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

导语:腓尼基和迦太基这两个古老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业强国。当时这两个国家几乎断绝了在地中海的一切贸易,一天天的赚更多的钱。虽然丰富深刻,但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头疼事。因为这两个国家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扩张主义的军事帝国,他们往往要在赚钱的同时应对各种战争,这

腓尼基和迦太基这两个古老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业强国。当时这两个国家几乎断绝了在地中海的一切贸易,一天天的赚更多的钱。虽然丰富深刻,但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头疼事。因为这两个国家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扩张主义的军事帝国,他们往往要在赚钱的同时应对各种战争,这和今天很多发展中国家非常相似。仔细分析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可能会让我们对当今世界有新的认识。

有一个没有防御的国家——腓尼基灭亡了

腓尼基人,最初被称为迦南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今天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在西方传说中,“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迦南是他们的故乡。迦南人最初是农民。在经历了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大冲突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变成了商人,活跃在地中海东部。因为他们最畅销的产品是从贝类中提取的紫色染料,希腊人称他们为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除了卖染料,还借助其发达的造船和航运技术,在希腊、埃及、爱琴海群岛、叙利亚等地寻找商机,通过低价出售当地特产积累了巨额原始财富。

腓尼基人擅长航海,很早就知道整个地中海的地理和政治环境。在地中海的西端,他们发现了黄金和白银的生产者——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土著人。

腓尼基人利用航线的垄断,从地中海东部购买货物,然后运到伊比利亚半岛换取金银。这种海洋贸易使他们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财富。商家的手段无非是利用空之间的时间差和信息差,赚取高低剪刀差的差价。可以说腓尼基人作为第一个海上商业民族,把商人的游戏玩到了极致。

商人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最想要的是利润。赚钱后,腓尼基人把他们的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他们建造了更多的船只,建造了更多的手工作坊,探索了更多的商品供应地和市场,但他们忘记了自己被老虎和狼包围的危险环境。

面对周围崛起的军事强国,腓尼基人选择用金钱解决问题:通过贸易与埃及维持和平;通过分享技术与以色列建立友好关系;通过支付“保护费”从亚述购买安全。这些做法一开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腓尼基人忽略了当地的国防工程,把剩下的钱全部用来建设海军,保证海上航线的安全。

随着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亚述帝国的胃口越来越大,不再满足于腓尼基给的“古币”。他们想拿走腓尼基所有的钱,所以亚述和腓尼基把后者的所有城市都翻了过来。最后腓尼基毫无防御地投降了,向亚述低头,失去了一切。

归根结底,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军事实力的较量。商业帝国可以用金钱买到暂时的和平,但买不到永久的安全。商业无法避免与真正的政治扯上关系。腓尼基人一心想赚钱,想通过利益转移来换取和平,只能算是痴人说梦,难逃被军事帝国吞并的命运。

距离殷鉴不远的西地中海腓尼基建立的殖民地迦太基,选择了与宗主国不同的道路。

财富是没有意义的——迦太基是反叛的

公元前7世纪,在突尼斯建立的前腓尼基殖民地迦太基逐渐崛起,取代了腓尼基人在西地中海的统治地位。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第一,腓尼基在西地中海的贸易没有技术含量,几乎全部是与伊比利亚半岛的金银贸易。原来的贸易方式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从装满手工制品的巴勒斯坦出发,然后航行到伊比利亚进行贸易,然后将金银运回家乡继续采购手工制品。由于古代航海和造船技术的限制,所有的贸易船只都必须在迦太基登陆进行补给。迦太基和今天的新加坡一样,是凭借地理优势逐渐发展起来的。

后来迦太基发展了自己的手工业。商人不是去巴勒斯坦进货,而是直接在迦太基拿货,顺风去伊比利亚,然后带着金银回迦太基。这条贸易路线比以前的长途运输更方便——节省时间、精力和距离。

第二:东方的腓尼基成为亚述的附属国,失去了自治权。腓尼基商船随时会被亚述征用为战舰,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贸易秩序。在这种情况下,腓尼基的衰落得到了保证,很难维持过去在地中海贸易中的强势地位,于是前腓尼基殖民地迦太基趁机取代宗主国。

相比腓尼基只在西地中海交换金银的短视,迦太基有更长远的眼光,他们试图建立区域贸易网络。迦太基一方面在北非、伊比利亚半岛、撒丁岛和西西里建立了贸易据点,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强大的海军,威慑了贸易网中的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使他们明白只有与迦太基合作才能规避自己的利益。

为了稳定海上霸权,迦太基建立了许多沿海要塞,并逐渐扩张为城市,不断加强其影响力。地中海的资源和市场有限,迦太基人的扩张必然导致战争,他们与殖民西西里的希腊人发生冲突。公元前480年,在希腊和波斯激战的同时,迦太基人向希腊宣战,战争的转折点是西梅拉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迦太基集结了迦太基人、利比亚人、撒丁人、伊比利亚人的军队,号称三十万,却在西西里全军覆没。

除了将领的无能,迦太基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士兵,他们的军队是由雇佣兵和临时招募的外国人组成的,在战斗力、团结性和忠诚度方面都无法与希腊城邦公民组成的军队相抗衡。西梅拉战役大败后,迦太基人开始改造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坚持商业优先的基础上,开辟了大量的农垦区,培养了类似希腊城邦公民的迦太基公民。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迦太基的积极希腊化。

商业城市养活不了太多人。就算加上农垦区,迦太基的人口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所以他们的军事实力还是靠殖民地。

迦太基对殖民地的管理,即使按照古代的标准,也只能算是刚刚通过考试。虽然不是明显的欺软怕硬,但绝对不是仁政。在和平时期,殖民地不得不向迦太基缴纳大量的税款和粮食;战争期间,殖民地不得不为迦太基提供士兵作为战斗隔间。

战争赢了就好。一旦战争失败,殖民地不仅会失去人口,还会负责帮助迦太基偿还战争赔款。简单来说,殖民地对迦太基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因此,从迦太基崛起到被罗马毁灭的800年间,迦太基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殖民活动一直处于一次又一次的叛乱之中,导致迦太基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稳定的陆地环境。

《战国策》中有一个故事,冯谖帮助孟尝君“行义”,说孟尝君的看门人冯谖通过焚烧债券帮助孟尝君“收买”封地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当孟尝君失势回到封地避难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迦太基人不知道“城市正义”的真相。他们贪婪地攫取财富,不尊重殖民地人民的权益,得不到他们统治下人民的支持。迦太基人对被压迫的殖民地并不比罗马人仁慈。殖民者对政治象征迦太基没有归属感。迦太基人有钱没意义,注定没有好下场。

轻信的承诺——迦太基的悲惨灭亡

布匿是罗马人对迦太基的称呼,通常指希腊化后的迦太基人。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的起因是西西里被一群雇佣兵占领,当地希腊殖民者分别向罗马和迦太基求助,导致后两者争霸23年,期间罗马曾将迦太基的故乡推至北非。

迦太基虽然占领了西西里大部分地区,却意外被罗马海军击败。迦太基最终承认失败,并向罗马支付了巨额战争赔款。后来罗马趁科西嘉和撒丁岛反抗迦太基的起义,出兵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失去了两个殖民地。迦太基放弃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著名的汉尼拔远征。号称“山战之神”的汉尼拔,以伊比利亚半岛东南部为根据地,北上高卢,与当地部落合作,翻越阿尔卑斯对罗马发动突袭。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将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行为视为无畏是不正确的。根据最新研究,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实际上是汉尼拔家族与当地高卢部落长期贸易合作后开辟的贸易走廊。换句话说,汉尼拔的惊喜是精心策划的,而不是绝望的冒险。

从战争的总体趋势来看,虽然汉尼拔在康尼之战中成功地消灭了当时罗马军团的主力,但是忠诚反对派——罗马的迦太基和高卢联军,使得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上找不到合作伙伴,始终没有彻底击败罗马。另一方面,罗马在坚守老巢的同时,派兵突袭伊比利亚半岛,切断了汉尼拔提供食物的路线,最终“围魏救赵”,派兵攻打迦太基,迫使汉尼拔放弃在意大利的战争,返回李救援。

北非爆发的扎马之战,罗马在坎尼复制汉尼拔的战术,成功击败“山战之王”,迦太基再次失败。这场战争之后,迦太基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离亡国只有一步之遥。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一场坠入雨中的战争。幸存的迦太基无法再威胁罗马,但罗马元老院认为迦太基必须被摧毁。

公元前149年,罗马借口迦太基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与迦太基开战。罗马这次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消灭迦太基。战争结束后,罗马人宣布,如果迦太基愿意交出300名贵族子弟、食物、武器和船只,它仍然可以保持领土完整。迦太基人交出武器,罗马人接手后立即毁约。从此历史上再无迦太基。

迦太基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选择战前投降,投降后还是要面对战争,投降后的战争远比投降前的战争要屈辱。迦太基在三次布匿战争中总是轻易放弃,轻易投降,从不孤注一掷。也许这就是他们商人气质的表现。他们轻而易举地交出了武器,把希望寄托在罗马人的契约和承诺上。也许罗马人已经开始嘲笑迦太基人的愚蠢了。

腓尼基和迦太基的历史足以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大国即使生意兴隆,如果国家没有防御,没有富贵之义,没有诺言之信,最后也必然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曹植最霸气的一句诗 曹丕很有气势的一首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下一篇:吕后的儿子 吕后在杀刘邦的儿子之中 为什么会偏偏放过实力最强的刘肥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