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为何光绪吃的鸡蛋4个就要30两银子?背后愿意令人唏嘘

导语:本文讲述了历史上和现代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高价采购现象,以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虽然法制和监管体系比较健全,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层出不穷。为了让政府采购回归理性,必须在制度和监督上有所作为。

据《史记》记载,清朝时,有官员胡华若被派往浙东兖州剿匪。兖州无匪,胡华若不过谎报,目的是去兖州发财。因为“长期习惯在江头游玩”,所以出发时特意让仆人为他准备了一艘“江山船”,随行人员则打包了两艘“水竹船”。虽然两种船有一些区别,但是都是擦油、做花做花的女人伺候,成本自然不低。但是,在胡华若看来,都是公款,他自然乐意任何开销。

到达兖州后,胡华若劫掠将士,给当地百姓制造麻烦。而当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其他什么都不管,只搞报销是第一件大事。因为这次旅行的费用都是傻子的账,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经手的师爷就“随便开,总是670万左右”。胡华若觉得自己太过分了,终于开出了“浮共38万”的账单。公款,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埋没在表面上清廉无耻的官员手中。

公款一直是唐僧肉,几乎所有人都想咬一口。这个欲望是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的。地方和中央都是如此。崇祯皇帝上吊后,斧王的朱友松带着一群人逃到南京,组成南明政权,以五营堂为面向。当时武英堂很简陋,需要重新修缮。只画朱就花了3700多金,但在民间,30金就够了。

到了清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光绪皇帝爱吃鸡蛋,早餐2顿,午餐2顿,每天吃4个鸡蛋。故宫没有养鸡场。皇帝吃的鸡蛋必须从市场上购买。很难想象四个鸡蛋的进价竟高达30两银子,而当时一两银子可以在市场上买到400个鸡蛋,也就是说进价比市场价贵了3000多倍!当然,宫里刁钻的采购也不仅限于鸡蛋。有一年,光绪皇帝命内务府大臣加一个书案,特别叮嘱他不要太华丽,只要能用就行。结果他没画,曾就送了。光绪问花多少钱,曾说:“花了七百两黄金。”光绪突然大怒,说:“如果写一本书,把钱混在一起,你的祖宗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积习难改的毛病?”我气得踢了曾的背。

其实做同样的事情或者买同样的东西,公款的成本远远超过私人,这在古代官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里面恐怕只有当事人的腰包能说清楚。只是不可思议的是,在法制和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的今天,这种现象还在存在,而且层出不穷。

此前论坛上曝光了一篇关于“高价内存条”的帖子,说某机构买了一个128M的内存条,价格高达6247元,而同型号的原厂内存条只卖了600元。虽然该机构最终终止了这份高价采购合同,但由这一事件引发的公众对公共资金采购的热烈讨论并没有停止。

事实上,我国《政府采购法》已经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和公民服务,其本质是尽可能少花纳税人的钱,多做为社会服务的事情。然而,现有的政府采购显然违背了其初衷。从之前的“高价酒采购发票”、“高价笔记本”、“最牛的警察服务电话”,到最近的“高价记忆银行”,高价采购在报纸上随处可见,可见很多采购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连最基本的监督检查都缺乏。更可怕的是,涉嫌腐败的高价政府采购,当遇到媒体的新闻,成为公众关注的事件时,总是以“终止采购”或“取消采购”告终,相关部门很少追查背后的腐败。这可能是高价购买频繁曝光的原因之一。

总之,要使政府采购回归理性,就必须在制度和监督上有所作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2909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秦国张仪 秦国张仪有哪些事迹 张仪的名言下一篇:刘秀曾经拒绝封禅,为何后来却大办“封禅”仪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