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如果没有“文景之治”,还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吗?

导语: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入手,那么汉武帝究竟有哪些“文治武功”呢?这些文治武功是否和“文景之治”有关?文治无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而武功则是军事方面,以下我们来逐一分析。 政治 为加强中央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入手,那么汉武帝究竟有哪些“文治武功”呢?这些文治武功是否和“文景之治”有关?文治无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而武功则是军事方面,以下我们来逐一分析。

政治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把另外两个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诸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可以说推恩令的确是一个消除内患的天才创举,堪称我国古代最高明的“阳谋”之一,之所以说是阳谋,是因为诸侯王与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但却没有能力反抗,只能俯首听命。而这一政令实施的基础,乃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沉重的打击了诸侯王的势力,七国之乱结束后,大汉疆域内的诸侯王基本上都夹起了尾巴,再也不敢和中央朝廷叫板。因此,汉武帝的“推恩令”才能十分畅通的施行,而没有造成又一次的“七国之乱”。

文化思想

汉武帝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一个创举就是,听从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治国理念到选拔官吏,改良后的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但在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军事

汉武帝在军事上的成就我就不做赘述了,我主要想说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战争都是一项烧钱的活动,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是没办法发动战争的,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汉武帝时期屡次用兵,依靠的就是文景之治两代帝王积攒的家底,没有经济基础,卫霍是难以横绝沙漠的。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些钱财粮食,都是武帝用兵的后勤保证。

当然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远不止如此简单,刘彻本人的确极具雄才大略,因此不能把他的功绩完全归功于文景之治的积累,继而厚积薄发。只不过,如果没有他父祖两代的休养生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会暗淡一些,因为靠自己从头积累总没有坐享其成来的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徐渭诗词 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轶事典故 徐渭诗词选下一篇:康熙废太子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