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失传已久的大海 历史典籍中的中国南海:最早出现于东汉文献

导语:通过对古籍的反复考证,很多学者发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南海航行生产了。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认识和探索历程,以及诗人眼中的南海诸岛。

"一位航海游客将谈论日本,那里的水和雾隐藏得无法接近."面对传说中的东海仙山,李白还是表达了这样的感情。那么更广阔的南海和南海散落的岛屿什么时候才能让远离中国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通过对古籍的反复考证,很多学者发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南海航行生产了。古代的学者、旅行家、航海家、渔民对南海诸岛的讨论和描绘,分散在数百种古籍中,每本书记载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尤其是地方志。随着航海活动的不断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捕鱼范围的扩大,中国人对古书中反映的南海诸岛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准确。

“升海”的第一印象

地理史学家居吴极认为,中国最早记载南海及其岛屿的古籍是公元1-2世纪东汉杨府所写的《异物志》,该书早已失传,但很多书都引用了其文章。根据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出版的明代郑德残卷《异物志》的影印本,“海起水浅,暗礁多。”“涨海”是中国古代对南海的总称,“奇头”是中国古代对岛屿、礁石、沙滩、沙洲的总称,是当时或以前对南海及其岛屿的原始地理认识。

三国时,吴派和康泰乘船到南海游览阜南。康泰在《福南传》中提到“海升珊瑚洲落,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珊瑚岛”是长期未出露的珊瑚砂形成的沙洲,“磐石”是礁石板块,定义了南海诸岛的构造。

另外,三国吴国仁写的万真《周楠异物志》中有“东北行,头极大,海升,中间浅,磁石多。”“磁铁”指的是暗礁和浅滩,意思是南海有很多暗礁和浅滩,船只很难搁浅,就像被磁铁吸走一样。这是经营南沙群岛的古代中国人对南沙群岛的航行位置、距离和海况的记录,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南海的基本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到隋唐时期,中国人在南海的活动已经到达西沙群岛。

郑和航海图描绘了南海的“始兴石塘”、“石塘”和“万盛石塘岛”。从地图上的方位和符号来看,“始兴石塘”画在东面,用圆点和圆圈标出,表示水下礁砂,指东沙群岛;“石塘”画于西方,应指西沙群岛;一个只能在此图中看到的“万盛石塘岛”的名称,疑似“万里石塘岛”的误划,画在石塘以东偏南,范围比石塘大,应该是指南沙群岛。

1720年清朝陈论炯《海国志》附《四海总图》时,明确标注了四个群岛的地名和位置。后来,清政府在大比例尺全国地图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各种地图,如1709年的《清代中外全图》、1767年的《清代万年称雄天下全图》、1817年的《清代称雄天下全图》。

诗人眼中的南海诸岛

诗人学者形象淡薄,也许他们的脚步还没有到达南海。然而,诗人宏伟的想象力和他们敏锐的思想向世界展示了另一幅南海图景。

海南历史学家韩振华曾写道,秦始皇致力于开辟海外交通和经营南海诸岛,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说在上升的海面上有一个石塘或石桥,石头都是深红色的。是因为秦始皇想在海上看日出,神人桥他。“把石头赶进海里,石头走得太快,诸神鞭打它们,都在流血。到现在,石头都红了。”后来唐朝诗人张桥,写了一首诗,描写海平线上的断桥和秦始皇的遗骨,说“世界末日离二世纪很远,没有它要经过三代。虽然涨的海很宽,但是返航的帆很远。当你惊涛骇浪的时候,你失去了你的伴侣,你在夜里燃起了你的火。寻找遗产,秦煌有一座断桥。”

南宋时,宋武帝决心下海。422年谢灵运去世后,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写了《汉武帝传奇》,其中有“虎骑冰碛,舟主升海”的文字。

周伟民教授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关于南海诸岛的古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描绘中国天气,宣示南海主权;二是描述与南海各国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交流;三是表现诗人与南海各国交往时官方风格要积极的情怀。如唐代诗人魏在《李广司送作文书》中写道:“海燕东南,山隔。.....一百个国家一起玩过,难得出首都。”宋代石红在《海山楼》中写道:“高楼百尺高,美不胜收。云气冲雨,波浪侵岸黄昏。楼前笛声鼓声和谐,几拍排开。你一定要相信官方的诚实和回报,希望中山积累奇货。”周伟民说,这里的“海山楼”是指当时广州政府海运部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地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2956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林黛玉是皇妃 林黛玉是否嫁入皇帝做了后妃 林黛玉的真实结局下一篇:簿熙耒近况 后燕皇帝慕容熙的妻子死了 却要嫂子来陪葬

文章评论