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嚣张的杜牧见高僧不认识自己 无奈下写此诗 最后7字回味无穷

导语:目中无人的杜牧,见众僧不知己,乃作此诗。最后七个字,回味无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如果要列举出唐代,不,是古代两位水平最高的杜姓诗人,会是哪两位?第一当然要推杜甫,第二恐怕也无甚悬念,可推杜牧。杜牧的诗俊朗清丽,「

目中无人的杜牧,见众僧不知己,乃作此诗。最后七个字,回味无穷。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如果要列举出唐代,不,是古代两位水平最高的杜姓诗人,会是哪两位?第一当然要推杜甫,第二恐怕也无甚悬念,可推杜牧。杜牧的诗俊朗清丽,「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新绵邈,意境十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情景交融,动人柔肠。 都说才气外露,有才之人,往往秉性外露,有几分轻狂。这个说法对别人是否应验不得而知,但是对杜牧而言,确实算是比较准确。不过杜牧的外露和轻狂,是有充分底气的。杜牧虽说没有「 ”一朝看尽长安花”那般骄傲,但是也曾经因为「 ”两枝仙桂”在手,而志得意满。 他甚至认为大家都应该认识他,可是偏偏有一个高僧,对他不感冒,甚至表示从未听闻。这让杜牧有些颜面扫地,无奈之下写了一首诗。从诗中来看,被高僧打击后的杜牧幡然醒悟,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充满着禅机令人回味无穷。 《赠终南兰若僧》 作者:杜牧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但是结构极为复杂,蕴涵几重转折。前两句是少年得志的轻狂和骄傲,第三句是满腹牢骚。最后一句,幡然醒悟,达到了境界的升华和格局的提升。 第一句,杜牧是自吹自己出身高贵。他的故乡在南山,这是什么地方呢?这是当时长安的南面,名门望族的聚居地。所谓 「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就是说的当时的京兆两大望族,杜氏便是其一。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杜氏便是高门世族,至唐时更为煊赫。杜牧的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如此家世,值得骄傲,杜牧借此自夸并不过分。不过家世只是前人的荣耀,如果躺着吃老本,也算不得什么才俊。杜牧显然不是靠祖上功德得名的公子哥。 第二句,杜牧标榜自己的高才和成就,那就是「 ”两枝仙桂一时芳”。所谓折桂,一般指的是高中,这是学业成就。然而古代学而优则仕,折桂因此也常常指代当上了官。杜牧之所以称「 ”两枝仙桂”,一枝是他高中进士,一枝是他因为「 ”谏言制策”得官。虽然说一般而言,高中进士也能做官。但是杜牧却没有在这一条路上前行。唐代授官也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学业考试,即常科,比如中进士授官。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展示才能,即制科,入仕。杜牧是把两条路都走通了,确实值得一提。杜牧也成为一时之芳,名动京城。 然而却偏偏有人并不看重这些人间功名,比如这位对杜牧一无所知的僧人。不过能够真正看透世俗功名的僧人,一定不是普通僧人。杜牧起先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只是牢骚满腹地抱怨怎么有人不知道自己。这便是诗的第三句「 ”休公都不知名姓”。 不过杜牧究竟是杜牧,是有高才之人,突然之间,他就从牢骚中顿悟过来。自己如此志得意满,为所取得的功名沾沾自喜,是否合适呢?浮名之无根无稽,或许才是亘古不变的常理啊。想到这里,杜牧不由得对那个僧人肃然起敬。他由衷地感慨道:始觉禅门气味长。却原来,佛门之内,气韵更加绵长。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局,太狭隘了。 其实,唐代许多大诗人,都雅好礼佛,比如白居易。很多诗人对于佛理、禅意颇有心得。杜牧这首诗虽然前面三句颇有点年少轻狂的样子,但最后一句其实也已入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晚清丧权辱国 民国为何还继承了1116万平方公里土地 原因有3个下一篇:灵异电影 灵异题材的电影 氛围十分恐怖吓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