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八旗铁骑大队人马 八旗铁骑大队人马 曾被小股土匪吊打 正史中为何没有记载

导语:八旗战士被小土匪打了。为什么官方历史上没有记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努尔哈赤 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公元1615年,队伍又进一步扩大,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至此,八旗之制确立完成。 满洲实行八旗制度,青壮年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且保持了强大

八旗战士被小土匪打了。为什么官方历史上没有记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努尔哈赤 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公元1615年,队伍又进一步扩大,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至此,八旗之制确立完成。 满洲实行八旗制度,青壮年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且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 由于游牧民族生来擅长骑射,而明朝大部分是步兵。当骑兵对阵步兵的时候,就像是一场屠杀。骑兵靠着高机动性,和冲击力,在一瞬间就能将步兵阵冲击成四五块。 后来终于想出一个以步制骑的阵法。就是将步兵绑在一起,来抵抗骑兵的冲击力,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打法更是蠢到了家。 每次一交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就像是被捆住的一群羊,任人宰割。 清八旗 明朝步兵在满清骑兵面前不可一击,那么朝廷的骑兵队伍战斗力怎么样呢? 和步兵一样,也不行。首先,明朝的骑兵队伍,所用的战马质量本身就不行,骑手骑术也欠佳,再加上战役指挥、军兵种配合都不行,所以一对阵也是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当年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曾羡慕的称赞道:「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八旗铁骑这么厉害,真的就不可战胜吗? 其实也并非如此,主要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样对手了。 《明季北略·商敬石善射》中就记载了这么一次战斗,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被一小撮明朝的响马所吊打。 明军 响马一词原出于山东,说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但后来所指范围扩大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也这么叫法。 明朝为了保证军队的用马,实行的「 ”马政”是以民间养马的形式来满足军队要求。供马的形式有三种:种马、表马、寄养马。 实施范围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民间养官马,马户不仅要保证马的健壮,而且还要完成繁殖任务,如有缺少,则要如数赔偿。 养马也是个技术活,中原的农民不擅长。所以朝廷实施的马政,使得农民深受其害。致使许多养马户破家,由安分守己的农民转为劫掠为生的「 ”响马”。 当时就有「 ”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的说法。 响马 公元1510年,直隶霸州文安县人刘六、刘七、杨虎等人起义,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官军,被朝廷呼作「 ”响马盗”,此匪患朝廷历经三年才予以剿灭。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原一带,响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军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侵入塞内,侵入的清军刚一交战,明朝猛将赵率教和满桂都被八旗兵杀死。 来到北京附近一带的城池,如昌平、良乡,滦州、香河、固安、张湾等,八旗兵人还未到,明朝的官兵便闻风而逃了。 一看明军这么不堪一击,八旗兵越发的骄横了,便把大队人马四散开来,到各处的城中肆意的抢掠粮食和钱物。 其中有一队人马,大概600人左右,他们来到通州城外进行抢劫,所到之处,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有什么拿什么,随意至极。 八旗骑兵 突然前方飞驰来12骑,转瞬间就到了跟前。清兵以为是被打散的明军骑兵,便要上去厮杀。 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明军即使人多,也基本是一击即溃,何况前来的不过区区12骑而已,这些人还不够大队人马塞牙缝的。 所以一个清兵头目自恃稳操胜券,便亲自持矛冲上前去。 有句俗话,人不能太装逼了,装打发了是要付出代价的。看到敌军前来,12骑不仅毫不退缩,反而一箭射中清兵头目的左眼,头目当场从马上栽了下来。 一看同伙还没交战就「 ”挂了”,另外两个头目很诧异,认为同伙运气不好而已。所以他们毫无畏惧的冲上来应战。 谁知今天就邪了门了,这12骑箭法精湛,又是同样的手法,两人眼中中箭,落马而死。 眼看这12骑胆气之壮,箭法之准,杀人手段之狠,皆是清兵前所未见的。此时的他们才开始重视起来,簇拥而上。 但这12骑也不逃跑,也不怕清兵人多,应手发箭,又射死许多清兵。 神射手 清兵之中也有射箭的好手,便远远的与这12骑对射起来。 12骑艺高人胆大,见清兵箭来并不慌张,竟然以手接箭,无一人被射中。 这手绝活一露,顿时把清兵吓住了。他们本来是抢掠的,哪曾想遇到这种武艺高强的硬茬子。此时的他们已无心恋战,发一声喊,便溃逃而去。 12骑打到这个份上,已经很让人叹服了,但他们并不满足。 现在眼见清兵逃跑,便奋不顾身地尾追而去,一路上连连追射清兵,杀的清兵纷纷落马,直到箭矢全部射完才罢休。计点射杀落马的清兵,竟然有400人之多。 这伙人骑射这么厉害,他们到底是谁,难不成是朝廷的大内高手? 商敬石 其实他们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伙响马贼,为首的叫作商敬石。 他们听说清军围攻北京,就抛开了和朝廷的恩怨,要举行保家卫国的义举,相约要到军中杀贼立功。 正在奔赴北京的路上,没见到朝廷的官兵呢,却遇到了抢劫的清兵,才有了这么一场遭遇战。 他们这个「 ”投名状”简直就是大大的极品了。 八旗兵向来值得夸耀的,就是骑射了。这次一个小遭遇战居然被打的这么惨,迅速引起巨大的震动。 受此一击,他们也不敢大意了, 于是不甘心地撤围而去。 清军撤出关外后,明朝对商敬石这12骑,以战功进行了热烈的表彰,并把他们招入军中。 明朝将军 补遗:《明季北略》是一部记述明朝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作者是民间史学家计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又号九峰居士。 《明季北略》主要记述明朝中后期的这一段历史,史料价值很高。所以写商敬石激战清八旗的事情,应该是真实发生的史实。但这一仗在清人所修《明史》上,只字未提。 是什么原因呢?史料价值不高? 恐怕这个原因不充分。 窃以为是清朝修史的人认为八旗这么大的伤亡比例,写在史书上有损于清八旗的名声,所以特意给忽略了。 也可能写史的人本身就不敢往上写。所以官方正史上没有这个记载。 但正史不录入不代表就不存在。严谨的史学着作总归是能得到流传和后人的认可的。 1944年农历甲申年,史学大家郭沫若在重庆着述《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即大量参考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与《明季南略》二书。 有人可能觉得此战不可思议,是否有意在夸大响马的战斗力? 倭寇 我们还可以再找出正史中记载的一个例子作为旁证。 《 明史纪事本末 》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 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从浙江沿海登陆后,连续攻掠多个州县,最后直逼到南京城下。 当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几十个倭寇追着几千几万的明军在屁股后面打,最后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剿灭。 连东海的倭寇都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中国的响马取得这样骄人的战绩,大家也就应该不以为奇了。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明·计六奇 《明史》 清·张廷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12岁被誉为神童 12岁被誉为神童 写的一首词成《三国演义》开篇词 如今无人不知下一篇:刘仁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援朝”英雄 刘仁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援朝”英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