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二战英国为抵抗德军不择手段:逼苏联合作 二战英国为抵抗德军不择手段:逼苏联合作 昏招惹怒斯大林

导语:二战中,英国不惜一切手段抵抗德国人:逼迫苏联合作,挑起怒火。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斯大林的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当只有一个人时,这个人只需要担心一个问题,那便是生存;当房间里再多一个人时,他们考虑的问题可就多了。正应了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这样一个「 ”江湖”。表面上看,饱受轴心国摧残的各国本应同仇敌忾共同御敌,实际上,

二战中,英国不惜一切手段抵抗德国人:逼迫苏联合作,挑起怒火。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斯大林的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当只有一个人时,这个人只需要担心一个问题,那便是生存;当房间里再多一个人时,他们考虑的问题可就多了。正应了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这样一个「 ”江湖”。表面上看,饱受轴心国摧残的各国本应同仇敌忾共同御敌,实际上,同盟国集团中最强大的美、苏、英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内耗。就连英国和美国在许多问题上都面和心不和,更不用说意识形态直接对立的英、苏了。 二战爆发前夕,欧洲乱成了一锅粥,英、苏、德之间也是热闹非凡,联手上演了一出大戏。 德军兵锋咄咄逼人,英国却把德军的强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暗中源源不断向德国出售石油的行为无异于助纣为虐。然而,迫于《苏德友好条约》的维系,英国也不好直接插手苏德这对「 ”盟友”内部的事情。不过,英国人心里清楚,如果不能把苏联的油田摧毁,问题便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 1940年中,德军基本上控制了法国,德国的综合实力也来到了二战中的巅峰。此时,德军高层正踌躇满志地计划进攻英国,整个西欧局势岌岌可危。就在这个关头,苏联人发现了一些端倪:一架国籍不明的飞机突然飞到位于苏联西部的大型油田上空盘旋。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来历不明的各种飞机频繁出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上空,苏联方面对此并非没有察觉。有报告称,这些飞机在苏联重要的战略基地上空偷拍,为此,苏军还调集了炮火轰击这些不速之客,战斗机也对其进行了拦截。 那么,英国人不远千里深入苏联人的地盘,究竟是做什么样的考虑呢? 原来,当德军发动「 ”海狮计划”时,英国人的压力骤然增大;与此同时,苏德双方相互猜忌,丘吉尔大概也看出了这一点,派遣大量人员在欧洲各地散布「 ”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谣言。不过,有一件事情令丘吉尔十分头疼:一旦德军占据了苏联油田,德国获得了这一重要的战略补充,局势不仅对英国而言雪上加霜,恐怕连苏联都要遭殃。如此一来,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将遭遇沉重打击。 在这个关头,英国人做出了一个相对极端的决定:他们打算派出战机,将分布在苏联西部的各大油田进行饱和轰炸,全部摧毁。为此,英军作了周觅的计划和安排,皇家空军的「 ”布伦海姆”轰炸机群赶赴中东待命,随时准备执行轰炸行动。不能为自己所用,或者对自己有威胁便要摧毁,这是二战中英国人「 ”阴狠”的一面。当我们谴责美苏等国类似的行径时,英国在这一方面绝不落后。这样的案例无独有偶:德军攻占法国后,根据协议,法国舰队已经退出了战争,然而,仅仅是担心德军会利用法国舰队进攻英国,丘吉尔便派出海军将法国舰队全歼在奥兰港内。 1941年春,英国人挑拨离间的诡计已经卓有成效,德国和苏联这对「 ”密友”见的关系也开始剑拔弩张起来。此时,德军进攻英国计划受挫,转而开始在苏德的势力边界展开紧锣密鼓的部署。在这个关头,丘吉尔故意卖了个人情:有资料显示,丘吉尔曾事先将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提供给了斯大林。然而,后者仍抱着「 ”苏德同盟”的愿景,对丘吉尔的劝告置之不理。为了防止苏联油田落入德国人之手,英国干脆亮了底牌,丘吉尔以英军将要轰炸油田做要挟,企图迫使斯大林做好对付德国的准备。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用了极短的时间便将展现推至列宁格勒、莫斯科一带。此时,远在另一端的丘吉尔如坐针毡,英国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7月初,英军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德军占领油田后的形式问题。在这场会议上,英军高层达成共识:一定要在德军占领整个高加索、从苏联油田中抽取到战略物资之前摧毁它。7月4日,驻扎在摩苏尔的英国皇家空军已经接到命令并做好了轰炸准备。此时,丘吉尔对斯大林作了「 ”最后通牒”,作为补偿,英国会向苏联提供重型机械和先进武器装备。然而,斯大林可不是会被轻易吓到的主,他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 1941年7月中旬,眼看苏军兵败如山倒,丘吉尔紧急会见了几位军事专家,对轰炸油田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了评估。一名负责部分行动的空军少将认为,如果将几处大油田同时摧毁,苏联极有可能陷入无油可用的窘境,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农用机械无法工作,苏联将会陷入大饥荒。在战局最危急时,这样的灾难无疑是毁灭性的。即便如此,多数专家仍然认为英军摧毁油田是利大于弊,石油专家贝尔图甚至催促军方立刻展开行动,趁着德军在苏联尚未站稳脚跟时展开轰炸,英军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小很多。 9月下旬,基辅一带规模庞大的苏军大势已去。此时,苏军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境,局势似乎已经无法挽回。基辅的沦陷使得苏联首都莫斯科门户大开,德军很快就将兵锋推进至距离莫斯科约225公里处。不仅如此,德军也打开了通往北高加索地区的道路。这一时期,英国高层经过研究又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让斯大林下令苏军自行摧毁油田,英国方面则给苏联提供1亿英镑用于进口石油;其二,英国人发现大片油田位于海平面以下,英国人打算通过轰炸将油田变成一片汪洋。为了防止德军在苏联油田被摧毁后改变目标,英军甚至做好了轰炸周边国家油田的打算。 当然,丘吉尔为了本国利益,再三催促苏联人自毁油田的做法令斯大林感到愤怒。后者曾冷冷地回复道:「 ”高加索没有战争,战争在乌克兰。”丘吉尔对苏联方面的回应也十分不满,他甚至怀疑苏军面对德国军队的进攻能否迎刃而上:「 ”我们不知道,当希特勒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迎刃而上,还是犹豫不决。有着这样一种背景的政府竟然指责我们试图靠着他们的血本,在伊朗争取利益,这真让我感到寒心。” 接踵而来的莫斯科战役似乎印证了丘吉尔的担忧:在第一轮进攻中,苏军第九军便遭遇全歼。在英国人看来,苏联沦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皇家空军甚至接到了这样的命令:无论苏联方面的反应如何,一旦德军拿下油田,英国空军就要摧毁它们。然而,情况在接下来的数十天里发生了根本的转折:随着冬天的到来,德军攻势愈发疲软;相反,在斯大林「 ”看不见的师”的制度下, 苏军越来越多,源源不断赶赴前线,德军反倒是难以为继。进入12月,德军攻势已经陷入停滞,恶劣的天气令德军战斗力骤减,他们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莫斯科战役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但它远没有解决全部问题。1942年夏,德军再次大举进犯高加索地区,苏军即便是进行了顽强抵抗,也不能完全抵挡德军攻势,阿尔马雅尔和麦科普等地相继落入敌手。不过,此时的英军也与德军在北非战场陷入纠缠,远东地区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已无暇顾及苏联油田的问题了,轰炸计划不了了之。反倒是德国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糊涂:他们没有完全夺取油田便转而进攻斯大林格勒,这也为后来的失败作了注脚。 有趣的是,到了二战结束那会儿,苏、英两国为此事还专门算了一笔账:英国人谴责苏联对盟友极不信任,不愿配合;而苏联方面则指责英国人居心叵测,企图借口对付德军以削弱苏联的实力,英国对这一点矢口否认。值得注意的是,有资料显示英国空军曾对部分油田做过轰炸,英国人则对此坚决不承认。 其实,这样的「 ”内耗”在二战中并不少见:斯大林曾谴责盟军迟迟不开辟「 ”第二战场”,作为「 ”回报”,苏军也故意拖缓了对日军出兵的日期。大国间的斗智斗狠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结束,这一直延续到了冷战时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的论述题 历史的论述题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平与强军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平与强军的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