拥有1934年制造的305毫米双枪,射程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像当时的战列舰炮塔,完全被200-300 mm厚的装甲板包裹。炮塔下有三个永久性防御工事,每层永久性混凝土覆盖层厚达3000-4000。整个堡垒覆盖着永久性的混凝土装甲板,通过地下通道与小铁路相连,在山区建立了无数黑暗的堡垒和掩体。要塞的所有炮塔都是以下沉的方式安装的,具有绝对优势,所以理论上不可能对地面的防御区进行攻击。而且设计者将堡垒的基础弹药存放在“库拉贝”主弹药库,地下30米的深度,可以抵御任何现有的德军火炮和空军队的任何攻击。

负责指挥作战的曼施坦因元帅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前被爆头。他前后六个月打击集中了七个师的兵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但未能攻占该城。德国人引以为豪的3、4型坦克、88毫米火炮、斯卡图轰炸机,在这些钢铁堡垒面前无所作为。

看到这种情况,曼斯坦因不得不从后方求助,要求调动重炮。最终数百门大口径火炮被运送到前线,包括427毫米卡尔铁路迫击炮、615毫米铁路加农炮和280毫米K5铁路加农炮。

但和古斯塔夫大炮比起来,他们只是小兄弟。因为古斯塔夫的加农炮太重,3月份被拆成几个部分,用三列火车运到塞瓦斯托波尔前线。光是车厢就多达25节,列车总长达一公里多。

由于古斯塔夫炮的重量很重,虽然被分解了,但普通的铁路和铁路桥还是承受不了。装载大炮的火车在被送往前线之前被迫行驶了数百公里。运到前线后,由于当时铁路末端距离塞瓦斯托波尔还有几十公里,巨型加农炮只能原地等待一个月。在此期间,德国人派出大量工程师紧急修建一条铁路支线。古斯塔夫的巨炮终于通过这条铁路到达前线,距离塞瓦斯托波尔只有16公里。4月初,古斯塔夫火车炮开始在铁路上架设,其架设场面极为惊人。古斯塔夫大概是历史上最可怕的火炮了。他有战术功能。首先一个300人的工程营负责火炮的组装。对于重达数百吨的主要部件,只需用两台巨型起重机就可以将底座吊起,然后就可以安装枪架、炮管和装载机构。安装花了整整三个星期。在此期间,空在古斯塔夫火车炮上有德国战斗机巡逻,附近两个高射炮连协助防守空。除此之外,还动员了大量德军负责附近的警戒工作,只有2000人。古斯塔夫火车炮附近,有4000多名德国官兵和技术专家,相当于一个步兵旅。火炮竖立后,全炮长43米,宽7米,高12米,高达4层,几乎相当于一艘战舰。它的壳也出奇的大,长7米,竖立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一枚炮弹是用来摧毁混凝土掩体的,重达7吨,内含2000公斤炸药。其威力足以突破37公里外0.85米厚的混凝土墙。

因为炮弹太重,只能用轻型坦克推进炮膛装弹。古斯塔夫的巨型加农炮开火时,是一个上校在指挥,直接操作加农炮的士兵多达1000人,此外还有数百名维修人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准备和调试。6月7日,古斯塔夫大炮开始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可以说古斯塔夫的巨型加农炮太可怕了,连他的设计师都没有想到。古斯塔夫以非常慢的速度开火,每一发炮弹都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它前后发射了48发子弹,摧毁了塞瓦斯托波尔的五座堡垒。其中,在连续发射9发子弹后,其中一发炮弹穿透了库拉贝主弹药库上方30米的土地,并将其引爆。在古斯塔夫大炮的帮助下,德军在仅一个月的第三次进攻中摧毁了所有要塞,攻陷了该城,俘虏了10万苏军,彻底占领了苏联南部。

之后德军逐渐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古斯塔夫再也没有参加过战斗。枪一度运回维修和膛线,然后送到列宁格勒前线。但是因为全炮太重,价格太高,使用寿命太短,需要绝对战场系统空以及大量辅助人员和设施的保护,而古斯塔夫巨炮被德军指挥官认为不切实际,只能用于特种作战,没有太多注意。事实上,古斯塔夫最大的威胁是敌机,因为他的目标太大,根本无法隐藏。火车炮结构精密,完全没有防御能力。一两枚重型炸弹可以伤害它,使它无法使用。

对于古斯塔夫炮来说,一旦受伤,只能送回德国维修,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运输过程中会有巨大的费用。简单来说,古斯塔夫只有自己的一方拥有绝对控制权空,只有部分控制权空,才能使用,不能冒险使用巨炮。当时苏联英美都有大量攻击机,所以古斯塔夫加农炮的使用在这方面必然会受到严格限制。当他被运送到列宁格勒前线时,正好遇到苏联的反击,古斯塔夫的巨型加农炮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运回中国。

这时,古斯塔夫系列的第二支巨炮朵拉也在之前被运送到斯大林格勒前线,但经过这支炮一个月的架设和准备,苏联已经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德军被包围了。朵拉的大炮不得不迅速从前线撤回,突破了苏联的包围圈,从此再也没有使用过。结果德军在战场上开始失去主动权,控制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当时古斯塔夫系列加农炮无法及时移动,目标极其巨大。一旦被苏军飞机轰炸,很容易被摧毁,所以一直没有使用。直到1945年4月22日,古斯塔夫火车炮被德军拆除,多拉火车炮同时被炸飞。火车炮时代也随着二战结束而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导弹时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杜审言的诗 杜审言的诗词有哪些下一篇:欧元美元历史汇率查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