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在敌后建起新中国的雏形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等敌人的战略要地。晋察冀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父聂的命运与晋察冀三省的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等敌人的战略要地。晋察冀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父聂的命运与晋察冀三省的命运息息相关。

1944年,山西、察哈尔、河北的军民耕读不毛之地。

作者:聂力

所谓晋察冀、晋都是山西省;察哈尔是察哈尔省,老省的名字,省会是张家口;河北就是河北省。晋察冀是这三个省交汇的大片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等敌人的战略要地。有了它,你就能挡住敌人。

晋察冀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他的父亲聂的命运与晋察冀三省的命运息息相关。

3000人投入敌阵

1937年9月24日,平型关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毛泽东给八路军总部发电报说:“目前,山西地方党应全力安排衡山、五台、关环三大山区的游击战争,以五台山为重点。”10月20日,毛泽东发电指出:敌人占领太原后,战局将发生巨大而迅速的变化,第115师和八路军总部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为此,拟作如下安排:留下115师独立团在衡山、五台山坚持游击战争,将115师主力转移到汾河以西的吕梁山;总部应该转移到孝义和灵石地区。

中央根据毛泽东电报精神,决定其父聂荣臻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除了独立团,他留下的部队包括八路军总部的一个骑兵营和一个特勤团,共3000人。

这对我父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跟随中央和毛主席,以主力和主力出击。但是现在,他将独自站在敌人的后方。在他约会的那天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睡。他已经戒烟很长时间了,但后来他拿出烟斗,抽了起来。

后来我问有关的人,为什么要离开父亲。对方说你父亲留下来最合适。他长期与林彪共事,资历老,威望高,沉着稳定;特别是他一贯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毛主席可以放心,他会留下来。

太原城倒了,路人走了。在山西北部响了两个月的隆隆炮声停止了,日本人占领了他们想占领的地方。父亲,他们留下了。他的手下只有3000人,他们被势头越来越猛的日本鬼子包围了。

不知道父亲心里有没有底,死前也没问他。刚看到很多材料说,和主力分手后,他在五台山上写了两句话:“誓死保卫祖国,誓死与华北人民同生共死!”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关心他的父亲和他挂在敌后的3000人部队。毛泽东当然知道,如果敌后第一根据地建立成功,将大大增强八路军在其他地方建立根据地的信心,从而使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得以实现。

共产党靠什么?依靠人民。毛泽东在给父亲的电报中说:“在统一战线的原则下,我们应该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收集物资,收集分散的士兵...不是靠国民党出钱,而是靠我们自己筹物资。”

“革命和尚”

五台县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落脚点。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这里有300多座寺庙。当时有汉、蒙、藏、满等民族的僧人1700多人。

父亲回忆说:“对于这些和尚和喇嘛,我们非常尊重他们,和他们相处得很好。”

父亲一直记得第一次去五台山的情景。五台山佛教高僧协会会长驱魔人冉秀得知聂司令要来拜访高僧,特意组织了一个寺庙乐队来迎接。十二个和尚穿着长袍,分成两排。铙钹锣鼓齐鸣,皮鼓锣鼓敲击,声音优雅动人。

父亲高兴地说:“真不敢相信,在这个四面被敌人包围的偏僻山镇,你能听到这么优雅的音乐。”

我父亲去寺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八路军入寺后,他非常爱护文物古迹,对僧人非常友好。僧侣们被他们的眼睛深深打动了。

五台山寺成立了由年轻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定环境,以各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千方百计营救八路军和被日军扣押的群众。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拿起枪,勇敢地与日本军队作战。当时,只有菩萨顶上的和尚消灭了30多名日军,当地人称赞五台山的和尚是“革命和尚”。

后来晋察冀军区专门组织了这些和尚,成立了一支抗日自卫队,叫“和尚连”。

当年的“僧伴”中,有一个叫居的小和尚,后来成为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2005年11月中旬,83岁的他去北京工作,特意来我家,说要见他们的司令员聂。他向父亲的铜像鞠躬,并写下四个大字:“功德无量。”

鲁以前是,聂现在是

抗日大火从五台开始。父亲决定去河北阜平,离平汉路比较近。平汉路两侧人口密集,有利于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力量,也有利于未来富裕的冀中、冀东地区的发展。

1937年11月18日,父亲带领军区领导机关到阜平县。从此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然而,在他们的父亲到达富平后的第六天,日军集中了2万多兵力,沿着平绥、平汉、郑泰、同蒲四条主要铁路线围攻新成立的晋察冀军区。

父亲指挥各路部队迎敌,战斗力强的“老”部队被机动使用。新组建的游击队利用敌人对地形的不熟悉和战线过长的弱点,拼命骚扰后方,破坏交通。一个月的时间,父亲指挥部队接连打了几场胜仗,打死日伪一千多人。敌人一无所获,只占领了几个县城,最后不得不在12月下旬全线撤退。

这是晋察冀军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扫荡。这场胜利正式宣布,他们的父亲在晋察冀山区站稳了脚跟。

五台山抗日战争逐渐向四周蔓延,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都感受到了。

1937年参加洛川会议时,父亲特别注意毛主席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我们的力量。父亲说,他意识到:“当时,毛泽东同志已经想到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我们不得不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只有争取群众,壮大武装力量,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革命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站分离”让父亲手无缚鸡之力,父亲梦想着自己能“撒豆成兵”。他对大家说:“没有武装力量,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只能靠滚雪球发展。”

后来晋察冀根据地的武装发展形势喜人,很快就建立了四个军分区,每个军分区下辖三个团,此外还有大量的游击支队。指挥官父亲越来越强大。

在晋察冀地区,有许多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名称,如“阜平营”、“回民支队”、“灵寿营”、“平山团”等。你可以通过看他们的名字来知道这些部队的组成。

征集杂色武装也是晋察冀武装发展的一个方面。

后来,父亲回忆说:“在我们根据地建立之初,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武装力量的多样性:‘指战员遍天下,导演争牛争毛’。几个人,几把枪凑在一起,就能自称司令。特别是河北省的武装力量比较杂...从北平到保定的铁路两旁,有十几支庞大的杂军。我们不是八路军吗?他们还自称‘七路军’、‘九路军’、‘十路军’,招牌比你大。”

到1939年底,经过收编改造,杂色武装基本全部消失,晋察冀一下子变得“干净”了。

到抗战胜利时,晋察冀军区主力已发展到32万多人,民兵发展到90多万人,主力扩大了100倍。

我父亲曾经给边区的部队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叫做“军”。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访问晋察冀后,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热情地称赞:“孩子们是普通人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军队的兄弟是扎根于晋察冀的抗日军队。”

后来,“人民军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

1938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来到晋察冀之前,毛泽东在延安与他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谈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叫《水浒传》。”《水浒传》写的是鲁在五台山闯祸的故事,那是在金钗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霍雨佳 赵一曼纪念馆:从大家闺秀到红枪白马女政委下一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在敌后建起新中国的雏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